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奉行故事 [ fèng xíng gù shì ] ⒈ 照旧例行事。 引证解释 ⒈ 照旧例行事。 引 《汉书·魏相传》:“相 明《易经》,有师法,好观 汉 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金史·白华传》:“二相还 陕,量以军马出 冷水谷,奉行故事而已。”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制图还剩下八九张,论文还全未准备,最苦的是实习报告书,暑假中奉行故事地在 大阪 住了两个月。” 国语辞典 奉行故事 [ fèng xíng gù shì ] ⒈ 照例行事,敷衍塞责。 引 《汉书·卷七四·魏相传》:「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近 遵守习惯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⒈ 遵守国家规定的各项规章法令。 例 体面的人不仅自己奉公守法,而且惩罚那些违法乱纪的人。 英 civility; be lawnabiding; carry out official duties and observe the law; 引证解释 ⒈ 见“奉公如法”。 国语辞典 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⒈ 以公事为重,谨守法纪,不徇私舞弊。元·曾瑞也作「奉公执法」。 引 《留鞋记·第三折》:「因为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圣人敕赐势剑金牌,著老夫先斩后奏。」 近 安分守己 规规矩矩 规行矩步 循规蹈矩 反 胡作非为 无法无天 为非作歹 违法乱纪 英语 to carry out official duties and observe the law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规行矩步 [ guī xíng jǔ bù ] ⒈ 循规的行为与蹈矩的举止。比喻品行方正。 例 他们被教诲学习温文雅静,怎么圣人一样规行矩步。——柯灵《遥夜集》 英 behave correctly and cautiously; be strictly upright and correct in behaviour; ⒉ 比喻墨守旧法,不知变通。 例 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晋书》 英 stick to established practice; follow the beaten track; 引证解释 ⒈ 步行端正。喻举动合于礼仪法度。 引 晋 潘尼 《释奠颂》:“二学儒官搢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昔在齠齔,便蒙诲诱;每从两兄,晓夕温凊,规行矩步,安辞定色。” 《隋书·卢思道传》:“紈綺之年,伏膺教义,规行矩步,从善而登。” 亦作“规行矩止”。 宋 司马光 《稷下
意思解释:拼音 àn bù jiù bān 注音 ㄢˋ ㄅㄨˋ ㄐ一ㄡˋ ㄅㄢ 解释 按:按照;部:类别;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出处 西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例子 但黄公俊的祖父,他开始读了书,象一般读书人似的,他按部就班的要将八股型的才学,“货与帝王家”。(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 正音 “班”,不能读作“bǎn”。 辨形 “部”,不能写作“步”;“班”,不能写作“斑”。 辨析 按部就班与“循序渐进”有别:按部就班突出条理;多用于工作、计划;“循序渐进”强调逐渐;多用于学习、训练。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按照老规矩办事。 谜语 司局长上任 感情 按部就班是中性词。
意思解释:拼音 ān fèn shǒu jǐ 注音 ㄢ ㄈㄣˋ ㄕㄡˇ ㄐ一ˇ 解释 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出处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例子 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正音 “分”,不能读作“fēn”。 辨形 “己”,不能写作“已”、“巳”。 辨析 安分守己和“循规蹈矩”、“奉公守法”;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不同在于:安分守己偏重在守本分;不胡作非为;“循规蹈矩”偏重在拘泥保守;墨守成规;不轻举妄动;“奉公守法”偏重在奉行公事;遵守法令;不徇私情
意思解释:拼音 dǎo guī xún jǔ 注音 ㄉㄠˇ ㄍㄨㄟ ㄒㄨㄣˊ ㄐㄨˇ 解释 同“蹈矩循规”。 出处 明·徐霖《绣襦记·伪儒乐聘》:“空穷读数行书,蹈规循矩没是非。”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蹈规循矩是贬义词。 繁体 蹈規循榘 近义 循规蹈矩、蹈矩循规、循规矩蹈 英语 be on the straight and narrow(keep straight)
意思解释:拼音 fèng xíng gù shì 注音 ㄈㄥˋ ㄒ一ㄥˊ ㄍㄨˋ ㄕˋ 解释 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例子 这起公事到了警察局,伯珍也不免奉行故事,吩咐局里的警兵。(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指按照老规矩办事。 感情 奉行故事是中性词。 近义 循规蹈矩 反义 独树一帜、推陈出新 英语 act in accordance with practices and rules
