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底本 [ dǐ běn ] ⒈ 底稿。 英 master copy; ⒉ 抄本或刊印本所依据的本子。 例 把底本找来核对一下。 英 original; ⒊ 校勘时作为依据的本子。 例 不按底本折校是错误的。 英 a text against which other texts are checked; 引证解释 ⒈ 底稿。 引 清 恽敬 《与黄香石》:“谨将原稿送呈,希飭贵高足钞録后即见掷,并无底本也。” ⒉ 校刊、翻译、刊印书籍时作为依据的本子。亦指抄本或刊印本所依据的原本。 引 清 段玉裁 《与诸同志书》:“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譌不漏之难也,定其是非之难;是非有二:曰底本之是非,曰立説之是非。”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蟫隐庐 有石印本,然其底本甚劣。” ⒊ 犹本钱。比喻可以凭借、依靠的钱物。 引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楔子:“积儹下十两白银,又有新做下一套绵衣,都是我身后的底本儿。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本来 [ běn lái ] ⒈ 从一开始。 英 from the beginning; ⒉ 向来,原来。 英 originally; ⒊ 原先;先前。 英 at first; ⒋ 理所当然。 英 of course; 引证解释 ⒈ 原来,向来。 引 三国 魏 曹操 《选举令》:“事本来臺郎统之,令史不行知也。” 唐 白居易 《白发》诗:“况我今四十,本来形貌羸。” 宋 陆游 《题梁山军瑞丰亭》诗:“本来无事只畏扰,扰者才吏非庸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然知行之体,本来如是,非以己意抑扬其间。” 杨朔 《京城漫记》:“这地方在 北京 南城角,本来是京城有名的风景区。” ⒉ 指人本有的心性。 引 《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你去走一遭,回来也误不了你的正果。但不可迷失了本来,堕入轮迴之内。”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心理之辟,尤在昧厥本来。” ⒊ 谓本有心性没有泯灭。 引 唐 寒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蓝本 [ lán běn ] ⒈ 编修书籍或绘画时所根据的底本。 英 original version of a work; chief source of writing; 引证解释 ⒈ 著作所根据的底本。 引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录旧文》:“科塲帖括,蹈袭成风,即前辈名家垂世者,亦閒有蓝本。”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傅奕诋浮图法》:“唐 傅奕 上疏詆浮图……此 韩退之 《佛骨表》之蓝本也。”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要编制歌曲,供小孩的戏唱,也有数不尽的古诗,古文,古词为蓝本。” 国语辞典 蓝本 [ lán běn ] ⒈ 编修文字或绘画时,所根据的原本。 引 清·王士祯〈居易录谈〉:「今方修一统志,似当以旧通志为蓝本。」 近 底本 反 副本 印本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其实 [ qí shí ] ⒈ 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例 画家其实并非不懂世故。 英 actually; in fact; ⒉ 确实;的确。 例 其实不是她说的那个意思。 英 really; 引证解释 ⒈ 实际情况;实际上,事实上。 引 《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 五十而贡,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北史·萧大圜传》:“及 于谨 军至, 元帝 乃令 大封 充使请和, 大圜 副焉,其实质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牠缘着 长妈妈 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⒉ 实在,确实。 引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帝召学士 马裔孙 谓曰:‘ 在德 语太凶,其实难容。’”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三折:“折末斩便斩敲便敲剐便剐,我其实不怕。”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他其实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原先 [ yuán xiān ] ⒈ 从前的。 例 他原先是个文盲,现在已经成了业余作家。 英 primary; former; ⒉ 最初的。 例 照原先的计划做。 英 original; 引证解释 ⒈ 从前;起初。 引 《红楼梦》第六九回:“原先不该如此把刀靶儿递给外人哪!” 鲁迅 《三闲集·<小彼得>译本序》:“这译本原先就很有这弊病,所以我当校改之际,就大加改译了一通,比较地近于流畅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韩长脖 原先也还阔,往后才穷下来的。” 国语辞典 原先 [ yuán xiān ] ⒈ 起初。 引 《红楼梦·第六九回》:「原先不该如此将刀靶付与外人去的。」 近 原来 英语 originally, original, former 法语 originel, au début, à l'origine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原来 [ yuán lái ] ⒈ 结果是;证明是。 例 这原来是个骗局。 英 turn out to be; ⒉ 过去一向。 例 他比原来仔细多了。 英 used to be; 原来 [ yuán lái ] ⒈ 在最初的时候。 例 他原来打算早些动身。 英 first; ⒉ 表示发现真实情形。 例 原来如此。 英 so that’s; 原来 [ yuán lái ] ⒈ 原本,未改动过的。 例 原来面目。 英 original; former; 引证解释 ⒈ 当初;未经改变的。 引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二:“但导演者的手段与工具,却可不必与原来所取,尽然相同。”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阿英 给奶奶提醒,立即退了回来,把脸盆放在床上原来的地方接水。” ⒉ 时间副词。表示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 引 元 薛昂夫 《朝天曲》:“丙吉,宰执,燮理阴阳气……牛喘非时,何须留意。原来养得肥。早知,好吃,杀了供堂食。” 《二刻
