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必恭必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⒈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必:一定。恭:谦逊有礼貌。 例 但须一桌菜祭之,必恭必敬,即尽人子之孺慕。——清·秋瑾《秋瑾集》 英 very deferentially; ⒉ 亦作“毕恭毕敬” 引证解释 ⒈ 十分恭敬貌。必,通“毕”。 引 语本《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大家必恭必敬,声息俱无,静听大帅的吩咐。” 鲁迅 《彷徨·离婚》:“‘的的确确。’尖下巴少爷赶忙挺直了身子,必恭必敬地低声说。”
意思解释:拼音 bì gōng bì jìng 注音 ㄅ一ˋ ㄍㄨㄥ ㄅ一ˋ ㄐ一ㄥˋ 解释 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也作“毕恭毕敬”。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例子 他必恭必敬地书递给了老师,请求解答两个疑难问题。 正音 “敬”,不能读作“jìn”。 辨形 恭,下部是“”,不是“小”。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伪善的态度和谄媚的丑态。 歇后语 两只王八作揖 谜语 讲礼貌 感情 必恭必敬是中性词。 近义 彬彬有礼、肃然起敬、毕恭毕敬 反义 出言不逊 英语 showing great politeness 俄语 с глубóкой почтительностью 日语 至極丁寧(しごくていねい)だ,きわめてうやうやしい 法语 se montrer plein de déférence,révérence,respect pour (envers)
意思解释:拼音 kè kè qì qì 注音 ㄎㄜˋ ㄎㄜˋ ㄑ一ˋ ㄑ一ˋ 解释 指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8回:“巧珍道:‘故歇客客气气算啥夏?’” 例子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民主党派提意见向来是客客气气的。”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待人接物等。 感情 客客气气是中性词。 近义 彬彬有礼 英语 diffident
意思解释:拼音 lǐ xián xià shì 注音 ㄌ一ˇ ㄒ一ㄢˊ ㄒ一ㄚˋ ㄕˋ 解释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出处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例子 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 正音 “士”,不能读作“sì”。 辨形 “士”,不能写作“土”。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礼贤下士是褒义词。 繁体 禮賢下士 近义 彬彬有礼、以礼待人 反义 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英语 honour worthy men of letters 日语 賢者(けんじゃ)や学
意思解释:拼音 luò luò dà fāng 注音 ㄌㄨㄛˋ ㄌㄨㄛˋ ㄉㄚˋ ㄈㄤ 解释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例子 对于我们也是非常宽大的。还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 正音 “落”,不能读作“là”。 辨形 “方”,不能写作“芳”。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谜语 广场连日雨 感情 落落大方是褒义词。 近义 雍容大雅 反义 缩手缩脚、扭扭捏捏、局促不安 英语 natural and graceful 俄语 непринуждённо(свободно) 法语 avoir un maintien naturel et distingué
意思解释:拼音 wén zhì bīn bīn 注音 ㄨㄣˊ ㄓˋ ㄅ一ㄣ ㄅ一ㄣ 解释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例子 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文质彬彬。 正音 “质”,不能读作“zī”。 辨形 “彬”,不能写作“斌”。 辨析 文质彬彬和“温文尔雅”都形容人态度温和、从容、举止斯文。但文质彬彬偏重于从容;有时还可以表示有风度;有气派;口语中也可用;“温文尔雅”偏重于温和;仅用作书面语。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用于男性。 谜语 中山先生素有礼貌 感情 文质彬彬是褒义词。 繁体 文質彬彬 近义 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反义 出言不逊、野调无腔 英语 suave 俄语 деликáты
意思解释:拼音 wēn wén ěr yǎ 注音 ㄨㄣ ㄨㄣˊ ㄦˇ 一ㄚˇ 解释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例子 温文尔雅,正是学者的态度。(叶圣陶《演讲》) 正音 “雅”,不能读作“yā”。 辨形 “尔”,不能写作“而”。 辨析 温文尔雅和“彬彬有礼”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斯文。但温文尔雅不仅形容人举止文雅;而且还可形容人的气质;或者形容人做事不大胆泼辣;“彬彬有礼”重在对人有礼貌。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谜语 习《诗品》看《释诂》 感情 温文尔雅是褒义词。 繁体 温文爾雅 近义 温柔敦厚、温良恭俭 反义 暴跳如雷、凶神恶煞 英语 cultured in manners 俄语 кор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落落大方 [ luò luò dà fāng ] ⒈ 形容人的心胸坦率开朗,举止得体。 例 更兼她天生得落落大方,不似那羞手羞脚的小家气象。——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英 be very natural and graceful; 引证解释 ⒈ 形容人的举止潇洒自然。 引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更兼他生得落落大方,不似那羞手羞脚的小家气象。” 茅盾 《赵先生想不通》:“大少奶奶说话时那态度真是落落大方。” 国语辞典 落落大方 [ luò luò dà fāng ] ⒈ 举止自然坦率,毫无扭捏作态、矫柔造作。 引 《三侠五义·第六九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近 举止高雅 反 答答含羞 英语 (of one's conduct, speech etc) natural and unrestrained 法语 avoir un maintien naturel et distingué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⒈ 旧指降低身分去敬重、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视人才。 例 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宋书·江夏王义恭传》 英 courteous to the wise and condescending to the scholarly; 引证解释 ⒈ 谓有地位者能礼敬贤德之人并降格与之结交。 引 《新唐书·李勉传》:“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 李巡、张参 在幕府,后二人卒,至宴饮,仍设虚位沃馈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河南 抚军 毕秋帆 先生簉室 周月尊,字 漪香,长洲 人也。酷嗜文墨,礼贤下士。” 《红楼梦》第三回:“且这 贾政 最喜的是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风。” 郭沫若 《历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看他的很能收揽民心,礼贤下士,而又能敢作敢为的那一贯作风,和 刘邦、朱元璋 辈起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