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圭表 [ guī biǎo ] ⒈ 中国古代的日规(日晷仪),它由细长的刻度盘(圭)和1或2个标杆(表)构成,用于测量一年和24节气时间的长短。 英 gnomon; ancient chinese sundial; 引证解释 ⒈ 测量日影的仪器。圭是平卧的尺,表是直立的标竿。表放在圭的南、北端,与圭垂直。 引 《宋史·律历志九》:“观天地阴阳之体,以正位辨方、定时考闰,莫近乎圭表。”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乃稽其赢缩,斯圭表修而算数永。” ⒉ 比喻典范,表率。 引 唐 裴廷裕 《授孙储邠州节度使制》:“明镜利剑;高谢尘埃;止水秋山,居为圭表。” ⒊ 比喻使合法度、标准。 引 唐 崔嘏 《授萧邺李玄监察御史制》:“御史府居朝廷之中,杰出他署,盖以圭表百吏,纠绳四方。” 国语辞典 圭表 [ guī biǎo ] ⒈ 测量日影的器具。圭是平卧的尺,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尺度 [ chǐ dù ] ⒈ 准绳;衡量长度的定制。 例 尺度有则。 英 yardstick; measure; scale; 引证解释 ⒈ 规定的限度。 引 《六韬·农器》:“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紝有尺度。” ⒉ 引申为准则、法度。 引 唐 李涉 《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诗:“常闻先生教,指示 秦 仪 路。二子才不同,逞词过尺度。” 宋 苏洵 《与梅圣俞书》:“惟其平生不能区区附合有司之尺度,是以至此穷困。”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九章:“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不能用年龄做为尺度。” ⒊ 指计量长度的定制。 引 《宋书·律历志上》:“勗 又以 魏 杜夔 所制律吕,检校太乐、总章、鼓吹八音,与律乖错,始知 后汉 至 魏,尺度渐长於古四分有餘。” 《宋史·律历志一》:“乾德 中,又禁民间造者。由是尺度之制尽復古焉。”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臣依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法式 [ fǎ shì ] ⒈ 指佛教的作法仪式。 英 rites; ⒉ 标准的格式。 例 《营造法式》 英 model; 引证解释 ⒈ 法度;制度。 引 《管子·明法解》:“案法式而验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 《旧唐书·突厥传下》:“卿早归闕庭,久参宿卫,深感恩义,甚知法式,所以册立卿等各为一部可汗。”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它要求从中央到地方,从生产到生活,从行动到思想,‘皆有法式’,严格地符合封建制度。” 国语辞典 法式 [ fǎ shì ] ⒈ 法度、模式。 引 《荀子·礼论》:「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近 法度 轨范 标准 圭表 圭臬 程式 ⒉ 楷模。 例 如:「其人格足为千秋之法式。」 ⒊ 标准的格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规范 [ guī fàn ] ⒈ 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 例 道德规范。 英 standard; norm; requirment; 引证解释 ⒈ 典范。 引 《书序》:“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规范也。”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今我顽鄙,规范靡遵。” 唐 元结 《刘侍御月夜宴会》诗序:“诸公尝欲变时俗之淫靡,为后生之规范。” 《旧五代史·梁文惠王太后传》:“太祖 性孝愿,奉太后未尝小失色,朝夕视膳,为士君子之规范。” ⒉ 规模;规格。 引 《宋书·礼志二》:“其墙宇规范,宜拟则太庙,唯十有二间,以应朞数。”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雪峰宗一》:“雪峯 长老 宗一,以 淳熙 九年来住持。驻锡两岁,於寺建毗卢阁,安贮藏经,规范雄伟。”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这是大人家规范如此。” 邹韬奋 《萍踪寄语》九九:“记者在上期通讯里谈过 苏联 最大规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模范 [ mó fàn ] ⒈ 学习、工作中值得树为典型的优秀人才或事迹。 例 模范带头作用。 英 an exemplary person or thing; ⒉ 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同类中最完美的事物。 例 模范积极分子。 英 model; ⒊ 指制造器物的模型,模子。 英 mould; 引证解释 ⒈ 制造器物的模型。 引 汉 王充 《论衡·物势》:“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为形,故作之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褭蹏作团饼,四边无模范跡,似於平物上滴成。” 《金史·食货志三》:“不若弛限钱之禁,许民自採铜铁钱,而官製模范,薄恶不如法者,令民不得用。” ⒉ 引申为规则,法度。 引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方(方干 )诗在模范中尔,奇意精识者亦然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顾吴羹通副》:“翰林以记载文誥为职,苟少知文之模范,行己无大过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准则 [ zhǔn zé ] ⒈ 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例 行为准则。 英 norm; standard; criterion; 引证解释 ⒈ 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引 唐 梁宝 《与赵神德互嘲》句:“赵神德,天上既无云,闪电何以无準则。”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故尝妄欲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下及《文选》、 汉 魏 古诗,以尽乎 郭景纯、陶渊明 之所作,自为一编,而附千三百篇《楚辞》之后,以为诗之根本準则。” 陈毅 《六国之行》诗:“準则昭天下,精神重 万隆。” ⒉ 以为标准或原则。 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明帝 问 谢鯤 :‘君自谓何如 庾亮 ?’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準则,臣不如 亮。’” 明 方孝孺 《郊祀颂》:“準则 尧 禹,绍述 商 周。” ⒊ 犹标志。 引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自 鸡笼山,
