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耳边风 [ ěr biān fēng ] ⒈ 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例 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英 a puffof wind passing the ear-unheeded advice; 引证解释 ⒈ 耳边吹过的风。比喻过耳即逝,不放在心上的话。 引 语本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唐 杜荀鹤 《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诗:“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你将我这口中言看成做耳边风。”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荆公 道:常言‘宰相腹中撑得船过’。从来人言不足恤:言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便了,切莫揽事。” 巴金 《春》三:“爹常常骂他,他也不在乎,就当作耳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当耳边风 [ dāng ěr biān fēng ] ⒈ 一耳进,一耳出,听过即忘。 例 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 英 to turn deaf ear to; ⒉ 因以“当耳边风”谓对所听之言毫不经意。 引证解释 ⒈ 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引 语本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过善 一来是爱子,二来料他没银使费,况説话与小廝一般,遂信以为实然,更不题起。正是:因无背后眼,只当耳边风。” 《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那旁边家人媳妇丫头小厮听他念那书上説,爷娘怎么样掛心,怎样睡不着,娘把眼都哭肿了,没有一个不嘆息的。 晁大舍 只当耳边风。” 《红楼梦》第八回:“我平日和你説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説了你就依,比圣
意思解释:拼音 bù wèn bù wén 注音 ㄅㄨˋ ㄨㄣˋ ㄅㄨˋ ㄨㄣˊ 解释 闻:听。不问也不听。形容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例子 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于是只好袭用仙传的古法,装聋作哑,置之不问不闻之列。”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态度冷淡。 谜语 聋子拜客 感情 不问不闻是贬义词。 繁体 不問不聞 近义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反义 满腔热忱 英语 be indifferent
意思解释:拼音 bù yǐ wéi yì 注音 ㄅㄨˋ 一ˇ ㄨㄟˊ 一ˋ 解释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出处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例子 管亥望见救军来到,亲自引兵迎敌;因见玄德兵少,不以为意。(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在意。 感情 不以为意是中性词。 繁体 不以為意 近义 漠不关心 英语 pay no attention to(take no notice of; not mind; care nothing for)
意思解释:拼音 bù wén bù wèn 注音 ㄅㄨˋ ㄨㄣˊ ㄅㄨˋ ㄨㄣˋ 解释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例子 大约这里的环境,本非有利于病,而不能完全不闻不问,也是使病缠绵之道。(《鲁迅书信集 致沈雁冰》)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闻”,不能写作“间”。 辨析 不闻不问和“漠不关心”;都有“对事物冷淡、不关心”的意思。但不闻不问指冷淡、不关心的行动;比较具体;“漠不关心”指冷淡、不关心的态度;比较概括。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与漠不关心连用。 谜语 聋哑 感情 不闻不问是中性词。 繁体 不聞不問 近义 漠不关心、置若罔闻 反义 有求必应、满腔热忱、急人之急 英语 pass ove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隔岸观火 [ gé àn guān huǒ ] ⒈ 隔岸相望火灾,比喻不关痛痒,袖手旁观。 例 在人家有危难的时候,你是挺身而出还是隔岸观火,这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英 watch a fire from the safe haven of immunity; Fiddle while Rome is burning.; 国语辞典 隔岸观火 [ gé àn guān huǒ ] ⒈ 在河水对岸看火灾。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观,漠不关心。 例 如:「朋友有难,怎可隔岸观火,置之不理呢?」 近 漠不关心 冷眼旁观 隔山观虎斗 见死不救 袖手旁观 坐观成败 坐视不救 反 扶危济困 当仁不让 见义勇为 身临其境
