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磋议 [ cuō yì ] ⒈ 商谈;协议。 引证解释 ⒈ 商谈;协议。 引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编第九章:“初, 湖南 之独立也,党人为借声援备万一起见,公推 龙昭灵 赴 长沙,有所磋议,然尚在途未达也。” 龚振黄 《青岛潮》第三章:“此事磋议未毕,而 日本 神尾总司令 已奉命将 青岛 海关之文件财产遽行押收矣。” 国语辞典 磋议 [ cuō yì ] ⒈ 商量协议。 例 如:「为了使双方利益均享,经反复磋议,终于达成协定。」 近 商量 商酌 商议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筹商 [ chóu shāng ] ⒈ 筹议相商。 例 筹商妙计。 英 consult; 引证解释 ⒈ 计划商议。 引 清 薛福成 《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文正 復延入幕,礼貌有加於前,军国要务,皆与筹商。” 陶成章 《<浙案纪略>原序》:“他如 沉君 之筹商, 马 陈 之协力,以成 安庆 之役,更不可必论矣。” 国语辞典 筹商 [ chóu shāng ] ⒈ 规划商议。。也作「筹议」。 例 如:「筹商对策」 近 商量 反 独断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筹议 [ chóu yì ] ⒈ 筹划计议;筹商。 例 筹议对策。 英 consult; 引证解释 ⒈ 犹筹商。谋划商议。 引 《周书·苏亮传》:“亮 有机辩,善谈笑, 太祖 重之。有所筹议,率多会旨。”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政事三》:“余藩 吴 五年,日思此事,尝密与 潘功甫 舍人筹议。” 清 林则徐 《批上海县请疏浚李从泾新泾河工程禀》:“仰 苏州 布政司,会同 苏 松 太 道,即速转飭该县督率绅耆人等,刻日赶紧筹议,通稟察覈。” 《天讨·相如<四川革命书>》:“同乡诸公热心筹议,非不曲陈利害,奈 锡良 付诸不闻不覩,其奈之何!” 国语辞典 筹议 [ chóu yì ] ⒈ 计划商议。也作「筹商」。 引 《周书·卷三八·苏亮传》:「亮有机辩,善谈笑。太祖甚重之。有所筹议,率多会旨。」 近 商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接洽 [ jiē qià ] ⒈ 跟人联系,谈有关事项。 例 接洽工作。 英 arrange business with; take up a matter with; 引证解释 ⒈ 跟人商量彼此有关的事项。 引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九日上午八时,一切都已接洽妥帖。” 蹇先艾 《春和客栈》:“我们有五个代表被推选出来,先到 遵义 去接洽校舍。” 国语辞典 接洽 [ jiē xiá ] ⒈ 与人商议事情。 例 如:「他负责与外国客户接洽生意。」 英语 to discuss a matter with sb, to get in touch with, to arrange 德语 ein Geschäft vereinbaren (V), sich in Verbindung setzen mit, Kontakt aufnehmen mit (V) 法语 entrer en rapport, se mettre en contact, avoir affaire à qqn, arranger une affaire, se consulter
意思解释:讨论 商量 协商 商议 磋商 商讨 商榷 磋议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参谋 [ cān móu ] ⒈ 中国古代官名。唐、宋时节度使及各路统帅的幕僚。 英 staff officer; ⒉ 军队干部的职务。参与指挥和制定作战计划。 ⒊ 代出主意的人。 例 你帮我当参谋。 英 advisor; 参谋 [ cān móu ] ⒈ 代别人出主意。 例 你给我参谋一下。 英 give (offer) advice; 引证解释 ⒈ 参与出谋划策;商议。 引 《后汉书·邓寇传》:“其有大议,乃诣朝堂,与公卿参谋。” 唐 钱起 《送郑书记》诗:“受命麒麟殿,参谋驃骑营。”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范希阳》:“忍辱居士 曰:‘使 希阳 于聚门将见时,与众参谋。’” 周立波 《在一个星期天里》:“我们特意请了 李 家大爹来参谋,他说不碍事。” ⒉ 出谋画策的人。 引 浩然 《艳阳天》第六三章:“一个糊里糊涂的老头子,当什么参谋!”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三章:“真是个胆大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磋商 [ cuō shāng ] ⒈ 仔细商量、研究。 例 与自愿的非营利性组织合作和磋商。 