意思解释:原来 (林俊杰演唱歌曲)《原来》是林俊杰演唱的歌曲,由林秋离、张思尔作词,林俊杰作曲,收录在林俊杰2006年2月17日发行的专辑《曹操》中。 原来 (汉语词汇)原来为汉语词语,有结果是;证明是、过去一向、在最初的时候。开始的时候;从前、表示发现真实情况(情形)、原本;未改动过等的意思。 基本解释 原来 yunli (1)[turnouttobe]∶结果是;证明是 这原来是个骗局 (2)[usedtobe]∶过去一向 他比原来仔细多了 原来 yunli (1)[first]∶在最初的时候 他原来打算早些动身 (2)[sothats]∶表示发现真实情形 原来如此 原来 yunli [original;former]原本,未改动过的 原来面目 辞典解释 原来yuánláiㄩㄢˊㄌㄞˊ 刚开始时,本来。 如:「这幢房子经整修后,比原来的模样好看多了。」 近义词 向来,原先 连词,推究事情本源的口气。 《三国演义.第九回》:「原来那人不是
意思解释:其实 (汉语词语)其实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í shí,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也有实在,确实的意思。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基本解释 其实 qsh (1)[actually;infact]∶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画家其实并非不懂世故 (2)[really]∶确实;的确 其实不是她说的那个意思 辞典解释 其实qíshíㄑㄧˊㄕˊ 真正、实在,指真实的情况。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孩儿其实不认得爹娘,一时冲撞,望爹娘恕罪。」 《红楼梦.第六四回》:「其实给他看也倒没有什么,但只是嫌他是不是的写给人看去。」 近义词 实在 网络解释 其实(汉语词语) 其实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íshí,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也有实在,确实的意思。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意思解释:本来 (汉语词语)本来:即由本而来。常被用来形容事物先天本有的唯一的不变的自然存在状态。 本来,指原来,向来;原先;先前。语出三国魏曹操《选举令》:“事本来台郎统之,令史不行知也。” 基本解释 本来 běnli (1)[fromthebeginning]∶从一开始 (2)[originally]∶向来,原来 (3)[atfirst]∶原先;先前 (4)[ofcourse]∶理所当然 辞典解释 本来běnláiㄅㄣˇㄌㄞˊ 原来、原先。 《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 《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可巧对面客店里有一位河南顾举人,本来约著同伴出京的,忽然走来,伯集把方才要帐的情形合他说了。」 近义词 向来 表示理所当然。 如:「这件事本来就该这么办,又何必节外生枝。」 网络解释 本来(汉语词语) 本来:即由本而来。常被用来形容事物先天本有的唯一的不变的自然存在状态。
意思解释:原先 原先,读音是yuán xiān,汉语词汇,解释为从前、起初。 基本解释 原先 yunxiān (1)[primary;former]∶从前的 他原先是个文盲,现在已经成了业余作家 (2)[original]∶最初的 照原先的计划做 辞典解释 原先yuánxiānㄩㄢˊㄒㄧㄢ 起初。 《红楼梦.第六九回》:「原先不该如此将刀靶付与外人去的。」 近义词 原来 英语originally,original,former 法语originel,audébut,àl'origine 网络解释 原先 原先,读音是yuánxiān,汉语词汇,解释为从前、起初。
意思解释:蓝本 蓝本,原是古籍版本的一种形式。现指著作所根据的底本,多用于书面语。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指发生在一个特殊背景中的某些事件的剧情说明和描述。在认知科学中,指用有待实现的合适行为事件来表达个人的知识。 基本解释 蓝本 lánběn [originalversionofawork;chiefsourceofwriting]编修书籍或绘画时所根据的底本 辞典解释 蓝本lánběnㄌㄢˊㄅㄣˇ 编修文字或绘画时,所根据的原本。 清.王士祯〈居易录谈〉:「今方修一统志,似当以旧通志为蓝本。」 近义词 底本 反义词 副本,印本 网络解释 蓝本 蓝本,原是古籍版本的一种形式。现指著作所根据的底本,多用于书面语。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指发生在一个特殊背景中的某些事件的剧情说明和描述。在认知科学中,指用有待实现的合适行为事件来表达个人的知识。
意思解释:正本 正本,汉语词汇。 拼音:zhèng běn 释义: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应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正本。正本与副本是一对对应的概念。 基本解释 正本 zhngběn (1)[original(ofadocument)]∶备有副本的图书,别于副本的称正本 (2)[reservedcopy(ofalibrarybook)]∶文书或文件的正式的一份 (3)[rectify;putinorder]∶从根本上进行整顿 (4)[makeenoughmoneytocoverthecost;breakeven]∶够本儿 辞典解释 正本zhèngběnㄓㄥˋㄅㄣˇ 根究本源。 《淮南子.主术》:「不正本而反自然,则人主逾劳,人臣逾逸。」 《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书籍或文件的原本,相对于副本而言。 《魏书.卷六二.李彪传》:「正本蕴之麟阁,副贰藏之名山。」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叙国朝求访》:「选三馆正本书万卷。」 反义
意思解释:底本 “底本”:是古籍整理工作者专用的术语。影印古籍时,选定某个本子来影印,这个本子就叫影印所用的底本。 基本解释 底本 dǐběn (1)[mastercopy]∶底稿 (2)[original]∶抄本或刊印本所依据的本子 把底本找来核对一下 (3)[atextagainstwhichothertextsarechecked]∶校勘时作为依据的本子 不按底本折校是错误的 辞典解释 底本dǐběnㄉㄧˇㄅㄣˇ 文书的稿本。 近义词 蓝本 成本。会计学上指物品的直接工资与直接材料费的总和。 网络解释 底本 “底本”:是古籍整理工作者专用的术语。影印古籍时,选定某个本子来影印,这个本子就叫影印所用的底本。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