意思解释:拼音 dāng ěr biān fēng 注音 ㄉㄤ ㄦˇ ㄅ一ㄢ ㄈㄥ 解释 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例子 他把爹妈的劝告当耳边风,结果一误再误,后来竟铸成大错。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形容对别人毫不在意。 谜语 听不进去 感情 当耳边风是贬义词。 繁体 當耳邊風 近义 漠不关心、毫不在意 英语 to turn deaf ear to(be in at one ear and out at the other) 俄语 пропустить мимо ушéй
意思解释:拼音 gé àn guān huǒ 注音 ㄍㄜˊ ㄢˋ ㄍㄨㄢ ㄏㄨㄛˇ 解释 站在对岸观看失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 出处 唐 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例子 他原是在隔岸观火呀。(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 辨形 “观”,不能写作“关”。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周郎坐看烧赤壁 感情 隔岸观火是贬义词。 繁体 隔岸觀火 近义 冷眼旁观、见死不救 反义 见义勇为、身临其境 英语 look on at sb's trouble with indifference 俄语 оставáться в сторонé 法语 assister indifférent au malheur d'autrui
意思解释:拼音 jiàn sǐ bù jiù 注音 ㄐ一ㄢˋ ㄙˇ ㄅㄨˋ ㄐ一ㄡˋ 解释 见到别人面临死亡威胁而不去救援。 出处 元 关汉卿《救风尘》:“你做的个见死不救,可不羞杀桃园中杀白马,宰乌牛。” 例子 周金大哥死在国民党军阀、官僚手里,你们见死不救。(欧阳山《三家巷》三一) 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冷酷无情。 谜语 站在岸边看翻船 感情 见死不救是贬义词。 繁体 見死不捄 近义 自私自利、明哲保身 反义 助人为乐、济困扶危、舍己为人 英语 to leave somebody in the lurch(neglect to save life; do not rescue those in mortal danger)
意思解释:拼音 lěng yǎn páng guān 注音 ㄌㄥˇ 一ㄢˇ ㄆㄤˊ ㄍㄨㄢ 解释 冷:冷漠;冷淡;冷静;眼:目光;表情神态。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 出处 宋 朱熹《答黄直卿》:“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例子 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顺问傍观冷眼人。”(《脂砚斋评红楼梦》第二回) 正音 “旁”,不能读作“bàng”。 辨形 “观”,不能写作“关”。 辨析 冷眼旁观和“袖手旁观”;都含有“置身事物;在一旁观看”的意思。但冷眼旁观偏重在“冷眼”;指冷静地观察事态的发展;“袖手旁观”指不闻不问;应该援助的而不援助。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态度。 感情 冷眼旁观是贬义词。 繁体 冷眼旁觀 近义 袖手旁观、漠不关心、漠然置之
意思解释:拼音 mò bù xiāng guān 注音 ㄇㄛˋ ㄅㄨˋ ㄒ一ㄤ ㄍㄨㄢ 解释 形容彼此毫无关联。 出处 清·严复《有如三保》:“而洙泗之间,弦歌自若,一若漠不相关也者。” 例子 而洙泗之间,弦歌自若,一若漠不相关也者。(严复《有如三保》)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毫无关系。 感情 漠不相关是中性词。 繁体 漠不相關 近义 毫不相干 反义 密切相关 英语 have no concern with(entirely unrelated)
意思解释:拼音 mò rán zhì zhī 注音 ㄇㄛˋ ㄖㄢˊ ㄓˋ ㄓ 解释 漠然:冷淡的样子;置:放;搁置。毫不关心地把事情搁到一边;形容对人或事态度冷淡;不关心;不理不睬。 出处 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例子 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辨形 “漠”,不能写作“莫”。 辨析 漠然置之和“漠不关心”都表示对人对事物态度冷淡的意思。但漠然置之偏重在“放在一边不理”;“漠不关心”偏重在“毫不关心”。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漠然置之是贬义词。 近义 不屑一顾、置之不理、漠不关心 反义 体贴入微 英语 look on with unconcern 日语 冷淡(れいたん)にほうっておく
意思解释:拼音 màn bù jīng xīn 注音 ㄇㄢˋ ㄅㄨˋ ㄐ一ㄥ ㄒ一ㄣ 解释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出处 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例子 当时漫不经心,却等事后再去追怀。(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漫”,不能写作“谩”、“慢”;“经”,不能写作“精”。 辨析 (一)“漫不经心”和“漠不经心”;都有“不在意;不放在心上”的意思。但“漫不经心”侧重于“随便”;“漠不经心”侧重于“冷淡”。(二)“漫不经心”和“掉以轻心”;都指对事情采取不重视的态度;但“掉以轻心”指思想上不重视;不认真;“漫不经心”指精神上不集中专注。 用法 偏正式;作定语、状语;由于工
意思解释:拼音 má mù bù rén 注音 ㄇㄚˊ ㄇㄨˋ ㄅㄨˋ ㄖㄣˊ 解释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例子 没有同情,没有热,是麻木不仁?还是忘恩负义。(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正音 “仁”,不能读作“yén”。 辨形 “仁”,不能写作“人”。 辨析 麻木不仁与“无动于衷”有别:两者都有“漠不关心”的意思;但麻木不仁语义较重;含贬义;“无动于衷”为中性成语;可以形容意志坚决。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谜语 双人床 感情 麻木不仁是贬义词。 近义 无动于衷 反义 耳聪目明、见微知著、眼疾手快 英语 unf