英 consult; advise with; 引证解释 ⒈ 互相商议;交换意见。 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如此往返磋商,到底五十块洋钱成的交。” 鲁迅 《彷徨·幸福的家庭》:“总之这第一碗一定是‘龙虎斗’,无可磋商。” 徐迟 《入峡记》:“船长、大引水、大副、轮机长他们探讨、磋商、研究,谈到 崆岭、泄滩 这些个著名的险滩,有时还争论。” 国语辞典 磋商 [ cuō shāng ] ⒈ 互相商议,交换意见。 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〇回》:「如此往返磋商,到底五十块洋钱成的交。」 近 商量 商酌 商议 英语 to consult, to discuss seriously, to negotiate, to confer, negotiations, consultations 德语 Konsultation, Meinungsaustausch (S), konsultieren (V) 法语 consulter, procéder à un échange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接头 [ jiē tóu ] ⒈ 使两个物体接起来,多指条状物。 英 connect; join; joint; ⒉ 口:接洽;联系。 例 组织上叫我来跟你接头。 英 contact; ⒊ 熟悉某事的情况。 例 这件事我不接头。 英 have knowledge of; 引证解释 ⒈ 供嫁接用的植物顶梢。 引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风俗记》:“洛 人甚惜此花,不欲传。有权贵求其接头者,或以汤中蘸杀与之。” ⒉ 使两个条状物,或一个条状物的两端连接起来。 ⒊ 接洽;联系。 引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镇里镇外的人,都忙得蚂蚁似的,跑来跑去,一个个到他家里来接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货已经到 广州,正在接头。” ⒋ 了解内情。 引 《新晨报》1929.10.20:“但仍不外伺应伙友饮食,招待顾客烟茶,及包装取送而已。关于生意之内情,故然莫明其妙,不大接头也。” ⒌ 对得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商讨 [ shāng tǎo ] ⒈ 商量讨论。 例 他们商讨了筹款的最好办法。 如果我们发表的意见不允许怀疑、商量,那还有什么研究商讨呢?——《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 英 discuss; 引证解释 ⒈ 商量讨论。 引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三之十八:“他们受到家庭环境的薰染,自修有典籍,教养有父兄,商讨切磋有师友。” 王西彦 《古屋》第四部七:“他们经过集体商讨,决定种大红袍花生。” 国语辞典 商讨 [ shāng tǎo ] ⒈ 商量讨论。 例 如:「再这样争执下去,是商讨不出结果的!」 近 协商 商量 商榷 商议 咨议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商议 [ shāng yì ] ⒈ 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 例 商议举行一次聚会的计划。 英 discuss; ⒉ 建议。 例 这件事,我到有个商议,只是不好在老爹跟前说。——《儒林外史》 英 propose; 引证解释 ⒈ 商量讨论。 引 唐 白居易 《与茂昭诏》:“如或乖违,续有商议。”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你快去叫我哥哥来商议。”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梅佐贤 受 徐义德 的委托,特地选择了闹市中这个幽静的所在来和他商议。” ⒉ 犹建议。 引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这件事,我倒有个商议,只是不好在老爹跟前説。” 国语辞典 商议 [ shāng yì ] ⒈ 商量议论。 引 唐·白居易〈与茂昭诏〉:「如或乖违,续有商议。」 《大宋宣和遗事·利集》:「贯欲逃归,计请太原帅张孝纯商议。」 近 讨论 会商 计议 协商 商讨 商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商量 [ shāng liang ] ⒈ 交换意见。 例 和他家里的人商量过此事。 英 talk over; ⒉ 商讨。 例 他总是蹲在草地上和别人商量。 英 discuss; ⒊ 购买,问价。 例 终日价无人商量。——《宣和遗事》 英 buy; ask the price; 引证解释 ⒈ 商决;计议;讨论。 引 《易·兑》“商兑未寧” 三国 魏 王弼 注:“商,商量裁制之谓也。” 