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 bù móu ér tóng 注音 ㄅㄨˋ ㄇㄡˊ ㄦˊ ㄊㄨㄥˊ 解释 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出处 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例子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或训鬓发,或训头饰,干宝更以为马髴,与我所想象的,正不谋而同。”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想法、行动一致。 感情 不谋而同是中性词。 繁体 不謀而同 近义 不谋而合 反义 众说纷纭 英语 fit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意思解释:拼音 bù yuē ér tóng 注音 ㄅㄨˋ ㄩㄝ ㄦˊ ㄊㄨㄥˊ 解释 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例子 中军元帅栾书,不约而同,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正音 “约”,不能读作“yāo”。 辨形 “而”,不能写作“尔”。 辨析 见“不谋而合”。 用法 紧缩式;作状语;指行动、动作相同。 感情 不约而同是中性词。 繁体 不約而同 近义 异口同声、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反义 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言人人殊 英语 do the same thing without previous arrangement 俄语 как по уговóру 日语 (行動や意見が)期(き)せずして一致(いっち)する 法语 faire la même chose
意思解释:拼音 shū tú tóng guī 注音 ㄕㄨ ㄊㄨˊ ㄊㄨㄥˊ ㄍㄨㄟ 解释 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例子 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殊途同归,答案只能有一个。 正音 “殊”,不能读作“sū”。 辨形 “殊”,不能写作“诛”。 辨析 殊途同归和“异曲同工”;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殊途同归不强调结果的好坏;“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生等。 谜语 左一回右一回;黄河长江皆流入海 感情 殊途同归是中性词。 繁体 殊途同歸 近义 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反义 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英语 Different roads lead to the same goal. 俄语 прийти к одной цели разными
意思解释:拼音 yì tú tóng guī 注音 一ˋ ㄊㄨˊ ㄊㄨㄥˊ ㄍㄨㄟ 解释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例子 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太虚法师与弘一法师,异途同归,各成正果。” 正音 “异”,不能读作“yí”。 辨形 “异”,不能写作“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异途同归是褒义词。 繁体 異途同歸 近义 不约而同、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反义 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差地别
意思解释:拼音 yì kǒu tóng shēng 注音 一ˋ ㄎㄡˇ ㄊㄨㄥˊ ㄕㄥ 解释 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例子 众人异口同声地叫着:“罚!罚!”(巴金《家》十三) 正音 “异”,不能读作“yī”。 辨形 “异”,不能写作“一”。 辨析 异口同声和“众口一词”。都形容人们说法一样。异口同声偏重在“异”;指不同的人;只要两个人以上就能用;一般用于说话的场合;“众口一词”偏重于“众”;指许多人;不限于说话的场合。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歇后语 一百个和尚念经 谜语 齐唱;大合唱 感情 异口同声是中性词。 繁体 異口同聲 近义 不约而同、有口皆碑、众口一词 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约而同 [ bù yuē ér tóng ] ⒈ 不约,言事前未尝约好。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行动相同。 例 她一讲完,大家不约而同都鼓起掌来。 英 take the same action or view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国语辞典 不约而同 [ bù yuē ér tóng ] ⒈ 彼此并未事先约定,而意见或行为却相同。也作「不约而合」。 引 《警世通言·卷三〇·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转眼又是一年,三个子弟不约而同,再寻旧约。」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口里虽如此说,心下因是两梦不约而同,终久有些疑惑。」 近 不谋而合 不约而合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谋而同 [ bù móu ér tóng ] ⒈ 同“不谋而合”。 引证解释 ⒈ 同“不谋而合”。 引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於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宋 苏轼 《居士集叙》:“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 今之 韩愈 也。” 《元史·世祖纪一》:“左右万里,名王巨臣,不召而来者有之,不谋而同者皆是。”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此茀字……或训鬒发,或训头饰, 干宝 更以为马髴,与我所想象的,正不谋而同。” 国语辞典 不谋而同 [ bù móu ér tóng ] ⒈ 没有经过商量,见解、行为却一致。《三国志·卷一五·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曰:「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唐·韩愈〈请上尊号表〉:「天人合愿,不谋而同。」也作「不谋而合」。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