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耳边风 [ ěr biān fēng ] ⒈ 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例 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英 a puffof wind passing the ear-unheeded advice; 引证解释 ⒈ 耳边吹过的风。比喻过耳即逝,不放在心上的话。 引 语本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唐 杜荀鹤 《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诗:“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你将我这口中言看成做耳边风。”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荆公 道:常言‘宰相腹中撑得船过’。从来人言不足恤:言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便了,切莫揽事。” 巴金 《春》三:“爹常常骂他,他也不在乎,就当作耳
意思解释:拼音 bù wén bù wèn 注音 ㄅㄨˋ ㄨㄣˊ ㄅㄨˋ ㄨㄣˋ 解释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例子 大约这里的环境,本非有利于病,而不能完全不闻不问,也是使病缠绵之道。(《鲁迅书信集 致沈雁冰》)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闻”,不能写作“间”。 辨析 不闻不问和“漠不关心”;都有“对事物冷淡、不关心”的意思。但不闻不问指冷淡、不关心的行动;比较具体;“漠不关心”指冷淡、不关心的态度;比较概括。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与漠不关心连用。 谜语 聋哑 感情 不闻不问是中性词。 繁体 不聞不問 近义 漠不关心、置若罔闻 反义 有求必应、满腔热忱、急人之急 英语 pass ove
意思解释:拼音 mǎ ěr dōng fēng 注音 ㄇㄚˇ ㄦˇ ㄉㄨㄥ ㄈㄥ 解释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 宋 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诗:“青山自是绝世,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例子 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宋 苏轼《和何长官六言》诗)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感情 马耳东风是中性词。 繁体 馬耳東風 近义 无动于衷、充耳不闻、耳边风 英语 go in at one ear and out at the other
意思解释:拼音 shì ruò wú dǔ 注音 ㄕˋ ㄖㄨㄛˋ ㄨˊ ㄉㄨˇ 解释 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出处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例子 对敌人采用的反动的新原则视若无睹。(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辨形 “若”,不能写作“弱”。 辨析 视若无睹与“熟视无睹”有别:视若无睹侧重于形容缺乏观察力;“熟视无睹”侧重于形容缺乏注意力。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视若无睹是贬义词。 繁体 視若無覩 近义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熟视无睹 反义 亲眼目睹 英语 ignore(close one's eyes to) 俄语 относиться с полным безразличием 日语 見ても見ないがごとし。ちっとも関心(かんしん)を持(も)たないこと 德语 so tun,als ob man nichts gesehen hǎtte(von etwas
意思解释:拼音 shì ér bú jiàn 注音 ㄕˋ ㄦˊ ㄅㄨˊ ㄐ一ㄢˋ 解释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例子 (1)他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而不见,一脸茫然地走下了楼梯。 (2)对于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坏人、坏事,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ù”;“见”,不能读作“xiàn”。 辨析 视而不见和“熟视无睹”;都有“看见就像没看见一样”的意思。但视而不见偏重在“不注意、不用心”;看到了只当没看见;或装作没看见;“熟视无睹”偏重在“漫不经心”;不放在心上。两者常可通用。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歇后语 瞎子看戏 谜语 示 感情 视而不见是贬义词。 繁体 視而不見 近义 听而不闻、视若无睹 反义 过
意思解释:拼音 zhì zhī dù wài 注音 ㄓˋ ㄓ ㄉㄨˋ ㄨㄞˋ 解释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例子 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正音 “度”,不能读作“duó”。 辨形 “置”,不能写作“知”。 辨析 见“置若罔闻”、“视死如归”。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谜语 贴肚皮膏 感情 置之度外是褒义词。 近义 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漠然置之 反义 念念不忘、耿耿于怀 英语 disregard entirely 俄语 пренебрегáть(игнорировать) 日语 度外視(どがいし)する 德语 etwas auβer Betracht lassen(ohne jede Rücksicht auf etwas) 法语 négliger sciemment(laisser tom
