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粗服乱头 [ cū fú luàn tóu ] ⒈ 粗劣的衣服,蓬乱的头发。谓不加修饰。 引证解释 ⒈ 粗劣的衣服,蓬乱的头发。谓不加修饰。参见“麤服乱头”。 引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谢禁缠足表》:“将见禁殿娇娥,粗服乱头都好。” 国语辞典 粗服乱头 [ cū fú luàn tóu ] ⒈ 头发蓬乱、衣服粗劣、不重修饰。比喻为不讲究诗文书画的章法而能自然高妙的写作态度。明·王世贞〈祝希哲小简〉:「书极潦草,中有结法,时时得佳字,岂晋人所谓裴叔则粗服乱头亦自好耶?」也作「乱头粗服」。
意思解释:拼音 bù shān bù lǚ 注音 ㄅㄨˋ ㄕㄢ ㄅㄨˋ ㄌㄩˇ 解释 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毫无拘束之态。多指人的举止或诗文、字画的风格。 出处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例子 这个人是个不衫不履的人,与家父最为相契。(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正音 “履”,不能读作“lǜ”。 辨形 “衫”,不能写作“杉”。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感情 不衫不履是贬义词。 近义 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不拘细形 反义 衣冠楚楚、规行矩步 英语 in one's shirtsleeves
意思解释:拼音 bù hù xì xíng 注音 ㄅㄨˋ ㄏㄨˋ ㄒ一ˋ ㄒ一ㄥˊ 解释 指不注意小节。 出处 语出《书 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主。” 例子 诸子皆轻侠,中子充,少时又不护细行。《南史·张绪传》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不拘小节。 感情 不护细行是中性词。 繁体 不護細行 近义 不修边幅、不拘小节 反义 谨小慎微
意思解释:拼音 bù jū xiǎo jié 注音 ㄅㄨˋ ㄐㄨ ㄒ一ㄠˇ ㄐ一ㄝˊ 解释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小节:琐碎的生活小事。不拘泥于生活琐事。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虞延传》:“(延)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例子 此人廓达之才,不拘小节。(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正音 “拘”,不能读作“jù”。 辨形 “拘”,不能写作“狗”。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不注意生活小节。 谜语 散板 感情 不拘小节是中性词。 繁体 不拘小節 近义 不拘形迹、洒脱不拘 反义 谨小慎微、缩手缩脚 英语 not to stick at trifles 俄语 не обращáть внимáния на мéлочи 日语 小節(しょうせつ)にこだわらない 德语 Kleinigkeiten im Privatleben nicht beachten 法语 braver les bienséances(ne pas être pointilleux)
意思解释:拼音 cū fú luàn tóu 注音 ㄘㄨ ㄈㄨˊ ㄌㄨㄢˋ ㄊㄡˊ 解释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例子 清·褚人获《坚瓠补集·谢禁缠足表》:“将见禁殿娇娥,粗服乱头都好。”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加修饰。 感情 粗服乱头是中性词。 繁体 麤服亂頭 近义 不修边幅 英语 coarse clothes and tangled hair--not to care about one's appearance
意思解释:拼音 chún yī bǎi jié 注音 ㄔㄨㄣˊ 一 ㄅㄞˇ ㄐ一ㄝˊ 解释 鹑衣:像鹌鹑鸟尾巴那样的衣服;百结: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身上穿的衣服补丁多;连缀起来就像鹌鹑鸟的秃尾巴。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出处 宋 李昉《太平广记》:“时有一人,鹑衣百结,颜貌憔悴,亦往庙所。” 例子 鹑衣百结走风尘,落魄谁怜此一身?(清 程麟《此中人语 乞丐风流》) 正音 “鹑”,不能读作“chūn”。 辨形 “结”,不能写作“洁”。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衣服破烂。 感情 鹑衣百结是中性词。 繁体 鶉衣百結 近义 衣衫蓝缕、覆穿踵决 反义 衣冠楚楚 英语 be out at the elbows(in rags)
意思解释:拼音 hú zǐ lā chā 注音 ㄏㄨˊ ㄗˇ ㄌㄚ ㄔㄚ 解释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 例子 季羡林《几件小事》:“囚首丧面,古有明训。胡子拉碴,习以为常。”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感情 胡子拉碴是中性词。 繁体 鬍子拉碴 近义 不修边幅 英语 a stubbly beard
意思解释:拼音 luàn tóu cū fú 注音 ㄌㄨㄢˋ ㄊㄡˊ ㄘㄨ ㄈㄨˊ 解释 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 出处 明 王彦泓《个人》诗:“双脸断红初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 例子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据说以乱头粗服,风趣天然为胜。”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补语、定语;形容不修仪容服饰。 感情 乱头粗服是中性词。 繁体 亂頭麤服 近义 不修边幅、粗服乱头 英语 tangled hair and coarse clothes
意思解释:拼音 péng tóu gòu miàn 注音 ㄆㄥˊ ㄊㄡˊ ㄍㄡˋ ㄇ一ㄢˋ 解释 蓬:蓬草;散乱 ;垢:污秽;脏。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 出处 《魏书 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例子 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富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鲁迅《热风 随感录二十五》) 正音 “蓬”,不能读作“féng”;“垢”,不能读作“hòu”。 辨形 “蓬”,不能写作“篷”。 辨析 见“不修边幅”。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感情 蓬头垢面是贬义词。 繁体 蓬頭垢靣 近义 不修边幅、囚首垢面 反义 眉清目秀、风仪秀整 英语 filthy appearance 俄语 с растрёпанной головой и грязным лицом 日语 髪(かみ)がぼうぼうと乱(みだ)れ顔は垢(あか)だらけである 德语 ein verwahrlostes ǎuβeres hab
意思解释:拼音 qiú shǒu gòu miàn 注音 ㄑ一ㄡˊ ㄕㄡˇ ㄍㄡˋ ㄇ一ㄢˋ 解释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 例子 孙犁《秋凉偶记》:“他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破衣烂裳,囚首垢面。”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囚首垢面是贬义词。 繁体 囚首垢靣 近义 不修边幅、囚首丧面 英语 with unkempt hair and dirty face 俄语 растрёпанный вид