意思解释:规范 规范,有名词、动词等词性。意指符合逻辑,客观、真实、全面、完整、准确、及时,达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等。或是指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某一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如:规范管理、规范操作。形容词:公司的管理很规范,这篇文章行文比较规范等等。 基本解释 规范 guīfn [standard;norm;requirment]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 道德规范 辞典解释 规范guīfànㄍㄨㄟㄈㄢˋ 规则、规律。 《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只得忍心上舆去了。」 典范、规模。 《文选.孔安国.尚书序》:「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 近义词 范例,典范,典型 网络解释 规范 规范,有名词、动词等词性。意指符合逻辑,客观、真实、全面、完整、准确、
意思解释:模范 模范,是个褒义词,本指制造器物时所用的模型,引申为值得人学习或取法的榜样。其后,还指取法;仿效等意思。 基本解释 模范 mfn (1)[anexemplarypersonorthing]∶学习、工作中值得树为典型的优秀人才或事迹 模范带头作用 (2)[model]∶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同类中最完美的事物 模范积极分子 (3)[mould]∶指制造器物的模型,模子 辞典解释 模范mófànㄇㄛˊㄈㄢˋ 木制的模型,为制作器物的母型。 汉.王充《论衡.物势》:「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为形。」 近义词 样板 引申为榜样。 《楚辞.王逸.离骚章句序》:「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 反义词 败类 网络解释 模范 模范,是个褒义词,本指制造器物时所用的模型,引申为值得人学习或取法的榜样。其后,还指取法;仿效等意思。
意思解释:准则 它是依道德之理所遵循的标准原则或是行为准则,顺应道德的准则是善,违逆道德的准则是恶,道德本身并无矛盾,而执行者在依道德之理执行准则时会产生冲突,详见准则矛盾。 基本解释 准则 zhǔnz [norm;standard;criterion]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行为准则 辞典解释 准则zhǔnzéㄓㄨㄣˇㄗㄜˊ 法式、标准。《晋书.卷四九.谢鲲传》:「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也作「准式」、「准式」。 近义词 法则 网络解释 准则 它是依道德之理所遵循的标准原则或是行为准则,顺应道德的准则是善,违逆道德的准则是恶,道德本身并无矛盾,而执行者在依道德之理执行准则时会产生冲突,详见准则矛盾。
意思解释:尺度 (生态学概念)尺度是指准绳,分寸,衡量长度的定制,可引申为看待事物的一种标准。 从统计学而言,理论上,一切认识的对象均可被量化。而其量化的方法则无外乎四种--定量、定比、定序、定类。 1、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名义尺度,是将调查对象分类,标以各种名称,并确定其类别的方法。它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 2、定序尺度:也称等级尺度或顺序尺度,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的一种尺度。 3、定距尺度:也称等距尺度或区间尺度,是一种不仅能将变量(社会现象)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的方法。 4、定比尺度:也称比例尺度或等比尺度,是一种除有上述三种尺度的全部性质之外,还有测量不同变量(社会现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方
意思解释:准绳 基本为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后引申为标准、准则。 基本解释 准绳 zhǔnshng (1)[yardstick]∶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 (2)[criterion]∶引申为标准、准则 以法律为准绳 先王陈迹,后王准绳。《旧唐书经籍志序》 辞典解释 准绳zhǔnshéngㄓㄨㄣˇㄕㄥˊ 用来测量平直的器具。 《淮南子.说林》:「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 近义词 标准 比喻权衡事物的法度。 《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坟、典起之于前,诗、书继之于后,先王陈迹,后王准绳。」 网络解释 准绳 基本为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后引申为标准、准则。
意思解释:法式 (词语)法式:fǎ shì 法度,制度;标准的格式。 《管子·明法解》:“案法式而验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 《史记·秦始皇本纪》:“驩欣奉教,尽知法式。” 《旧唐书·突厥传下》:“卿早归阙庭,久参宿卫,深感恩义,甚知法式,所以册立卿等各为一部可汗。”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它要求从中央到地方,从生产到生活,从行动到思想,‘皆有法式’,严格地符合封建制度。” 基本解释 法式 fǎsh (1)[rites]∶指佛教的作法仪式 (2)[model]∶标准的格式 《营造法式》 辞典解释 法式fǎshìㄈㄚˇㄕˋ 法度、模式。 《荀子.礼论》:「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近义词 法度 2.轨范 3.标准,圭表,圭臬
意思解释:圭表 圭表是古代汉族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早在公元前20世纪,陶寺遗址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了。据说,日晷还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圭表是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都居世界第一。通过进一步研究计算,古代汉族学者还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这样,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节令的日期,作为指导汉族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基本解释 圭表 guībiǎo [gnomon;ancientchinesesundial]中国古代的日规(日晷仪),它由细长的刻度盘(圭)和1或2个标杆(表)构成,用于测量一年和24节气时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