意思解释:拼音 zhuāng lóng zuò yǎ 注音 ㄓㄨㄤ ㄌㄨㄥˊ ㄗㄨㄛˋ 一ㄚˇ 解释 假装耳聋口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装聋做哑”。 出处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例子 鲁迅《三闲集 在钟楼上》:“于是只好袭用仙传的古法,装聋作哑,置之不问不闻之列。” 辨形 “聋”,不能写作“胧”。 辨析 装聋作哑与“不闻不问”有别:装聋作哑侧重于形容不理睬;“不闻不问”侧重于形容不关心。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哑剧 感情 装聋作哑是贬义词。 繁体 裝聾作啞 近义 装模作样、不闻不问、矫柔造作 反义 振聋发聩 英语 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 sth. 俄语 делать невинный вид 德语 sich taub und stumm stellen 法语 faire le sourd
意思解释:拼音 zhì ruò wǎng wén 注音 ㄓˋ ㄖㄨㄛˋ ㄨㄤˇ ㄨㄣˊ 解释 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例子 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独有宝玉置若罔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正音 “置”,不能读作“zhǐ”。 辨形 “置”,不能写作“知”;“罔”,不能写作“冈”、“网”。 辨析 置若罔闻和“置之度外”;都含有“不放在心上”的意思。但置若罔闻指对批评、劝告、请求、抗议等不予理睬;“置之度外”指把生死、荣辱、安危、苦乐等放在个人考虑之外。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 置若罔闻是贬义词。 繁体 置若罔聞 近义 置之不理、熟视无睹、置之
意思解释:拼音 zhì zhī bù lǐ 注音 ㄓˋ ㄓ ㄅㄨˋ ㄌ一ˇ 解释 置:放。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出处 清 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 例子 老师批评他,他置之不理。 辨形 “置”,不能写作“知”。 辨析 (一)置之不理和“置之不顾”意义基本相同;常通用。但它们有细微差别:“置之不顾”偏重在“不注意;不管”;置之不理偏重在“不理睬”。(二)见“束之高阁”。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谜语 留长发 感情 置之不理是贬义词。 近义 置若罔闻、置之度外、束之高阁 反义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 英语 sit idly by 俄语 остáвить без внимáния(относиться безразлично) 日语 無視(むし)する,不問(ふもん)に付(ふ)す,放任(ほうにん)する
意思解释:拼音 ěr biān fēng 注音 ㄦˇ ㄅ一ㄢ ㄈㄥ 解释 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 例子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歇后语 东耳朵进西耳朵出;枕头边打呼噜 谜语 枕头边打呼噜 感情 耳边风是中性词。 繁体 耳邊風 近义 充耳不闻、置之脑后 反义 郑重其事 英语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hearing without making any impression; a puffof wind passing the ear-unheeded advice) 俄语 пропустить мимо ушéй 日语 馬耳東風(ばじとうふう) 法语 laisser entrer par une oreille et sortir par une autre
意思解释:拼音 xiù shǒu chōng ěr 注音 ㄒ一ㄡˋ ㄕㄡˇ ㄔㄨㄥ ㄦˇ 解释 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指不闻不问,漠然置之。 出处 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袖手充耳是中性词。 近义 袖手旁观、充耳不闻、漠然置之
意思解释:马 字组词 耳 字组词 东 字组词 风 字组词
意思解释: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置若罔闻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袖 字组词 手 字组词 充 字组词 耳 字组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闻不问 [ bù wén bù wèn ] ⒈ 置身事外,不想闻其事亦不问其事。 例 最好的态度是不闻不问,不予理睬。 英 pass over in silence; be indifferent; shut one's eyes to; 引证解释 ⒈ 不听也不问。 引 茅盾 《色盲》三:“你还是不闻不问为妙,永远不知道更好。” ⒉ 谓不关心,不过问。 引 闻一多 《贾岛》:“老年中年人忙着挽救人心,改良社会,青年人反不闻不问。”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五章:“真需要社会救济的乞丐们,只管在他身边穿梭似的来去,他也不闻不问。” 国语辞典 不闻不问 [ bù wén bù wèn ] ⒈ 置身事外,漠不关心。也作「不问不闻」。 引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