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赐墙及肩 [ cì qiáng jí jiān ] ⒈ 语出《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以“赐墙及肩”喻才学浅露。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赐墙及肩”喻才学浅露。 引 语出《论语·子张》:“叔孙武叔 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 贤于 仲尼。’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贡,子贡 曰:‘譬之宫墙, 赐 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徙鱼》:“赐 墙及肩人得见,公才槃槃一都会。”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才:才能;疏:空虚;识:学识;浅:浅薄。才能不高,学问浅薄。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国语辞典 德薄才疏 [ dé bó cái shū ] ⒈ 自谦才能和德行都很差。 引 《水浒传·第六八回》:「小弟德薄才疏,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国语辞典 德薄能鲜 [ dé bó néng xiǎn ] ⒈ 鲜,少。德薄能鲜形容自己德行浅薄而才能不强。 引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反 德高望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蔽:塞而不通。才能蔽塞见识浅陋。 国语辞典 才蔽识浅 [ cái bì shì qiǎn ] ⒈ 才能低下,见识浅陋。 引 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形容人的才智浅薄。自谦的说法。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菲:微薄;寡:少。才能小,学识浅。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管窥筐举 [ guǎn kuī kuāng jǔ ] ⒈ 比喻孤陋寡闻,见识狭窄。 例 夫人心不同,实若其面,子虽光丽,既美且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未可以言八肱之形埒,信万事之精练也。——《三国志·蜀书》 英 limited outlook; 国语辞典 管窥筐举 [ guǎn kuī kuāng jǔ ] ⒈ 比喻见识狭窄,孤陋寡闻。 引 《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子虽光丽,既美且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未可以言八纮之形埒,信万事之精练也。」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孤陋寡闻 [ gū lòu guǎ wén ] ⒈ 比喻学识浅薄、见闻贫乏。 例 我们的同志坐井观天,孤陋寡闻,不懂的太多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英 be ignorant and ill-informed; 引证解释 ⒈ 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引 《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孤陋寡闻之人,彼所知素狭,源短流促。”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山僻之客,孤陋寡闻,得睹花容,生平愿足。” 何其芳 《<工人歌谣选>序》:“我却孤陋寡闻得很,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否已有定论。” 国语辞典 孤陋寡闻 [ gū lòu guǎ wén ] ⒈ 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泛。 引 《抱朴子·外篇·自叙》:「贫乏无以远寻师友,孤陋寡闻,明浅思短,大义多所不通。」 《三国演义·第一〇回》:「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 近 目光如豆 鼠目寸光 坐井
意思解释:拼音 cái bì shí qiǎn 注音 ㄘㄞˊ ㄅ一ˋ ㄕˊ ㄑ一ㄢˇ 解释 蔽:塞而不通。才能蔽塞见识浅陋。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出处 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例子 请原谅我的才蔽识浅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感情 才蔽识浅是贬义词。 繁体 才蔽識淺 近义 才疏学浅
意思解释:拼音 cì qiáng jí jiān 注音 ㄘˋ ㄑ一ㄤˊ ㄐ一ˊ ㄐ一ㄢ 解释 比喻才学浅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 例子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赐墙及肩人得见,公才槃槃一都会。”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比喻才学浅陋。 感情 赐墙及肩是中性词。 繁体 賜墙及肩 近义 才疏学浅
意思解释:拼音 cāi bó zhì qiǎn 注音 ㄘㄞ ㄅㄛˊ ㄓˋ ㄑ一ㄢˇ 解释 薄:浅薄。形容人的才智浅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 例子 他才薄智浅,根本不能胜任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感情 才薄智浅是中性词。 繁体 才薄智淺 近义 才疏学浅 反义 博学多才 英语 have little talent and less learning
