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寄寓 [ jì yù ] ⒈ 寄居,依附。 例 寄寓于表。——《资治通鉴》 英 live away from home; ⒉ 寄托。 例 他借用典故,寄寓新义,来表他的决心。 英 consign; commit; 引证解释 ⒈ 旅舍。 引 《国语·周语中》:“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臺於 夏氏。” 韦昭 注:“寓,亦寄也。无寄寓,不为庐舍可以寄寓羈旅之客也。” ⒉ 没有正式户籍而客居的人。 引 《韩非子·亡徵》:“公家虚而大臣实,正户贫而寄寓富,耕战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 ⒊ 谓失国之君羁留在外。 引 汉 刘歆 《遂初赋》:“怜后君之寄寓兮,唁 靖公 於 铜鞮。” ⒋ 借住,暂居。 引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时惟有 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寄予 [ jì yǔ ] ⒈ 寄托。 例 寄予很大希望。 英 place; put in; express; give; show; pin on; ⒉ 给予关怀、同情等。 例 凡因社会的不公而受屈的人他都寄予同情。 英 run out; 引证解释 ⒈ 指给予(同情、关怀等)。 引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他们在许多时候,对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寄予满腔的同情,连他们的缺点也给以同情甚至鼓吹。” 艾青 《<春天>后记》:“我只不过是无数的乐队中的一个吹笛子的人,只是为这个时代所兴奋,对光明的远景寄予无限的祝福而已。” ⒉ 寄托。例 例 如:人民对于青年一代寄予极大的希望。 国语辞典 寄予 [ jì yǔ ] ⒈ 寄托。 例 如:「她对于么儿的前程,寄予厚望。」 ⒉ 给予。 例 如:「大家对非洲难民寄予无限同情。」 英语 to place (hope, importance etc) on, to express, to show, to give 德
意思解释:寄予 寄予,指寄托;给予关怀、同情等。 基本解释 寄予 jyǔ (1)[place;putin;express;give;show;pinon]∶寄托 寄予很大希望 (2)[runout]∶给予关怀、同情等 凡因社会的不公而受屈的人他都寄予同情 辞典解释 寄予jìyǔㄐㄧˋㄩˇ 寄托。 如:「她对于么儿的前程,寄予厚望。」 给予。 如:「大家对非洲难民寄予无限同情。」 英语toplace(hope,importanceetc)on,toexpress,toshow,togive 德语anzeigen,aufweisen,ausdrücken,äußern,setzen,platzieren 法语placer 网络解释 寄予 寄予,指寄托;给予关怀、同情等。
意思解释:寄寓 寄寓,指寄居,旅舍;依附,寄托。语出《国语·周语中》:“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台於 夏氏 。” 基本解释 寄寓 jy (1)[liveawayfromhome]∶寄居,依附 寄寓于表。《资治通鉴》 (2)[consign;commit]∶寄托 他借用典故,寄寓新义,来表他的决心 辞典解释 寄寓jìyùㄐㄧˋㄩˋ 暂时寓居。《旧五代史.卷二五.唐书.武皇本纪上》:「臣今身无官爵,名是罪人,不敢归陛下藩方,且欲于河中寄寓,进退行止,伏候圣裁。」《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妾本长安人,父母贫,携妾寄寓平凉,手艺营生。」也作「寄居」。 旅馆。 《国语.周语中》:「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台于夏氏。」 于文艺作品中寄情托兴。 清.侯方域〈宋牧仲诗序〉:「读宋子古竹圃诗,乃知欧公之序圣俞,特有所寄寓感慨。」 网络解释 寄寓 寄寓,指寄居,旅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