意思解释:拼音 qiū fēng guò ěr 注音 ㄑ一ㄡ ㄈㄥ ㄍㄨㄛˋ ㄦˇ 解释 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例子 那一个不指皇天各般说咒,恰似秋风过耳早休休。(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谜语 吹落黄花遍地金 感情 秋风过耳是贬义词。 繁体 秌風過耳 近义 漠不关心 英语 like an autumn breeze passing by the ear
意思解释:拼音 rén zhì yì jìn 注音 ㄖㄣˊ ㄓˋ 一ˋ ㄐ一ㄣˋ 解释 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对人的爱护、容忍、原谅与帮助;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例子 况且他们还说和我们共同管理,总算是仁至义尽的了!(冰心《斯人独憔悴》) 正音 “至”,不能读作“zhī”。 辨形 “至”,不能写作“知”。 辨析 仁至义尽和“关怀备至”都可形容对别人的帮助达到了极点。但仁至义尽偏重于“仁”、“义”;语义范围要比“关怀备至”大;“关怀备至”偏重于“关怀”;即指对人关心。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感情 仁至义尽是褒义词。 繁体 仁至義儘 近义 无微不至、急公好义 反义 漠不关心 英语 do what is humanly possible to help 俄语 проя
意思解释:拼音 shì ruò wú dǔ 注音 ㄕˋ ㄖㄨㄛˋ ㄨˊ ㄉㄨˇ 解释 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出处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例子 对敌人采用的反动的新原则视若无睹。(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辨形 “若”,不能写作“弱”。 辨析 视若无睹与“熟视无睹”有别:视若无睹侧重于形容缺乏观察力;“熟视无睹”侧重于形容缺乏注意力。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视若无睹是贬义词。 繁体 視若無覩 近义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熟视无睹 反义 亲眼目睹 英语 ignore(close one's eyes to) 俄语 относиться с полным безразличием 日语 見ても見ないがごとし。ちっとも関心(かんしん)を持(も)たないこと 德语 so tun,als ob man nichts gesehen hǎtte(von etwas
意思解释:拼音 shú shì wú dǔ 注音 ㄕㄨˊ ㄕˋ ㄨˊ ㄉㄨˇ 解释 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 晋 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例子 宋 林正大《括沁园春》:“静听无闻,熟视无睹,从醉为乡乐性真。” 正音 “熟”,不能读作“shóu”。 辨形 “睹”,不能写作“赌”。 辨析 熟视无睹与“视而不见”区别在于:熟视无睹偏重于“熟”;指经常看见;指对事情毫不关心或粗心大意;而“视而不见”多指看见了和没看见一样;不一定是经常性的。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相见不相识 感情 熟视无睹是贬义词。 繁体 熟視無覩 近义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反义 过目成诵 英语 pay no attention to a familiar sight 俄语 смотреть сквозь пáльцы 日
意思解释:拼音 shì ér bú jiàn 注音 ㄕˋ ㄦˊ ㄅㄨˊ ㄐ一ㄢˋ 解释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例子 (1)他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而不见,一脸茫然地走下了楼梯。 (2)对于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坏人、坏事,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ù”;“见”,不能读作“xiàn”。 辨析 视而不见和“熟视无睹”;都有“看见就像没看见一样”的意思。但视而不见偏重在“不注意、不用心”;看到了只当没看见;或装作没看见;“熟视无睹”偏重在“漫不经心”;不放在心上。两者常可通用。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歇后语 瞎子看戏 谜语 示 感情 视而不见是贬义词。 繁体 視而不見 近义 听而不闻、视若无睹 反义 过
意思解释:拼音 tīng ér bú wén 注音 ㄊ一ㄥ ㄦˊ ㄅㄨˊ ㄨㄣˊ 解释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例子 就只再芳芳姐姐一心只想学课,只怕是听而不闻。(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听而不闻是贬义词。 繁体 聽而不聞 近义 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英语 turn a deaf ear to(hear but pay no attention; listen but not hear) 俄语 слушать,но не внимáть(притво ряться глухим) 德语 so tun,als ob man nicht gehǒrt habe(gegen etwas taub sein) 法语 écouter d'une oreille distraite
