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垂首丧气 [ chuí shǒu sàng qì ] ⒈ 同“垂头丧气”。 引证解释 ⒈ 同“垂头丧气”。 引 《水浒传》第九五回:“乔道清 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正是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金瓶梅词话》第九二回:“当厅把 李通判 数説的满面羞,垂首丧气而不敢言。” 清 周亮工 《送汪舟次游庐山序》:“﹝ 舟次 ﹞连不得志於有司,垂首丧气,无以娱其老亲。” 国语辞典 垂首丧气 [ chuí shǒu sàng qì ] ⒈ 形容失意沮丧的样子。也作「低头丧气」、「垂头丧气」。 引 《水浒传·第九五回》:「乔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正是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愁眉苦脸 [ chóu méi kǔ liǎn ] ⒈ 愁苦的样子。形容人忧愁苦恼。 例 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下人去了。——《儒林外史》 英 furrow;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忧思重重,神色悲苦。 引 《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成老爹 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张天翼 《儿女们二》:“廉大爷 刚才那副愁眉苦脸一下子给扫得干干净,全身都来了劲儿。”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主角五》:“霍大道 今晚上的情绪非常好,好像根本没注意 石敢 那愁眉苦脸的样子。” 亦作“愁眉苦眼”。 《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只见那 张太太 愁眉苦眼的向他道:‘姑奶奶,你别闹了。’” 郁达夫 《出奔》一:“玉林 夫妇外面虽也在装作愁眉苦眼,不能终日的样子,但心里却在私私地打算。” 国语辞典 愁眉苦脸 [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得意忘形 [ dé yì wàng xíng ] ⒈ 因心意得到满足而高兴得失去常态。 英 slap-happy be lost in exhilaration; 引证解释 ⒈ 谓因高兴而物我两忘。后以“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 引 《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画》曲:“手掛掌坳,得意忘形,眼兴迢遥。” 《官场维新记》第六回:“袁伯珍 弄得得意忘形了。” 沙汀 《在祠堂里》:“当他向他的同事问询了几句以后,他就更加嚷叫得口沫乱飞,显出一种得意忘形的神态。” ⒉ 谓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引 宋 欧阳修 《试笔·李邕书》:“余虽因 邕 书得笔法,然为字絶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 国语辞典 得意忘形 [ dé yì wàng xíng ] ⒈ 因高兴而物我两忘。语本后形容人高兴得忘其所以,举止失去了常态。元·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低头丧气 [ dī tóu sàng qì ] ⒈ 失意颓丧貌。 引证解释 ⒈ 失意颓丧貌。 引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严畯 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这位‘ 管乐 ’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国语辞典 低头丧气 [ dī tóu sàng qì ] ⒈ 低垂著头,神情沮丧的样子。也作「垂头丧气」、「垂首丧气」。 引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低首下心 [ dī shǒu xià xīn ] ⒈ 下心:屈服于人。形容俯首听命的样子。 例 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唐·韩愈《祭鳄鱼文》 英 obsequiously submissive;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屈服顺从。 引 唐 韩愈 《祭鳄鱼文》:“刺史虽駑弱,亦安肯为鰐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邪?” 太平天囯 杨秀清 萧朝贵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妖胡虐焰燔苍穹,淫毒秽宸极,腥风播于四海,妖气惨于五胡,而 中国 之人,反低首下心,甘为臣僕。”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七章:“任何男子没有不对年轻美丽的女子低首下心的。” 国语辞典 低首下心 [ dī shǒu xià xīn ] ⒈ 屈服顺从。 引 唐·韩愈〈祭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然则他何一开口,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