意思解释:拼音 fèng gōng shǒu fǎ 注音 ㄈㄥˋ ㄍㄨㄥ ㄕㄡˇ ㄈㄚˇ 解释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例子 我们每个人都要奉公守法,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 正音 “奉”,不能读作“pěng”。 辨形 “奉”,不能写作“奏”。 辨析 第一奉公守法和“克己奉公”;都有“奉行公事”的意思。但奉公守法偏重“守法”;“克己奉公”偏重“克己”;它们都可用作劝勉。奉公守法较多用来辨解;“克己奉公”较多用来褒扬。第二奉公守法和“安分守己”都有“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意思。但奉公守法偏重有不违法乱纪;“安分守己”偏重在守本分;不为非作歹。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意思解释:拼音 guī xíng jǔ bù 注音 ㄍㄨㄟ ㄒ一ㄥˊ ㄐㄨˇ ㄅㄨˋ 解释 比喻行动谨慎规范;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也比喻墨守陈规;不知变通。规、矩:原为测绘工具;这里比喻为原则、规矩。 出处 《晋书 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例子 他习惯于规行矩步的生活。 正音 “矩”,不能读作“jù”。 辨形 “矩”,不能写作“举”。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规行矩步是贬义词。 繁体 規行榘步 近义 墨守成规、循规蹈矩 反义 无法无天、别开生面 英语 behave correctly and cautiously(be strictly upright and correct in behaviour)
意思解释:拼音 hé qíng hé lǐ 注音 ㄏㄜˊ ㄑ一ㄥˊ ㄏㄜˊ ㄌ一ˇ 解释 符合情理。 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例子 学校认为这个方案合情合理,就定为制度。柯岩《特邀代表》 用法 作谓语、状语、宾语;指符合情理。 感情 合情合理是中性词。 近义 入情入理 反义 不合情理 英语 fair and reasonable 俄语 прáвильно и справедливо 日语 情理 (じょうり)にかなう 德语 gerecht(ganz vernünftig)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蹈规循矩 [ dǎo guī xún jǔ ] ⒈ 同“蹈矩循规”。 引证解释 ⒈ 同“蹈矩循规”。 引 明 徐霖 《绣襦记·伪儒乐聘》:“空劳读数行书,蹈规循矩没是非。” 国语辞典 蹈规循矩 [ dào guī xún jǔ ] ⒈ 遵守礼法,不逾越法度。明·徐霖也作「循规蹈矩」。 引 《绣?记·第三出》:「空劳数行书,蹈规循矩没是非。」
意思解释:拼音 jiàn guī tà jǔ 注音 ㄐ一ㄢˋ ㄍㄨㄟ ㄊㄚˋ ㄐㄨˇ 解释 指循规蹈矩。 出处 清 曾国藩《送唐先生南归序》:“考乎其从游之徒,则践规踏矩,仪型乡国。” 用法 作谓语;指循规蹈矩。 感情 践规踏矩是中性词。 繁体 踐規踏榘 近义 循规蹈矩
意思解释:拼音 mò shǒu chéng guī 注音 ㄇㄛˋ ㄕㄡˇ ㄔㄥˊ ㄍㄨㄟ 解释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出处 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例子 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辨形 “墨”,不能写作“默”。 辨析 见“故步自封”。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临帖 感情 墨守成规是贬义词。 繁体 墨守成規 近义 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反义 推陈出新、标新立异 英语 follow the old routine 俄语 действовать по шаблону 日语 古いしきたりに固執(こしつ)する,マンネリ
意思解释:拼音 shéng qū chǐ mù 注音 ㄕㄥˊ ㄑㄨ ㄔˇ ㄇㄨˋ 解释 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出处 《宋史 道学传三 朱熹》:“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例子 清·王韬《传教上》:“其守己奉公,绳趋尺步,盖有与天主教同源而异流,殊途而别辙者。”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感情 绳趋尺步是贬义词。 繁体 繩趨尺步 近义 循规蹈矩 英语 behave according to decorum(toe a line)
意思解释:拼音 xún xù jiàn jìn 注音 ㄒㄨㄣˊ ㄒㄨˋ ㄐ一ㄢˋ ㄐ一ㄣˋ 解释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 出处 《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例子 她通常是从一个角度写,而不是从几个角度写;还只是循序渐进地写,而不是错综交叉地写。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辨形 “进”,不能写作“尽”;“渐”,不能写作“见”。 辨析 循序渐进和“按部就班”;都有“遵循一定的次序”的意思。“按部就班”应用的范围宽;含工作、学习、生产等方面;还可指教学原则;“按部就班”不能。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 蜗牛;排队走 感情 循序渐进是褒义词。 繁体 循序漸進 近义 由浅入深、按步就班
