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同“触目惊心”。
意思解释:拼音 chù mù jīng xīng 注音 ㄔㄨˋ ㄇㄨˋ ㄐ一ㄥ ㄒ一ㄥ 解释 惊:震惊。看见事态严重,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 闻一多《龙凤》:“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例子 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闻一多《龙凤》)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让人震惊的场面。 感情 怵目惊心是中性词。 繁体 怵目驚心 近义 触目惊心 英语 be horrid(be shocking; ghasty sight)
意思解释:拼音 dǎn zhàn xīn jīng 注音 ㄉㄢˇ ㄓㄢˋ ㄒ一ㄣ ㄐ一ㄥ 解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例子 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害怕。 谜语 踩高跷上高墙 感情 胆战心惊是贬义词。 繁体 膽戰心驚 近义 面无人色、胆颤心惊 反义 满不在乎、镇定自若 英语 horribly frightened(be panic-stricken;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boot) 俄语 приводить в трéпет 日语 恐れおののく,肝がつぶれてぞっとする 德语 vor Angst zittern und beben(von panischer Angst erfüllt) 法语 tressaillir(trembler de frayeur)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⒈ 战:通“颤”,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例 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西游记》 英 horribly frightened; be panic-stricken;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boot; ⒉ 亦作“胆颤心惊” 引证解释 ⒈ 形容非常害怕。 引 《西游记》第五八回:“那獼猴闻得 如来 説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碧野 《富春江畔·“冰壶”与“双龙”》:“我们沿着洞壁往下走,手扶栏杆,探步石级,胆战心惊。” 国语辞典 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⒈ 形容十分害怕。元·李文蔚也作「胆惊心颤」、「胆颤心惊」、「心惊胆战」、「心惊胆颤」。 引 《圯桥进履·第一折》:「諕的我胆战心惊魂魄消。」 《通俗常言疏证·心意·胆战心惊》引《元人神奴儿剧》:「好著我胆战心惊。」 近 不寒而栗 毛骨悚然 心惊肉跳
意思解释:拼音 guì mù chù xīn 注音 ㄍㄨㄟˋ ㄇㄨˋ ㄔㄨˋ ㄒ一ㄣ 解释 刿:刺伤;怵:惊动。指触目惊心。 出处 清 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至于秦汉之文,莫不洞达駘宕,刿目怵心。” 例子 至于其他骨肉之间,眈眈逐逐之态,随事随处一一标而出之,足令人刿目怵心者,不一而足。季新《 新评》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触目惊心。 感情 刿目怵心是贬义词。 繁体 劌目怵心 近义 触目惊心、刿心怵目
意思解释:拼音 hài mù jīng xīn 注音 ㄏㄞˋ ㄇㄨˋ ㄐ一ㄥ ㄒ一ㄣ 解释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平地水深数丈,树头牵夫藻荇,舵尾压于楼台,骇目惊心,声如万马。” 例子 [包兴]不觉骇目惊心,失声道:‘哎哟……这是那里来的刀。’《三侠五义》第三八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态严重。 感情 骇目惊心是中性词。 繁体 駭目驚心 近义 触目惊心、骇目振心
意思解释:拼音 hài xīn dòng mù 注音 ㄏㄞˋ ㄒ一ㄣ ㄉㄨㄥˋ ㄇㄨˋ 解释 犹言惊心动目。 出处 宋·苏轼《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传观左右,失手坠于江中,乃祷于神,愿复得之,当藏之庙中,为往来者骇心动目诡异之观。”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态严重。 感情 骇心动目是中性词。 繁体 駭心動目 近义 触目惊心、骇目惊心