意思解释:拼音 yī shān lán lǚ 注音 一 ㄕㄢ ㄌㄢˊ ㄌㄩˇ 解释 衣服破破烂烂(褴褛:破烂)。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例子 你看吧,衣衫褴褛的饥民们冻得缩着肩膀,守候在庄稼院的街门口。柳青《创业史》第一部 正音 “褴”,不能读作“làn”。 辨形 “褴褛”,不能写作“篮屡”。 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衣衫褴褛是贬义词。 繁体 衣衫襤襤 近义 捉襟见肘、鹑衣百结、衣不蔽体、衣敝履穿、破衣烂衫 反义 腰缠万贯、丰衣足食、衣冠楚楚 英语 be shabby in dress 俄语 лохмотья(отрепья) 日语 ぼろをまとう 德语 in Lumpen gehüllt
意思解释:拼音 bù shì biān fú 注音 ㄅㄨˋ ㄕˋ ㄅ一ㄢ ㄈㄨˊ 解释 指不修边幅。 出处 《北史 王罴传》:“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例子 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明·徐爱《 序》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性格等。 感情 不事边幅是中性词。 繁体 不事邊幅 近义 不修边幅、不事修饰 英语 rustical
意思解释:拼音 tuò luò bù jī 注音 ㄊㄨㄛˋ ㄌㄨㄛˋ ㄅㄨˋ ㄐ一 解释 拓落:形容性情放浪;羁:束缚。性情放浪,不受束缚。 出处 《北史·薛安都房法寿等传论》:“法寿拓落不羁,克昌厥后。”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豪放。 感情 拓落不羁是中性词。 繁体 拓落不羈 近义 放浪形骸 英语 lead a licentious life(refuse to bow to convention)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胡子拉碴 [ hú zi lā chā ] ⒈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英 a stubbly beard;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满脸胡子未加修饰。 引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对着镜子看了看,他不认得镜中的人了:满脸胡子拉碴,太阳与腮都瘪进去,眼是两个深坑,那块疤上有好多皱纹。”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乱头粗服 [ luàn tóu cū fú ] ⒈ 形容不修仪容服饰。 引证解释 ⒈ 形容不修仪容服饰。 引 明 王彦泓 《个人》诗之一:“双脸断红初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 冰心 《我的学生》:“自己是乱头粗服,孩子们也啼哭喧闹。” 国语辞典 乱头粗服 [ luàn tóu cū fú ] ⒈ 比喻不刻意讲究章法而呈自然质朴之美的文艺作品。参见「粗服乱头」条。 引 《清史稿·卷五〇三·艺术传二·梁同书传》:「乱头粗服非字也,求逸则野,求旧则拙,此处不可有半点名心在。」
意思解释:形容词
意思解释:不修边幅
意思解释:拓 字组词 落 字组词 不 字组词 羁 字组词
意思解释:鹑衣百结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事边幅 [ bù shì biān fú ] ⒈ 不修边幅。 引证解释 ⒈ 不修边幅。 引 《北史·王罴传》:“羆 性俭率,不事边幅。” 明 徐爱 《<传习录>序》:“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 国语辞典 不事边幅 [ bù shì biān fú ] ⒈ 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也作「不修边幅」。 引 《南史·卷五九·任昉传》:「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牵然曳杖,徒行邑郭。」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衫不履 [ bù shān bù lǚ ] ⒈ 衣著不整齐。形容性情洒脱,不拘小节。 引证解释 ⒈ 衣著不整齐。形容性情洒脱,不拘小节。 引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文静 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使迴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老残游记》第九回:“这个人也是个不衫不履的人,与家父最为相契。” 沙汀 《祖父的故事·小城风波》:“便是学生,也都高兴他那副不衫不履的脱略性格。” 国语辞典 不衫不履 [ bù shān bù lǚ ] ⒈ 衣鞋不整的样子。形容人洒脱而不事修饰,不拘小节。 引 《太平广记·卷一九三·虬髯客》:「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老残游记·第九回》:「这个人也是个不衫不履的人,与家父最为相契。」 反 衣冠楚楚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拘小节 [ bù jū xiǎo jié ] ⒈ 谓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后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引证解释 ⒈ 谓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后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引 《后汉书·虞延传》:“﹝ 延 ﹞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宋 沉括 《梦溪续笔谈》:“寇忠愍 拜相白麻, 杨大年 之词,其间四句曰:‘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 干将 之器,不露锋鋩;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献县史 某,佚其名,为人不拘小节,而落落有直气。” 国语辞典 不拘小节 [ bù jū xiǎo jié ] ⒈ 不被生活上的细节所拘束。也作「不拘细行」、「不守细行」、「不守小节」。 引 《隋书·卷四八·杨素传》:「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有一个人姓蒋名霆,表字震卿。本是儒家子弟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护细行 [ bù hù xì xíng ] ⒈ 不注意小节。语本《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引证解释 ⒈ 不注意小节。 引 语本《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三国 魏文帝 《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主。” 《南史·张绪传》:“诸子皆轻侠,中子 充,少时又不护细行。” 国语辞典 不护细行 [ bù hù xì xìng ] ⒈ 行为不检点、不端正。 引 《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