《魏书·食货志》:“臣等商量,请依先朝之詔,禁之为便。”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叔文 日时至此商量公事,若不得此院职事,即无因而至矣!”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臣详定之日,与众官商量。” 巴金 《秋》一:“他们有很多事情要跟你商量。” ⒉ 意见;办法。 引 《北史·隋房陵王勇传》:“太子毓德东宫,左右何须强武?如我商量,恒於交番之日,分向东宫上下,团伍不别,岂非好事邪?” 《儿女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讨论 [ tǎo lùn ] ⒈ 就某事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 例 内阁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法律草案。 英 discuss; talk over; 引证解释 ⒈ 谓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 引 《论语·宪问》:“为命, 禆諶 草创之, 世叔 讨论之。”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讨,治也。 禆諶 既造谋, 世叔 復治而论之,详而审之也。” 《书序》:“讨论《坟》《典》,断自 唐 虞 以下讫于 周。” 孔颖达 疏:“又讨整论理此三《坟》五《典》并 三代 之书也。” 《晋书·司马彪传》:“彪 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 世祖,终于 孝献,编年二百,録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 宋 文同 《谢复官表》:“臣愈当循省,敢怠操修?惟勤讨论,庶备驱使。” ⒉ 谓共同商讨辩论。 引 《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询问 [ xún wèn ] ⒈ 打听,发问。 例 询问马的情况。 英 inquire; enquire; question; 引证解释 ⒈ 向人打听情况。 引 《汉书·武帝纪》:“询问耆老,乃得孽子 嘉。” 宋 刘安世 《为愆亢乞罢上元游宴》:“臣伏见去冬以来,时雪愆亢,询问四方,亦多旱暵。” 明 张居正 《给假治疾疏》:“皇上见臣肌体羸瘦,询问左右,察臣所苦。”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四:“她的眼睛仿佛在询问天,询问地,询问面前所有的人:‘工地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国语辞典 询问 [ xún wèn ] ⒈ 咨询查问。 引 《后汉书·卷二十五·刘宽传》:「时京师地震,特见询问。」 近 扣问 反 答复 解答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研究 [ yán jiū ] ⒈ 钻研;探索。 例 专家们研究潮汐和海流。 英 study; research; ⒉ 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 例 大家的意见厂领导正在研究。 英 go deeply into; consider; discuss; deliberate; 引证解释 ⒈ 钻研;探索。 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 唐 李山甫 《古石砚》诗:“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 《元史·铁木儿塔识传》:“鉄木儿塔识 天性忠亮,学术正大, 伊 洛 诸儒之书,深所研究。” 清 刘大櫆 《潄润楼记》:“日有餘暇,则又自取六艺而研究之。”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袁先生 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 ⒉ 商讨;考虑。 引 明 唐顺之 《与洪方洲郎中书》:“近来讲学,多是游谈,至於为己工夫入细处,则其説颇长……何日得与
意思解释:研究 研究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从而为提高事业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而做的工作。 “研究”一词常被用来描述关于一个特殊主题的资讯收集。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是主动和系统方式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理论,或把这样事实、法则或理论作出实际应用。 研究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因为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收集、分析与解释资料的方法,正是科学所强调的方法。 基本解释 研究 ynjiū (1)[study;research]∶钻研;探索 专家们研究潮汐和海流 (2)[godeeplyinto;consider;discuss;deliberate]∶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 大家的意见厂领导正在研究 辞典解释 研究yánjiùㄧㄢˊㄐㄧㄡˋ 穷究、探索。 唐.李山甫〈古石砚〉诗:「凭君更研究,何
