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鞭策 [ biān cè ] ⒈ 马鞭子,也指用鞭子赶马。 例 前有衔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之制(控制),后有鞭策之威。——《荀子·性恶》 英 spur on; urge forward; challenge; ⒉ 比喻督促。 例 愿更加鞭策,以成远大。——明·归有光《示庙中诸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鞭筴”。马鞭子。 引 《礼记·曲礼上》:“乘路马,必朝服,载鞭策,不敢授绥。” 《庄子·马蹄》:“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 成玄英 疏:“带皮曰鞭,无皮曰筴,俱是马杖也。” 唐 李白 《日出入行》:“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老残游记>自叙》:“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芻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 ⒉ 鞭打。 引 宋 秦观 《代工部文侍郎谢表》:“臣敢不鞭策駑蹇,淬礪钝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白毫》:“又 济寧 人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鞭挞 [ biān tà ] ⒈ 鞭打;驱使。 例 受到他那种特有的决心的鞭挞。 英 whip; flog lash; castigate; 引证解释 ⒈ 鞭打。 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亡人见神》:“鞭挞奴婢,皆得其过。”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我想,这就是 菲洲 黑奴虽日受鞭挞,还能活下去的原因。” ⒉ 驾驭,征服。 引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论》:“太祖 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宋 苏辙 《进御集表》:“﹝ 神宗 ﹞自初即位,经营百度,有纲纪海内,鞭挞四夷之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故 吐蕃 赞普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⒊ 犹驱送。 引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之三:“蹉跎 陶唐 人,鞭挞日月久。” 仇兆鳌 注:“鞭挞日月,犹云驱送岁月。” ⒋ 抨击。 引 鲁迅
意思解释:鞭策 鞭策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iān cè,基本意思是比喻促使、督促。与其读音相同的有编策。出自归有光《示庙中诸生》、《代工部文侍郎谢表》等。 基本解释 鞭策 biānc (1)[spuron;urgeforward;challenge]马鞭子,也指用鞭子赶马 前有衔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之制(控制),后有鞭策之威。《荀子性恶》 (2)比喻督促 愿更加鞭策,以成远大。明归有光《示庙中诸生》 辞典解释 鞭策biāncèㄅㄧㄢㄘㄜˋ 马鞭子。 《礼记.曲礼上》:「乘路马,必朝服,载鞭策,不敢授绥。」 督促、鼓励。 如:「求学过程,需要自我鞭策。」 近义词 鞭挞﹑鞭笞﹑督促﹑鼓励﹑驱策﹑促进 英语tospuron,tourgeon,toencouragesb(e.g.tomakeprogress) 德语anspornen,antreiben,anstacheln(V) 法语encourager 网络解释 鞭策 鞭策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iāncè,基本意思是比喻促使、督促。与其读音相同
意思解释:鞭挞 (汉语词语)鞭挞,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biān tà,是动词,原指鞭打,现多形容无情地指责披露。如:唐 高适《封丘作》诗:“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基本解释 鞭挞 biānt [whip;floglash;castigate]鞭打;驱使 受到他那种特有的决心的鞭挞 辞典解释 鞭挞biāntàㄅㄧㄢㄊㄚˋ 用鞭子抽打。《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今之官府,督取甚急,往往鞭挞人民取足,至有伐叶为薪以易钱货。」《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鞭挞之;多有鞭死者。」也作「鞭打」。 近义词 鞭打,扑打,扑挞,拷打 反义词 爱抚 驱遣。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网络解释 鞭挞(汉语词语) 鞭挞,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biāntà,是动词,原指鞭打,现多形容无情地指责披露。如:唐高适《封丘作》诗:“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