意思解释:拼音 āi shēng tàn qì 注音 ㄞ ㄕㄥ ㄊㄢˋ ㄑ一ˋ 解释 唉声:叹气声;因伤感忧闷、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也写作“哀声叹气”、“嗳声叹气”。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例子 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正音 “唉”,不能读作“ài”。 辨形 “唉”,不能写作“哎”。 辨析 唉声叹气和“长吁短叹”;都表示因忧愁、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叹气;唉声叹气一般指短促的叹息;不含“长叹”之意。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用于忧愁等叹息。 感情 唉声叹气是贬义词。 繁体 唉聲嘆氣 近义 垂头丧气、无精打采、长吁短叹 反义 喜气洋洋、喜笑颜开、喜
意思解释:拼音 chóu méi kǔ liǎn 注音 ㄔㄡˊ ㄇㄟˊ ㄎㄨˇ ㄌ一ㄢˇ 解释 苦:痛苦。忧愁得眉头紧锁;哭丧着脸。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例子 成老爹气得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辨形 “脸”,不能写作“睑”。 辨析 见“愁眉不展”。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发愁、苦恼、焦急不安的神。 感情 愁眉苦脸是中性词。 繁体 愁眉苦臉 近义 愁眉不展、愁眉锁眼 反义 眉开眼笑、笑逐颜开、喜笑颜开 英语 have a worried look 俄语 пóстное лицó 日语 浮(う)かぬ顏(かお)をする,心配し苦(くる)しむさま 德语 ein enttǎuschtes Gesicht machen(mit einer bekümmerten Miene) 法语 vi
意思解释:拼音 dī tóu sàng qì 注音 ㄉ一 ㄊㄡˊ ㄙㄤˋ ㄑ一ˋ 解释 失意颓丧貌。 出处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例子 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孙犁《澹定集 摘抄》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受挫折无精打采。 感情 低头丧气是贬义词。 繁体 低頭喪氣 近义 垂头丧气 英语 be blue about the gills
意思解释:拼音 dé yì wàng xíng 注音 ㄉㄜˊ 一ˋ ㄨㄤˋ ㄒ一ㄥˊ 解释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出处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例子 他把科长看成有天那么大,把他和科长连在一块,他没法不得意忘形。(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二) 正音 “得”,不能读作“dě”、“de”。 辨形 “形”,不能写作“行”。 辨析 得意忘形和“得意洋洋”;都有“称心如意;非常得意”的意思。但得意忘形的语义重;侧重在得意的程度;多指浅薄的人稍稍得意;就忘乎所以失去常态;多用来指一般人得意的样子。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歇后语 白娘子痛饮雄黄酒 谜语 神似;抽象画 感情 得意忘形是贬义词。 近义 趾高气扬、忘乎所以、自
意思解释:拼音 huī xīn sàng qì 注音 ㄏㄨㄟ ㄒ一ㄣ ㄙㄤˋ ㄑ一ˋ 解释 灰心:心像灭了的死灰;丧气:意气沮丧。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丧失信心。 出处 明 吕坤《呻吟语 下 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例子 这次没考好,用不着灰心丧气,而应总结教训,力争赶上去。 正音 “丧”,不能读作“sāng”。 辨形 “灰”,不能写作“恢”、“回”。 辨析 灰心丧气和“垂头丧气”;都有“因失败挫折而沮丧”的意思。但灰心丧气偏重指意志消沉的内心活动;“垂头丧气”偏重在无精打采的外部神情。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灰心丧气是贬义词。 繁体 灰心喪氣 近义 垂头丧气、心灰意冷 反义 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信心百倍 英语 have heart failure(to suffer a great shock; to be demoralized; discouraged;
意思解释:拼音 méi jīng dǎ cǎi 注音 ㄇㄟˊ ㄐ一ㄥ ㄉㄚˇ ㄘㄞˇ 解释 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好没意思的。” 例子 就在这样一个昏黑的晚上,我照常没精打彩的回来。鲁迅《彷徨·伤逝》 用法 作定语、状语;指情绪低落。 感情 没精打彩是贬义词。 繁体 沒精打彩 近义 没精打采 反义 神采奕奕 英语 be a cup too low(be yellow about the gills) 俄语 быть в подáвленном состоянии 法语 déprimé(démoralisé)