意思解释:讨论 讨论,汉语词汇,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引申指用于数学问题不确定条件的穷举演绎。 基本解释 讨论 tǎoln [discuss;talkover]就某事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 内阁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法律草案 辞典解释 讨论tǎolùnㄊㄠˇㄌㄨㄣˋ 探讨研究、寻求结论。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甄别其义,各人讨论之域;类聚有贯,故不曲述。」 《红楼梦.第七回》:「读书一事,也必须有一二知己为伴,时常大家讨论,才能进益。」 近义词 辩论,斟酌,争论,商量,商酌,商议,研究 网络解释 讨论 讨论,汉语词汇,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引申指用于数学问题不确定条件的穷举演绎。
意思解释:商量 商量,汉语词语, 注音:shāng liang 释义:1.交换意见。2.商讨。 基本解释 商量 shāngliang (1)[talkover]∶交换意见 和他家里的人商量过此事 (2)[discuss]∶商讨 他总是蹲在草地上和别人商量 (3)[buy;asktheprice]∶购买,问价 终日价无人商量。《宣和遗事》 辞典解释 商量shāngliangㄕㄤ˙ㄌㄧㄤ 交换意见。 《西游记.第二三回》:「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与师父商量商量看,不尴?,便招你罢。」 《红楼梦.第八五回》:「凭他是谁,打死了总是要偿命的。且商量怎么办才好。」 近义词 讨论,接洽,筹商,筹议,商讨,商榷,商酌,商议,咨询,磋商,磋议 酝酿。宋.舒亶〈菩萨蛮.真珠酒滴琵琶送〉词:「密叶似商量,向人春意长。」元.张可久〈秦楼月.寻芳屦〉曲:「催归去,吴山云暗,又商量雨。」也作「商略」。 估量、料想。宋.赵长卿〈蓦山溪.满城风雨〉
意思解释:询问 询问,xún wèn,基本解释:征求意见;打听。 基本解释 询问 xnwn [inquire;enquire;question]打听,发问 询问马的情况 辞典解释 询问xúnwènㄒㄩㄣˊㄨㄣˋ 咨询查问。 《后汉书.卷二十五.刘宽传》:「时京师地震,特见询问。」 近义词 扣问 反义词 答复,解答 网络解释 询问 询问,xúnwèn,基本解释:征求意见;打听。
意思解释:磋商 磋商是谈判双方对报价和交易条件进行反复协商,或是做出必要的让步,或是得到一定的利益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商务谈判的实质性阶段。磋商应从认清分歧存在和不同意的原因开始。商务谈判中的分歧可分为3类。 基本解释 磋商 cuōshāng [consult;advisewith]仔细商量、研究 与自愿的非营利性组织合作和磋商 辞典解释 磋商cuōshāngㄘㄨㄛㄕㄤ 互相商议,交换意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如此往返磋商,到底五十块洋钱成的交。」 近义词 商量,商酌,商议 英语toconsult,todiscussseriously,tonegotiate,toconfer,negotiations,consultations 德语Konsultation,Meinungsaustausch(S),konsultieren(V) 法语consulter,procéderàunéchangedevues,discuter,négocier,voirendétail 网络解释 磋商 磋商是谈判双方对报价和交易条件进行反复协商,或是做出必要的让步,或是得到一定的利益的过
意思解释:参谋 【词语】参谋 【拼音】cān móu 【词性】名词、动词 【近义词】当参谋做动词时,近义词为:商讨 【五笔编码】参:cder;谋:yafs 【英译】 名词:(军队职务名)staff (代出主意的人) adviser 动词:give advice 基本解释 参谋 cānmu (1)[staffofficer] (2)中国古代官名。唐、宋时节度使及各路统帅的幕僚 (3)军队干部的职务。参与指挥和制定作战计划 (4)[advisor]∶代出主意的人 你帮我当参谋 参谋 cānmu [give(offer)advice]代别人出主意 你给我参谋一下 辞典解释 参谋cānmóuㄘㄢㄇㄡˊ 参与谋议,提供意见。 《三国志.卷一四.魏书.刘放传》:「辽东平定,以参谋之功,各进爵,封本县。」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既战国争雄,辨士云踊,从横参谋,长短角势。」 军队中参与指挥及计划的人员。 网络解释 参谋 【词语】参谋 【拼音】cānmóu 【词性
