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独树一帜 [ dú shù yī zhì ] ⒈ 独自打起一面旗号。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格。 例 在更为人们熟悉的乐曲中奏鸣曲是没有独树一帜的。 英 fly one's own colors; develop a school of one's own; 引证解释 ⒈ 单独树立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欧公 学 韩 文,而所作文全不似 韩,此八家中所以独树一帜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这时候,凡是要独树一帜的,总打着憎恶‘庸俗’的幌子。” 马南邨 《燕山夜话·大胆练习写字》:“大家都很熟识的 黄山谷 的书法,在 宋 代要算是独树一帜的了。” 国语辞典 独树一帜 [ dú shù yī zhì ] ⒈ 帜,旗帜。独树一帜比喻自成一家,独具风格。 引 《孽海花·第三回》:「拿经史百家的学问,全纳入在时文里面,打破有明以来江西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独辟蹊径 [ dú pì xī jìng ] ⒈ 独自开辟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比喻独创一种全新的与人迥异的风格、手法。 英 open a new road for oneself; blaze the path; have a new style of one's own; 引证解释 ⒈ 独自开辟一条新路。比喻独创一种新方法。 引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於是 楚 风惩其弊,起而矫之。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説,独闢蹊径,而栩栩然自是也。” 《文汇报》1982.9.24:“雍小源 独辟蹊径巧构思,研制成我国首创电液组合泵。” 国语辞典 独辟蹊径 [ dú pì xī jìng ] ⒈ 独自开辟新路。比喻独创新方法,而营造出一番新气象。 引 清·叶燮《原诗·卷三·外篇上》:「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说,独辟蹊径,而栩栩然自是也。」
意思解释:拼音 biāo xīn lì yì 注音 ㄅ一ㄠ ㄒ一ㄣ ㄌ一ˋ 一ˋ 解释 标:揭举;立:树立。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例子 其中典礼集会之词,标新立异固不可,机械陈腐亦不可。(朱自清《钟明〈呕心苦唇录〉序》) 正音 “异”,不能读作“jì”。 辨形 异,上部是“巳”,不是“己”或“已”。 辨析 标新立异和“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人不相同”的意思。但“独树一帜”偏重在显示特点;标新立异偏重在呈现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有用于褒义。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形容故意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 谜语 创造发明 感情 标新
意思解释:拼音 dú pì xī jìng 注音 ㄉㄨˊ ㄆ一ˋ ㄒ一 ㄐ一ㄥˋ 解释 辟:开辟;蹊径:小路。独自开创一条新路。比喻独创新的方法或风格。 出处 清 叶燮《原诗 外篇上》:“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说,独辟蹊径,而栩栩然自是也。” 例子 在博览了众多的红学研究著作之后,他独辟蹊径,从新的角度来研究《红楼梦》,终于取得了累累硕果。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谜语 新路 感情 独辟蹊径是褒义词。 繁体 獨辟蹊徑 近义 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独具匠心 反义 如出一辙、鹦鹉学舌、步人后尘 英语 open a new road for oneself 日语 独力(どくりょく)で道(みち)を切(き)り開(ひら)く
意思解释:拼音 dú shù yī zhì 注音 ㄉㄨˊ ㄕㄨˋ 一 ㄓˋ 解释 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门户。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例子 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辨形 “树”,不能写作“竖”。 辨析 见“标新立异”(见67页)。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 卫;另立山头 感情 独树一帜是褒义词。 繁体 獨樹一幟 近义 别具一格、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匠心独运 反义 如出一辙、步人后尘、蹈常袭故 英语 have a style of one's own 俄语 оригинáльный 日语 独自に一派(いっは)を打ち立てる 德语 die eigene Fahne aufpflanzen(seinen eigenen Weg gehen)
意思解释:拼音 yì jūn tū qǐ 注音 一ˋ ㄐㄨㄣ ㄊㄨ ㄑ一ˇ 解释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兴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例子 武昌树帜,余在沪读,值先烈陈英士先生异军突起。(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正音 “异”,不能读作“yí”。 辨形 “起”,不能写作“启”。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感情 异军突起是褒义词。 繁体 異軍突起 近义 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别树一帜 英语 a new force suddenly coming to the force 俄语 неожиданно выступить в качестве новой силы
意思解释:拼音 bié shù yī qí 注音 ㄅ一ㄝˊ ㄕㄨˋ 一 ㄑ一ˊ 解释 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另创局面。 感情 别树一旗是中性词。 繁体 别樹一旗 近义 别树一帜 英语 set up a new banner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标新立异 [ biāo xīn lì yì ] ⒈ 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引证解释 ⒈ 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 在 白马寺 中,将 冯太常 共语,因及《逍遥》, 支 卓然标新理於二家之表,立异义於众贤之外。” 谓 支 解释《庄子·逍遥游》篇,有新的独到见解,与 郭象、向秀 诸家不同。后因以“标新立异”谓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以自附于‘风雅之林’又并不想另树一帜,因此也决不标新立异。” 巴金 《春》五:“人家都这样讲,这样做,要是你一个人偏偏标新立异,人家就要派你不是了。” 国语辞典 标新立异 [ biāo xīn lì yì ] ⒈ 创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张,以表示与众不同。也作「标新领异」、「标新取异」。 引 《隋唐演义·第三一回》:「但今作者,止取体艳句娇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别树一旗 [ bié shù yī qí ] ⒈ 见“别树一帜”。 引证解释 ⒈ 见“别树一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