意思解释:拼音 yǔ shì wú zhēng 注音 ㄩˇ ㄕˋ ㄨˊ ㄓㄥ 解释 和社会上的人没有争执。多指一种消极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例子 他总是持着与世无争的态度。 正音 “与”,不能读作“yú”。 辨形 “世”,不能写作“事”。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谜语 全球和平 感情 与世无争是贬义词。 繁体 與丗無爭 近义 随遇而安、洁身自好、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安贫乐道、束身自好、不求闻达、傲世出尘 反义 肆无忌惮、好大喜功、沽名钓誉 英语 hold oneself aloof from the world 俄语 отгорáживаться от житейских бурь 日语 世事(せじ)に超然(ちょうぜん)としている 法语 se tenir à l'écart du monde
意思解释:拼音 yī chéng bù biàn 注音 一 ㄔㄥˊ ㄅㄨˋ ㄅ一ㄢˋ 解释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例子 事物都是在发展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成”,不能写作“诚”。 辨析 一成不变和“原封不动”;都含有“一点没有改变”的意思。区别在于:①一成不变着眼于事物本身没有变化。多表示人不能用发展、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原封不动”着眼于外界力量未对事物加以变动。多表示外界力量对有关事物采取保留、不加变动的行动。②一成不变多用于否定句;极少用于肯定句;“原封不动”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都常出现。“原封不动”可以形容照抄照搬;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
意思解释:拼音 xún tú shǒu zhé 注音 ㄒㄨㄣˊ ㄊㄨˊ ㄕㄡˇ ㄓㄜˊ 解释 亦作“循途守辙”。遵守规矩。 出处 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耳。”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循涂守辙是贬义词。 繁体 循涂守轍 近义 循规蹈矩、循途守辙
意思解释:拼音 xún tú shǒu zhé 注音 ㄒㄨㄣˊ ㄊㄨˊ ㄕㄡˇ ㄓㄜˊ 解释 见“循涂守辙”。 出处 明·归有光《与周子和大参》:“今当路一似循途守辙,殊不可解。” 例子 严复《道学外传》:“但能循途守辙,日诵数十行,时日既多,意者亦必有可观者焉。”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循途守辙是贬义词。 繁体 循途守轍 近义 循规蹈矩、循涂守辙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合情合理 [ hé qíng hé lǐ ] ⒈ 合于情理。 引证解释 ⒈ 合于情理。 引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一章:“黄为民 心情显得轻松,觉得 周祺 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柯岩 《特邀代表》:“学校认为这个方案合情合理,就定为制度。” 国语辞典 合情合理 [ hé qíng hé lǐ ] ⒈ 合于情理。 例 如:「子女孝顺父母是合情合理的事。」 反 无法无天 英语 reasonable and fair (idiom) 德语 mit dem Gefühl und der Vernunft übereinstimmen 法语 (expr. idiom.) raisonnable et équitable
意思解释:拼音 xún guī zūn jǔ 注音 ㄒㄨㄣˊ ㄍㄨㄟ ㄗㄨㄣ ㄐㄨˇ 解释 循:遵守;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这么一所大花园,都是你们照看,皆因看得你们是三四代的老妈妈,最是循规遵矩的,原该大家齐心,顾些体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创新。 感情 循规遵矩是中性词。 繁体 循規遵榘 近义 循规蹈矩 反义 推陈出新 俄语 строго держаться рамок приличия
意思解释:拼音 xún guī jǔ dǎo 注音 ㄒㄨㄣˊ ㄍㄨㄟ ㄐㄨˇ ㄉㄠˇ 解释 循:遵守;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蹈:踩。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 宋·苏轼《拟进士御试策》:“苟无知人之明,则循规矩蹈,绳墨以求寡过。”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创新。 感情 循规矩蹈是贬义词。 近义 循规蹈矩 反义 推陈出新 俄语 соблюдать общепринятые правила