意思解释:商议 商议,汉语词汇。 注音:shāng yì 释义:指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建议。 基本解释 商议 shāngy (1)[discuss]∶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 商议举行一次聚会的计划 (2)[propose]∶建议 这件事,我到有个商议,只是不好在老爹跟前说。《儒林外史》 辞典解释 商议shāngyìㄕㄤㄧˋ 商量议论。 唐.白居易〈与茂昭诏〉:「如或乖违,续有商议。」 《大宋宣和遗事.利集》:「贯欲逃归,计请太原帅张孝纯商议。」 近义词 讨论,会商,计议,协商,商讨,商量,商榷,商酌,磋商,磋议 网络解释 商议 商议,汉语词汇。 注音:shāngyì 释义:指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建议。
意思解释:质询 质询是指立法机关议员个人或集体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就政府行政活动有关事项向政府首脑或部长提出问题,要求其即席或书面答复。质询往往导致一般性辩论并带来政治后果。 基本解释 质询 zhxn [question;query]质疑;询问 辞典解释 质询zhíxúnㄓˊㄒㄩㄣˊ 民意代表在议会中,向政府官员提出询问,称为「质询」。不论答复如何,均不得辩论、表决。 网络解释 质询 质询是指立法机关议员个人或集体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就政府行政活动有关事项向政府首脑或部长提出问题,要求其即席或书面答复。质询往往导致一般性辩论并带来政治后果。
意思解释:商讨 商讨,指商量讨论。如:这件事情我们还有待商讨。 基本解释 商讨 shāngtǎo [discuss]商量讨论 他们商讨了筹款的最好办法 如果我们发表的意见不允许怀疑、商量,那还有什么研究商讨呢?《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 辞典解释 商讨shāngtǎoㄕㄤㄊㄠˇ 商量讨论。 如:「再这样争执下去,是商讨不出结果的!」 近义词 协商,商量,商榷,商议,咨议 网络解释 商讨 商讨,指商量讨论。如:这件事情我们还有待商讨。
意思解释:斟酌 斟酌,汉语词汇。 拼音:zhēn zhuó (1)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2)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斟:往杯子等容器倒。 基本解释 斟酌 zhēnzhu (1)[qualify;consider;deliberate]∶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矣。《国语周语上》 再三斟酌 (2)[pour]∶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潜《移居》 独自斟酌 辞典解释 斟酌zhēnzhuóㄓㄣㄓㄨㄛˊ 斟,倒酒。酌,饮酒。斟酌借指饮酒。 《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一》:「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晋.陶渊明〈移居〉诗二首之二:「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考虑可否而决定取舍。 《国语.周语上》:「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红楼梦.第一○回》:「大家斟酌一个方儿,可用不可用,那时大爷再定夺。」
意思解释:征询 征询,zhēng xún,征求询问,例句:今天开会,总经理征询了各位的意见。 基本解释 征询 zhēngxn [query;consult]征求询问[意见] 征询一些名作家的意见 辞典解释 征询zhēngxúnㄓㄥㄒㄩㄣˊ 征求询问。 如:「这件事必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再作决定。」 网络解释 征询 征询,zhēngxún,征求询问,例句:今天开会,总经理征询了各位的意见。
