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 jiē gān ér qǐ 注音 ㄐ一ㄝ ㄍㄢ ㄦˊ ㄑ一ˇ 解释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例子 一时各路人马,揭竿而起,不分昼夜,兼水路纷纷入鄂。(白先勇《梁父吟》) 正音 “竿”,不能读作“gàn”。 辨形 “竿”,不能写作“杆”。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 跳高;等到鱼儿上钩时 感情 揭竿而起是褒义词。 近义 逼上梁山 反义 忍辱偷生 英语 start an uprising 俄语 поднимáться на восстáние 日语 むしろ旗(はた)をかかげていっきを起(お)こす
意思解释:拼音 pò bù dé yǐ 注音 ㄆㄛˋ ㄅㄨˋ ㄉㄜˊ 一ˇ 解释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例子 他这样做,完全是迫不得已。 正音 “迫”,不能读作“pǎi”。 辨形 “已”,不能写作“己”。 辨析 迫不得已和“无可奈何”;都含有“毫无办法”的意思。但迫不得已仅用于自己;强调“出于逼迫”;“无可奈何”可用自己;也可用于别人(表示对别人没有办法);并没有“出于逼迫”的意思。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情愿。 谜语 为妻骂妾 感情 迫不得已是中性词。 近义 无可奈何 反义 自觉自愿、甘心情愿 英语 not other way 俄语 быть вынужденным 日语 やむを得(え)ない,…ざるを得ない
意思解释:拼音 tōng lì hé zuò 注音 ㄊㄨㄥ ㄌ一ˋ ㄏㄜˊ ㄗㄨㄛˋ 解释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联合。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盍彻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例子 都在向我们说明通力合作,进向平和的建设的道路。(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记苏联版画展览会》) 正音 “作”,不能读作“zhuò”。 辨形 “合”,不能写作“和”。 辨析 通力合作与“同心协力”区别在于:通力合作强调一起出力;共同合作;而“同心协力”是强调心愿相同;共同出力。后者强调合作愿望一致;而通力合作却不一定。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感情 通力合作是褒义词。 近义 合情合理、逼上梁山 反义 名行其事、不近情理 英语 make a concerted effort(give full coorporation to; pull together) 日语 みんなが力を
意思解释:拼音 tǐng ér zǒu xiǎn 注音 ㄊ一ㄥˇ ㄦˊ ㄗㄡˇ ㄒ一ㄢˇ 解释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铤:快跑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地。 出处 《左传 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例子 碰了荒年,也少不了这班人,不然,闹出那铤而走险的,更是不得了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正音 “而”,不能读作“ěr”。 辨形 “铤”,不能写作“挺”。 辨析 铤而走险与“逼上梁山”区别在于:铤而走险偏重于“走险”;指冒险行为;行为可以是好的;也可是坏的;“逼上梁山”偏重于“逼”;指被迫反抗采取的一种正义的行为。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歇后语 大肚子踩钢丝;鼻梁骨上推车子 谜语 孕妇过独木桥 感情 铤而走险是褒义词。 繁体 鋌而走險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揭竿而起 [ jiē gān ér qǐ ] ⒈ 揭:高举起。竿:旗竿,代旗帜。原形容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时的情况,后即指武装起义。 英 raise the standard of revolt; rise in rebellion; start a mutiny(revolt); 国语辞典 揭竿而起 [ jiē gān ér qǐ ] ⒈ 本指秦末陈胜、吴广仓促起义,反抗暴秦的史事。见《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后比喻起义举事。 引 《清史稿·卷四三九·戴鸿慈传》:「俄灭波兰而用严法以禁其语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权利者,即波兰人也。」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得已 [ bù dé yǐ ] ⒈ 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例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英 cannot but; have to; 引证解释 ⒈ 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引 《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汉书·景帝纪》:“乃者 吴王 濞 等为逆,起兵相胁,詿误吏民,吏民不得已。” 颜师古 注:“已,止也,言不得止而从之,非本心也。”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俺二叔叔不得已,降了 曹丞相。”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这三道防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我能够集中资金在一个地方办厂,那发展会更大的。” 国语辞典 不得已 [ bù dé yǐ ] ⒈ 非心中所愿,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引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吾非欲沿途杀人,奈事不得已也。」 《初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