意思解释:拼音 wú dòng yú zhōng 注音 ㄨˊ ㄉㄨㄥˋ ㄩˊ ㄓㄨㄥ 解释 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例子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神圣的抗战,死了那幺多的人,流了那幺多的血,他都无动于衷。” 正音 “衷”,不能读作“āi”。 辨形 “衷”,不能写作“哀”。 辨析 无动于衷和“不动声色”都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意思。但“不动声色”多用于形容态度镇定、冷静;而无动于衷还可以形容心肠硬、冷酷;或意志坚定。多含贬义。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谜语 外感;木偶吊孝 感情 无动于衷是贬义词。 繁体 無動于衷 近义 不动声色、麻木不仁、无动于中 反义 感人肺腑 英语 unmoved 俄语 равнодушный(безразличный) 日语
意思解释:拼音 xiù shǒu páng guān 注音 ㄒ一ㄡˋ ㄕㄡˇ ㄆㄤˊ ㄍㄨㄢ 解释 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旁边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予协助。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 出处 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例子 荪老三的事就和我自己的事一样,我不能袖手旁观。(茅盾《子夜》四) 正音 “手”,不能读作“sǒu”。 辨形 “袖”,不能写作“绣”。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歇后语 云端里看厮杀;秀才看热闹;站在高处看打架 谜语 见死不救 感情 袖手旁观是贬义词。 繁体 袖手旁觀 近义 漠不关心、冷眼旁观 反义 挺身而出 英语 fold one's arms(look on with folded arms sit by ) 俄语 смотреть сложá руки(держáться в стороне) 日语 手(て)をこまぬいて見(み)る 德语 mi
意思解释:拼音 zuò shì bù jiù 注音 ㄗㄨㄛˋ ㄕˋ ㄅㄨˋ ㄐ一ㄡˋ 解释 旁观别人的危难而不加救助。 出处 宋 洪迈《夷坚志补 褚大震死》:“凶愎不孝,乡里恶之。母尝堕水中,坐视不救,有他人援之,后加詬骂而殴之。” 例子 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热心帮助,决不能坐视不救。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谜语 电影里的火灾 感情 坐视不救是贬义词。 繁体 坐視不捄 近义 袖手旁观、作壁上观、见死不救 反义 奋不顾身、赴汤蹈火、临危不惧 英语 sit there and make no effort to save
意思解释:拼音 zhì shēn shì wài 注音 ㄓˋ ㄕㄣ ㄕˋ ㄨㄞˋ 解释 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例子 悲观的由来,是在置身事外不辩是非,而偏要关心于文坛,或者竟是自己坐在没落的营盘里。(鲁迅《准风月谈 “中国文坛的悲观”》) 辨析 见“超然物外”。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感情 置身事外是贬义词。 近义 袖手旁观、漠不关心、事不关己 反义 责无旁贷、置身其中 英语 keep out of the business(refuse to be drawn into the matter) 德语 sich einer Sache fernbleiben(sich aus etwas heraushalten) 法语 se tenir à l'écart
意思解释:拼音 zuò guān chéng bài 注音 ㄗㄨㄛˋ ㄍㄨㄢ ㄔㄥˊ ㄅㄞˋ 解释 坐在一边;观察别人的成败;即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持旁观的态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 例子 吾想西伯侯姬昌自在安然,违避旨意,按兵不动,坐观成败,真是可恨。(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 辨析 坐观成败与“作壁上观”有别:坐观成败是直陈性的;“作壁上观”是比喻性的。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谜语 看战争片 感情 坐观成败是贬义词。 繁体 坐觀成敗 近义 袖手旁观、作壁上观、隔岸观火 反义 蹑足其闷 英语 wait to see what will come of another's venture(look on coldly; be a mere onlooker)
意思解释:拼音 shì bù guān jǐ,gāo gāo guà qǐ 注音 ㄕˋ ㄅㄨˋ ㄍㄨㄢ ㄐ一ˇ,ㄍㄠ ㄍㄠ ㄍㄨㄚˋ ㄑ一ˇ 解释 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出处 莆仙戏《父子恨》:“古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例子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感情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中性词。 繁体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近义 漠不关心 英语 Let things drift if they do not affect one personally. 俄语 держаться в стороне,если дело не имеет к себе прямого отношения