意思解释:拼音 dé bó néng xiǎn 注音 ㄉㄜˊ ㄅㄛˊ ㄋㄥˊ ㄒ一ㄢˇ 解释 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出处 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例子 我到手的帝位,不料竟成泡影,我是德薄能鲜,不容多说了。(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七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德行浅薄,才能不足,多用于自谦。 感情 德薄能鲜是贬义词。 繁体 惪薄能鮮 近义 才疏学浅 反义 德高望重、德才兼备 英语 lack both virtue and ability
意思解释:拼音 guǎn kuī kuāng jǔ 注音 ㄍㄨㄢˇ ㄎㄨㄟ ㄎㄨㄤ ㄐㄨˇ 解释 比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夫人心不同,实若其面,子虽光丽,既美且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管窥筐举是贬义词。 繁体 管窺筐舉 近义 才疏学浅、孤陋寡闻 反义 见多识广 英语 limited outlook
意思解释:拼音 gū lòu guǎ wén 注音 ㄍㄨ ㄌㄡˋ ㄍㄨㄚˇ ㄨㄣˊ 解释 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例子 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作谦辞。 感情 孤陋寡闻是贬义词。 繁体 孤陋寡聞 近义 才疏学浅、浅尝辄止、浅见寡识 反义 见多识广、博学多才、满腹经纶 英语 seeing and hearing little; solitary and inexperienced 俄语 быть ограниченным 日语 寡聞(かぶん)にする 德语 geringes Wissen haben und schlecht unterrichtet sein(von geringem Wissen) 法语 culture rudimentaire(maigre bagage de connaissances)
意思解释:拼音 mù bù shí dīng 注音 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ㄉ一ㄥ 解释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例子 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巴金《家》二十五) 正音 “识”,不能读作“shì”。 辨析 目不识丁和“胸无点墨”;都形容没有文化。但目不识丁偏重“一字不识”;“胸无点墨”偏重在“没有一点学识。”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谜语 文盲;陌生人;同行十二载,未知木兰是女郎;认错人 感情 目不识丁是贬义词。 繁体 目不識丁 近义 胸无点墨、不识之无 反义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英语 not know a single word 俄语 абсолютно негрáмотный 日语
意思解释:拼音 wú xià ā méng 注音 ㄨˊ ㄒ一ㄚˋ ㄚ ㄇㄥˊ 解释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处 晋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例子 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乎!非吴下阿蒙。(明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续篇》)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感情 吴下阿蒙是贬义词。 繁体 吳下阿蒙 英语 a person who is still shallow in knowledge(an ignorant person)
意思解释:拼音 xué qiǎn cái shū 注音 ㄒㄩㄝˊ ㄑ一ㄢˇ ㄘㄞˊ ㄕㄨ 解释 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例子 本人学浅才疏,只能尽力而为之。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多用作自谦的话。 感情 学浅才疏是中性词。 繁体 壆淺才疎 近义 才疏学浅 反义 学富才高
意思解释:拼音 xiōng wú diǎn mò 注音 ㄒㄩㄥ ㄨˊ ㄉ一ㄢˇ ㄇㄛˋ 解释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例子 你别看他每天滔滔不绝的,实际是个胸无点墨的人。 辨形 “胸”,不能写作“凶”。 辨析 见“目不识丁”。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肺部透视正常 感情 胸无点墨是贬义词。 繁体 胷無點墨 近义 空空如也、不学无术、目不识丁 反义 博学多才、博古通今、满腹经纶 英语 ignorant 日语 無学(むがく)である,教養(きょうよう)の程度(ていど)が低(ひく)い 德语 vǒllig ungebildet sein 法语 illettré(inculte)
意思解释:拼音 dé bó cái shū 注音 ㄉㄜˊ ㄅㄛˊ ㄘㄞˊ ㄕㄨ 解释 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例子 萧克《浴血罗霄》第18章:“不过鄙人德薄才疏,只勉尽绵力,希望司令不吝指教。”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感情 德薄才疏是中性词。 繁体 惪薄才疎 近义 才疏学浅、德薄能鲜 反义 德才兼备 英语 lack the talent and virtue