意思解释:拼音 jīng xīn dòng pò 注音 ㄐ一ㄥ ㄒ一ㄣ ㄉㄨㄥˋ ㄆㄛˋ 解释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出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例子 这部战争片中,有不少惊心动魄的场面。 正音 “魄”,不能读作“pài”。 辨形 “魄”,不能写作“魂”。 辨析 惊心动魄和“触目惊心”都可形容让人非常吃惊的事。但的适用范围比“触目惊心”广;无论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对象都能运用;“触目惊心’只适用于能看得见的对象。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用于说明事物壮观。 歇后语 脑袋上放炮竹 谜语 脑袋上放炮竹 感情 惊心动魄是中性词。 繁体 驚心動魄 近义 心惊肉跳、动魄惊心 反义 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泰然自若 英语 profoundly a
意思解释:拼音 jīng xīn chù mù 注音 ㄐ一ㄥ ㄒ一ㄣ ㄔㄨˋ ㄇㄨˋ 解释 同“惊心骇瞩”。 出处 季新《红楼梦新评》:“如今批了出来,准科学的学理,以指中国家庭的种种症结,使人阅之,惊心怵目。”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感情 惊心怵目是中性词。 繁体 驚心怵目 近义 触目惊心
意思解释:拼音 chù mù hài xīn 注音 ㄔㄨˋ ㄇㄨˋ ㄏㄞˋ ㄒ一ㄣ 解释 触目:眼睛看到;骇:震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 出处 清·黄宗羲《陈葵献偶刻诗文序》:“触目骇心,动成篇什,素所蓄积,于此焉发之。”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态严重。 感情 触目骇心是中性词。 繁体 觸目駭心 近义 触目惊心 英语 shocking by the sight
意思解释:拼音 chù xīn guì mù 注音 ㄔㄨˋ ㄒ一ㄣ ㄍㄨㄟˋ ㄇㄨˋ 解释 怵:恐惧;刿:刺伤。看到某种事物或景象使人痛心。 出处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陶潜谢脁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等。 感情 怵心刿目是中性词。 繁体 怵心劌目 近义 触目惊心 英语 ghasty sight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骇心动目 [ hài xīn dòng mù ] ⒈ 犹言惊心动目。 引证解释 ⒈ 犹言惊心动目。 引 宋 苏轼 《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传观左右,失手坠於江中,乃祷於神,愿復得之,当藏之庙中,为往来者骇心动目诡异之观。”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骇目惊心 [ hài mù jīng xīn ] ⒈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亦作:骇目振心。 引证解释 ⒈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引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修鳞》:“平地水深数丈,树头牵夫藻荇,舵尾压於楼臺,骇目惊心,声如万马。” 《三侠五义》第三八回:“﹝ 包兴 ﹞不觉骇目惊心,失声道:‘哎哟……这是那里来的刀。’” 亦作“骇目振心”。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何景明》:“一以为霆惊电煜,骇目振心;一以为落日明霞,餘暉映远。”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惊心怵目 [ jīng xīn chù mù ] ⒈ 同“惊心骇瞩”。 引证解释 ⒈ 同“惊心骇瞩”。 引 季新 《红楼梦新评》:“此书识字男女,人人爱閲。如今批了出来,準科学的学理,以指 中国 家庭的种种癥结,使人閲之,惊心怵目。”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惊心动魄 [ jīng xīn dòng pò ] ⒈ 谓扣人心弦,激动人心。谓令人十分惊惶恐惧。亦作:惊心吊魄。 引证解释 ⒈ 谓扣人心弦,激动人心。 引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陆机 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此皆古人久已説过,一入 少陵 手,便觉惊心动魄,似从古未经人道者。” 徐迟 《入峡记》:“如果跨越 长江 筑起几座长虹似的桥梁来,已经使人感到惊心动魄了。” ⒉ 谓令人十分惊惶恐惧。 引 《老残游记》第十六回:“只听跑上几个人去,把拶子往地下一摔,霍绰的一声,惊心动魄。”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江河赤水》:“江河水赤,名曰泣血道路。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四字觉惊心动魄。” 鲁迅 《华盖集续编·“死地”》:“但各种评论中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