意思解释:拼音 ěr biān fēng 注音 ㄦˇ ㄅ一ㄢ ㄈㄥ 解释 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 例子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歇后语 东耳朵进西耳朵出;枕头边打呼噜 谜语 枕头边打呼噜 感情 耳边风是中性词。 繁体 耳邊風 近义 充耳不闻、置之脑后 反义 郑重其事 英语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hearing without making any impression; a puffof wind passing the ear-unheeded advice) 俄语 пропустить мимо ушéй 日语 馬耳東風(ばじとうふう) 法语 laisser entrer par une oreille et sortir par une autre
意思解释:拼音 bù guān tòng yǎng 注音 ㄅㄨˋ ㄍㄨㄢ ㄊㄨㄥˋ 一ㄤˇ 解释 不关:不相干。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情。与自身的利害没有关系。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 例子 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见李妈走了,也都悄悄的自寻方便去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正音 “痛”,不能读作“téng”。 辨形 “痒”,不能写作“佯”。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关心与己无关的事。 谜语 没知觉 感情 不关痛痒是中性词。 繁体 不關痛癢 近义 漠不关心、了不相涉 反义 息息相关、唇齿相依 英语 do not care a bit 俄语 не иметь никакого отношения 日语 何(なん)でもない,どうということはない
意思解释:拼音 bù zhe téng rè 注音 ㄅㄨˋ ˙ㄓㄜ ㄊㄥˊ ㄖㄜˋ 解释 犹言无关痛痒。 出处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这一个小厮,必是你乞养来的螟蛉之子,不着疼热,所以着他偿命。” 例子 我想这大的个小厮必然是你乞养过房螟蛉之子,不着疼热。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感情 不着疼热是中性词。 繁体 不着疼熱 近义 漠不关心 反义 知冷知热
意思解释:拼音 shì bù guān jǐ 注音 ㄕˋ ㄅㄨˋ ㄍㄨㄢ ㄐ一ˇ 解释 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出处 《曹雪芹别传》:“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 例子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己”,不能写作“已”。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感情 事不关己是贬义词。 繁体 事不關己 近义 漠不关心、无关痛痒 反义 息息相关、相依为命 英语 let things drift if they do not affect one personally 日语 ことが自分(じぶん)にかかわらない
意思解释:拼音 bù lǐ bù cǎi 注音 ㄅㄨˋ ㄌ一ˇ ㄅㄨˋ ㄘㄞˇ 解释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例子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我们要同这种现象作严厉的斗争。”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不理不睬是贬义词。 繁体 不理不倸 近义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英语 niminy-piminy(give a cold shoulder to somebody)
意思解释:拼音 suō shǒu páng guān 注音 ㄙㄨㄛ ㄕㄡˇ ㄆㄤˊ ㄍㄨㄢ 解释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 出处 宋·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过问。 感情 缩手旁观是中性词。 繁体 縮手旁觀 近义 袖手旁观、束手旁观 英语 sit on one's hands(stand aside)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
意思解释:拼音 háo bù guān xīn 注音 ㄏㄠˊ ㄅㄨˋ ㄍㄨㄢ ㄒ一ㄣ 解释 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 出处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对群众利益毫不关心,而尽情地耗费人力和物力。” 例子 林海音《晚晴》:“他竟变得对桥牌毫不关心了。”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态度冷淡。 感情 毫不关心是贬义词。 繁体 毫不關心 近义 漠不关心 反义 关怀备至 英语 care naught for