意思解释:接洽 接洽,指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跟人商量彼此有关的事项。 基本解释 接洽 jiēqi [arrangebusinesswith;takeupamatterwith]跟人联系,谈有关事项 接洽工作 辞典解释 接洽jiēxiáㄐㄧㄝㄒㄧㄚˊ 与人商议事情。 如:「他负责与外国客户接洽生意。」 英语todiscussamatterwithsb,togetintouchwith,toarrange 德语einGeschäftvereinbaren(V),sichinVerbindungsetzenmit,Kontaktaufnehmenmit(V) 法语entrerenrapport,semettreencontact,avoiraffaireàqqn,arrangeruneaffaire,seconsulter 网络解释 接洽 接洽,指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跟人商量彼此有关的事项。
意思解释:接头 在通信术语中,接头是安装在电缆与电缆之间,具有一定绝缘和密封性能,使得两根及以上电缆连续运行的设备。在基因工程技术中,使两个DNA分子或一个DNA分子的两端经酶切可以配对再经连接酶共价连接的序列。 现常用人工合成的六聚体接头(含有一特定酶的切口),也可多个六聚体接头连在一起,形成多聚接头(polylinker)。 基本解释 接头 jiētu (1)[connect;join;joint]∶使两个物体接起来,多指条状物 (2)[contact][口]∶接洽;联系 组织上叫我来跟你接头 (3)[haveknowledgeof]∶熟悉某事的情况 这件事我不接头 辞典解释 接头jiētóuㄐㄧㄝㄊㄡˊ 接洽。 如:「班刊就交给班代和出版社接头吧!」 线路或机件互相接合的地方。 导线可接至插座的一端。 也称为「插头」。 网络解释 接头 在通信术语中,接头是安装在电缆与电缆之间,具有一定绝缘和密封性能,使得
意思解释:商榷 商榷,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āng què,是商讨、讨论、协商的意思。多用于比较正式的函件。比如一些学术讨论的文本,经常出现商榷的字眼。见《广雅》中“商,度也;榷,粗略也。言商度其粗略。出自《南朝梁.锺嵘.诗品序》:每博论之馀,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榷不同。 基本解释 商榷 shāngqu [discuss]商讨 提出几点意见,与诸位商榷 我们所发表的意见,都允许大家讨论、商榷。《要造成一种民主空气》 辞典解释 商榷shāngquèㄕㄤㄑㄩㄝˋ 商量、讨论。《北史.卷三二.崔挺传》:「商榷古今,间以嘲谑,听者忘疲。」南朝梁.钟嵘〈诗品序〉:「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榷不同。」也作「商搉」。 近义词 协商,商讨,商量,商议 英语todiscuss,tobringupvariousideasfordiscussion 德语mitjmd.beraten,diskutieren,besprechen(V)
意思解释:商酌 商酌,汉语词语, 拼音:shāng zhuó, 释义:指反复仔细地商量。 出自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 基本解释 商酌 shāngzhu [deliberateover;discussover]仔细地商量、推敲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儒林外史》 辞典解释 商酌shāngzhuóㄕㄤㄓㄨㄛˊ 商量斟酌。 《儒林外史.第三回》:「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老残游记.第一○回》:「弦已调好,玙姑与黄龙子商酌了两句,就弹起来了。」 近义词 讨论,商量,商议,磋商,磋议 英语todeliberate 网络解释 商酌 商酌,汉语词语, 拼音:shāngzhuó, 释义:指反复仔细地商量。 出自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
意思解释:筹商 筹商是汉语词汇,读音是chóu shāng,意思是筹商妙计。 基本解释 筹商 chushāng [consult]筹议相商 筹商妙计 辞典解释 筹商chóushāngㄔㄡˊㄕㄤ 规划商议。如:「筹商对策」。也作「筹议」。 近义词 商量 反义词 独断 网络解释 筹商 筹商是汉语词汇,读音是chóushāng,意思是筹商妙计。
意思解释:筹议 筹议是汉语词汇,拼音chóu yì,指谋划商议。出自《周书·苏亮传》。 基本解释 筹议 chuy [consult]筹划计议;筹商 筹议对策 辞典解释 筹议chóuyìㄔㄡˊㄧˋ 计划商议。《周书.卷三八.苏亮传》:「亮有机辩,善谈笑。太祖甚重之。有所筹议,率多会旨。」也作「筹商」。 近义词 商量 网络解释 筹议 筹议是汉语词汇,拼音chóuyì,指谋划商议。出自《周书·苏亮传》。
意思解释:磋议 磋议是词语词汇,拼音是cuō yì ,注音是。 基本解释 商谈;协议。 辞典解释 磋议cuōyìㄘㄨㄛㄧˋ 商量协议。 如:「为了使双方利益均享,经反复磋议,终于达成协定。」 近义词 商量,商酌,商议 网络解释 磋议 磋议是词语词汇,拼音是cuōyì,注音是ㄘㄨㄛㄧ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