意思解释:拼音 quán cái mò xué 注音 ㄑㄨㄢˊ ㄘㄞˊ ㄇㄛˋ ㄒㄩㄝˊ 解释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出处 清·纳兰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诠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 例子 对于这种诠才末学,我们不能提拔他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才疏学浅的人。 感情 诠才末学是贬义词。 繁体 詮才末壆 近义 才疏学浅
意思解释:拼音 xué shū cái qiǎn 注音 ㄒㄩㄝˊ ㄕㄨ ㄘㄞˊ ㄑ一ㄢˇ 解释 同“学浅才疏”。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例子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四回:“若说考古、做文,我晚生学疏才浅,实实不敢夸口。”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感情 学疏才浅是中性词。 繁体 壆疎才淺 近义 才疏学浅
意思解释:拼音 cái shū shí qiǎn 注音 ㄘㄞˊ ㄕㄨ ㄕˊ ㄑ一ㄢˇ 解释 才:才能;疏:空虚;识:学识;浅: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与见识浅薄。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晚学生才疏识浅,全仗老太师海涵。” 例子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73回:“惟臣才疏识浅,恐不能胜。”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感情 才疏识浅是中性词。 繁体 才疎識淺 近义 才疏学浅 反义 博学多才 英语 have little talent and learning
意思解释:拼音 fěi cái guǎ xué 注音 ㄈㄟˇ ㄘㄞˊ ㄍㄨㄚˇ ㄒㄩㄝˊ 解释 菲:微薄;寡:少。才能微小,学识肤浅。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3回:“小侄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感情 菲才寡学是中性词。 繁体 菲才寡壆 近义 才疏学浅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略识之无 [ lüè shí zhī wú ] ⒈ 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生下来七个月时,就认得“之”、“无”两个字,百试不误。事见《新唐书·白居易传》。后遂称稍为认得几个字,读过几天书的人为“略识之无”。 引证解释 ⒈ 相传 唐 代诗人 白居易,生下来七个月时,就认得“之”、“无”两个字,百试不误。事见《新唐书·白居易传》。后遂称稍为认得几个字,读过几天书的人为“略识之无”。 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班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 国语辞典 略识之无 [ lüè shì zhī wú ] ⒈ 唐代诗人白居易生六、七个月时,即可辨识之、无二字,百试不差。见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后用略识之无来指人识字不多。 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斑市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目不识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⒈ 很少受过教育的或没有受过教育;尤指不能读、写。 例 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头。 英 completely illiterate; be totally ignorant; do not know one's ABC; 引证解释 ⒈ 连丁字都不识。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 引 语出《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明 杨涟 《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金吾之堂,口皆乳臭;誥敕之馆,目不识丁。” 《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他两个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识丁,也顶个读书的虚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苏昌》:“其子 富纲 为 滇 督几二十年……目不识丁,凡有文稿,皆倩吏胥讲释,合省传为笑柄。”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说起大众来,界限宽泛得很,其中包括着各式各样的人,但即使‘目不识丁’的文盲,
意思解释:形容词
意思解释:学 字组词 浅 字组词 才 字组词 疏 字组词
意思解释:学 字组词 疏 字组词 才 字组词 浅 字组词
意思解释:诠 字组词 才 字组词 末 字组词 学 字组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识丁 [ bù shí dīng ] ⒈ 不识一个字。 引证解释 ⒈ 不识一个字。详“不识一丁”。 引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彼所重 王剧、王勔、苏味道 者,一以鉤党取族,一以摸稜贬窜,区区相位,何益人毛髮事,千古肉食不识丁人,举为谈柄,良可笑也。” 清 道霈 《重刊<坛经>缘起》:“六祖 以不识丁传衣,其道遂大震於中国。”
意思解释:不识丁 不识丁是一个汉语词,指不识一个字。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 基本解释 不识一个字。 网络解释 不识丁 不识丁是一个汉语词,指不识一个字。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