意思解释:拼音 mò bù guān qíng 注音 ㄇㄛˋ ㄅㄨˋ ㄍㄨㄢ ㄑ一ㄥˊ 解释 漠:冷淡。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出处 清·林则徐《请定乡试……诸弊折》:“回思未第之先,与多士何异?乃于落卷漠不关情,设身处地,于心何忍?”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态度冷淡。 感情 漠不关情是贬义词。 繁体 漠不關情 近义 漠不关心 英语 indifferency 俄语 нисколько не заботитьс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见死不救 [ jiàn sǐ bù jiù ] ⒈ 比喻见人有急难而不救助。 英 to leave sb. in the lurch; neglect to save life; do not rescue those in mortal danger; 引证解释 ⒈ 见到面临死亡威胁或困境的人而不去援救。常比喻冷酷无情。 引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直恁般见死不救,莫不是你和他没些瓜葛没些忧。” 《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老残 一想,话也有理,只是因此就见死不救,於心实也难忍。”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继续处于贫困地位的农民将要埋怨我们,他们将说我们见死不救,不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国语辞典 见死不救 [ jiàn sǐ bù jiù ] ⒈ 眼见他人危亡,却不予以援救。比喻人心地残忍。 引 《老残游记·第一七回》:「老残一想,话也有理,只是因此就见死不救,于心实也难忍。」 反 见义勇为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冷眼旁观 [ lěng yǎn páng guān ] ⒈ 局外人的静观。 例 欺人意气总难堪,冷眼旁观也不甘。——《水浒传》 英 look on coldly as a bystander; look coldly from the side-lines; take a detached point of view; 引证解释 ⒈ 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 引 《水浒传》第九回:“欺人意气总难堪,冷眼旁观也不甘。”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况致富之家,多不以道,子孙速败,自是常理。冷眼旁观,可为嘆息。”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十二:“他接着说:‘据你所说的,他们也还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冷眼旁观,无动于衷。’” 国语辞典 冷眼旁观 [ lěng yǎn páng guān ] ⒈ 用冷静的态度在旁观察。 引 宋·朱熹〈答黄直卿〉:「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近 隔岸观火 坐观成败 袖手旁观 缩手旁观 ⒉ 形容漠不关心。 例 如:「儿子已如此堕落,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漠然置之 [ mò rán zhì zhī ] ⒈ 不经意地放在一边。 引证解释 ⒈ 不经意地放在一边。 引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陵墓·会稽郡王墓》:“故国家有祀祭之典,官吏有防护之册,而为之子孙者岂忍听其荒废不治而漠然置之耶?” 毛泽东 《反对自由主义》:“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 国语辞典 漠然置之 [ mò rán zhì zhī ] ⒈ 漠然,不在意。置,放置。漠然置之指冷淡不在意,将事物放置一旁。 例 如:「对于他人的善意批评,不该漠然置之。」 英语 to set to one side and ignore (idiom); quite indifferent, cold and uncaring 德语 sich taub stellen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漠:冷淡。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形容彼此毫无关联。 国语辞典 漠不相关 [ mò bù xiāng guān ] ⒈ 毫不关心,态度冷淡。 例 如:「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是生命共同体,任何事都不可以有漠不相关的想法。」 反 切肤之痛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麻木不仁 [ má mù bù rén ] ⒈ 麻痹无知觉。比喻人对自身以外的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 例 怎么能麻木不仁地蹉跎终生。 英 unconcerned; apathetic; benumbed; insensate; 引证解释 ⒈ 神经系统的病态之一。肢体发麻,没有感觉。 引 明 薛己 《薛氏医案·疠疡机要》:“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针刺不痛。” 清 谭嗣同 《以太说》:“疾痛疴痒,一触即知。其机极灵,其传至速。不灵不速时,曰麻木不仁。” ⒉ 比喻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情。 引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毛泽东 《纪念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国语辞典 麻木不仁 [ má mù bù rén ] ⒈ 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也作
意思解释:形容词
意思解释:秋 字组词 风 字组词 过 字组词 耳 字组词
意思解释:形容词
意思解释:缩 字组词 手 字组词 旁 字组词 观 字组词
意思解释: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置若罔闻
意思解释:事 字组词 不 字组词 关 字组词 己 字组词 高 字组词 挂 字组词 起 字组词