意思解释:拼音 yìng guī dǎo jǔ 注音 一ㄥˋ ㄍㄨㄟ ㄉㄠˇ ㄐㄨˇ 解释 蹈:踩;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指拘守旧礼仪与法度。 出处 《隋书·音乐志》:“齐之以礼,相趋帝庭,应规蹈矩,玉色金声。”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创新。 感情 应规蹈矩是贬义词。 繁体 應規蹈榘 近义 循规蹈矩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践规踏矩 [ jiàn gūi tà jǔ ] ⒈ 犹言循规蹈矩。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循规蹈矩。 引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若 金、许、薛、胡、陆稼书、张念芝 之儔,论乎其德则闇然,讽乎其言则犁然而当理,考乎其从游之徒,则践规踏矩,仪型乡国。”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墨守成规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⒈ 比喻拘泥于成见而不善于机变。 英 stick to convention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墨守成法”。 战国 时 墨翟 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 引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而至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耳。”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四章二:“你也是一个军佐吧,如果破格把他介绍进来做同志,就会更加有利,不能墨守成规。” 国语辞典 墨守成规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⒈ 形容思想保守,固守旧规矩不肯改变。也作「墨守成法」。 近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裹足不前 画地为牢 陈陈相因 一成不变 因循守旧 反 别辟蹊径 别创新格 标奇立异 标新立异 鼎新改革 推陈出新 日新月异 快马加鞭 另创新格 勇猛精进
意思解释:绳 字组词 趋 字组词 尺 字组词 步 字组词
意思解释:循 字组词 涂 字组词 守 字组词 辙 字组词
意思解释:循 字组词 途 字组词 守 字组词 辙 字组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循 字组词 规 字组词 遵 字组词 矩 字组词
意思解释:形容词
意思解释:应 字组词 规 字组词 蹈 字组词 矩 字组词
意思解释:形容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⒈ “按”本作“案”。部:门类。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例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西晋·陆机《文赋》 英 follow the prescribed order; act according to old conventions; ⒉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 例 老王办事从来按部就班,谁也别想改变他。 引证解释 ⒈ 谓安排文义,组织章句。 引 语出 晋 陆机 《文赋》:“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某少年》:“至君之文,按部就班,机神絶不流动。” ⒉ 按照条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 引 《三侠五义》第九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叙下去,自然有个归结。” 老舍 《四世同堂》四九:“假若他能按部就班的读些书,他也会变成一个体面的,甚至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安分守己 [ ān fèn shǒu jǐ ] ⒈ 安于命定的本分,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 英 abide by the law and behave oneself; act proper to one's status; behave discreetly; ⒉ 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敢越轨。 例 还是安分守己做做工吧!——陆文夫《唐巧娣翻身》 英 know one’s place; 引证解释 ⒈ 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引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八:“大抵姦人作事皆然,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躐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倖乎?” 《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説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只为一点慳吝未除,便弄出非常大事。”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然而‘江山好改,秉性难移’,我知道自己终于不能安分守己。” 亦作“安份守己”。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七章:“所以我们
意思解释:安守本分,遵行法纪。如:“为人安分守纪,问心无愧,何用在乎别人的闲话!” 基本解释 安守本分,遵行法纪。如:“为人安分守纪,问心无愧,何用在乎别人的闲话!” 辞典解释 安分守纪ānfènshǒujìㄢㄈㄣˋㄕㄡˇㄐㄧˋ 安守本分,遵行法纪。 如:「为人安分守纪,问心无愧,何用在乎别人的闲话!」 近义词 循规蹈矩 反义词 胡作非为,惹是生非,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网络解释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