意思解释:事 字组词 不 字组词 关 字组词 己 字组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着疼热 [ bù zhuó téng rè ] ⒈ 犹言无关痛痒。 引证解释 ⒈ 犹言无关痛痒。 引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这一个小厮,必是你乞养来的螟蛉之子,不着疼热,所以着他偿命。”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你左来右去则着大的个孩儿去,説他有膂力可去得;小的个孩儿软弱去不得。我想这大的个小厮必然是你乞养过房螟蛉之子,不着疼热。”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问不闻 [ bù wèn bù wén ] ⒈ 不问也不听。形容因某种原因对周围事物很淡漠。 引证解释 ⒈ 不问也不听。形容因某种原因对周围事物很淡漠。参见“不闻不问”。 引 《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 李紈 虽青春丧偶,且居处於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于是只好袭用仙传的古法,装聋作哑,置之不问不闻之列。”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闻不问 [ bù wén bù wèn ] ⒈ 置身事外,不想闻其事亦不问其事。 例 最好的态度是不闻不问,不予理睬。 英 pass over in silence; be indifferent; shut one's eyes to; 引证解释 ⒈ 不听也不问。 引 茅盾 《色盲》三:“你还是不闻不问为妙,永远不知道更好。” ⒉ 谓不关心,不过问。 引 闻一多 《贾岛》:“老年中年人忙着挽救人心,改良社会,青年人反不闻不问。”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五章:“真需要社会救济的乞丐们,只管在他身边穿梭似的来去,他也不闻不问。” 国语辞典 不闻不问 [ bù wén bù wèn ] ⒈ 置身事外,漠不关心。也作「不问不闻」。 引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经心 [ bù jīng xīn ] ⒈ 不留心;不用心。 引证解释 ⒈ 不留心;不用心。 引 《红楼梦》第六四回:“你虽然不讲究这个,要叫老太太回来看见,又该説我们躲懒,连你穿带的东西都不经心了。” 朱自清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圣陶 写作最快,但决非不经心;他在《倪焕之》的《自记》里说:‘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我们可以知道他平日的态度。” 郭小川 《送同志们》诗:“也许为了一句不经心的话,你同一个邻居发生了吵架。” 国语辞典 不经心 [ bù jīng xīn ] ⒈ 不留心、不注意。 引 《红楼梦·第五四回》:「若他再来了,众人又不经心,散了回去,铺盖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备,各色都不便宜。」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国语辞典 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⒈ 不加以理会。 例 如:「从大老远的把我叫来,却对我不理不睬,真不知他们在玩什么把戏?」 英语 to completely ignore (idiom), to pay no attention to, not to be in the least concerned about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以为意 [ bù yǐ wéi yì ] ⒈ 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引证解释 ⒈ 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引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临淄 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甎慕势,咸共耻之,唯 崔孝忠 一人不以为意。”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唐太守 一时取笑之言,只道他不以为意。”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卢携 的建议,朝廷根本不以为意。” 国语辞典 不以为意 [ bù yǐ wéi yì ] ⒈ 不注意、不在乎。 引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管亥望见救军来到,亲自引兵迎敌,因见玄德兵少,不以为意。」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〇》:「小姐全然不以为意,安心等守。」 近 漫不经心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关痛痒 [ bù guān tòng yǎng ] ⒈ 比喻没有切身的关系或利害冲突,也指不涉及实质问题。 英 unmoved; be completely indifferent to; 引证解释 ⒈ 比喻与本身利害无关或无足轻重。 引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这个岔儿一岔,在旁人説句不关痛痒的话,正道是‘宦途无定,食路有方。’” 清 陈天华 《警世钟》:“纵有几个人著了几部书,都是些不关痛痒的话,那外洋立国的根本,富强的原因,没有説及一句。” 曹禺 《雷雨》第一幕:“现在一般青年人,跟工人谈谈,说两三句不关痛痒、同情的话,象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国语辞典 不关痛痒 [ bù guān tòng yǎng ] ⒈ 不相关、不要紧。指没有重要关连或严重影响。也作「不关紧要」。 引 《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三两个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见李嬷嬷走了,也都悄悄的自寻方便去了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