意思解释:拼音 méi jīng dǎ cǎi 注音 ㄇㄟˊ ㄐ一ㄥ ㄉㄚˇ ㄘㄞˇ 解释 精:精神;采:神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致。形容精神萎靡;不振作、不高兴。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归至怡红院中。” 例子 知道了考试没及格的消息后,我一直没精打采的。 正音 “没”,不能读作“mò”。 辨形 “采”,不能写作“彩”。 辨析 没精打采和“萎靡不振”;都有“精神萎靡”的意思。但没精打采偏重在“一时的精神状态”;多用于人;“萎靡不振”偏重在“长期的精神、神态”;不限用于人。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用于口语。 谜语 乏力 感情 没精打采是中性词。 繁体 没精打採 近义 精疲力竭、精疲力尽 反义 兴高采烈、神采奕奕 英语 be out of heart 俄语 быть в миноре 日语 しょんぼりする,しおれる,元
意思解释:拼音 wěi mǐ bù zhèn 注音 ㄨㄟˇ ㄇ一ˇ ㄅㄨˋ ㄓㄣˋ 解释 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 出处 宋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例子 鲁迅《华盖集 牺牲谟》:“你不要这幺萎靡不振,爬呀!朋友!” 正音 “靡”,不能读作“mí”。 辨形 “振”,不能写作“震”。 辨析 萎靡不振和“没精打采”都有精神萎靡不振作的意思。但萎靡不振偏重在长期的精神状态;而“没精打采”偏重在一时的精神状态。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萎靡不振是贬义词。 近义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反义 朝气蓬勃、神采飞扬 英语 in low spirits 俄语 чувствовать себя подавленным(впасть в прострацию) 德语
意思解释:拼音 wàng zì fěi bó 注音 ㄨㄤˋ ㄗˋ ㄈㄟˇ ㄅㄛˊ 解释 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过分地;菲薄:小看;轻视。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例子 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荪甫从来不肯“妄自菲薄”。(茅盾《子夜》三) 正音 “菲”,不能读作“fēi”;“薄”,不能读作“báo”。 辨形 “妄”,不能写作“忘”。 辨析 妄自菲薄和“自暴自弃”都含有过分看轻自己的意思。但妄自菲薄重在不切实际地过分看轻自己;多指心理状态;语意比较轻;“自暴自弃”重在不知自爱;甘于堕落或落后;既可指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也指行动表现;语意比较重。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 妄自菲薄是贬义词。 近义
意思解释:拼音 wú jīng dǎ cǎi 注音 ㄨˊ ㄐ一ㄥ ㄉㄚˇ ㄘㄞˇ 解释 打:打消;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例子 这时候贾大少爷见人家的条子都已到齐,瞧着眼热,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甚觉无精打采。(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 正音 “采”,不能读作“chǎi”。 辨形 “采”,不能写作“彩”。 辨析 无精打采和“有气无力”都含有精神不振的意思。但无精打采偏重在思想和精神;“有气无力”偏重在形容说话或行动的样子。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谜语 病人 感情 无精打采是贬义词。 繁体 無精打採 近义 有气无力 反义 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英语 down in the hip/hips(dispirited) 俄语 в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灰心丧气 [ huī xīn sàng qì ] ⒈ 因遭遇困难、失败而意志消沉。 例 他灰心丧气地告诉哥哥:“我只有听天由命了!” 英 discouraged; be disappointed; be uttely dishearted; 引证解释 ⒈ 信心失去,意志消沉。 引 吴玉章 《论辛亥革命》三:“一九一〇年 广州 新军起义失败以后,那些领导起义最积极的分子,如 赵声、黄兴 等,因为遭受了很大的损失,都有些灰心丧气了。”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二章:“想到这里,富农灰心丧气地翻身转向墙壁。” 亦作“灰心短气”。 寄生 《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是诚 中国 前途之隐忧,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 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杰黠无所容其跳梁,则惟有灰心短气,随波逐流,仍入於奴隶、妾妇、机器之队中。” 国语辞典 灰心丧气 [ huī xīn sàng qì ] ⒈ 心灰意冷,气馁不振。也作
意思解释:拼音 yào wǔ yáng wēi 注音 一ㄠˋ ㄨˇ 一ㄤˊ ㄨㄟ 解释 耀:炫耀;夸耀;武:武力;扬威:显示威风。炫耀武力;显示威风;也作“扬威耀武”。 出处 元 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俺这唐兵人强马壮,耀武扬威,真个是将勇兵骁也。” 例子 共涛、吞珪船到岛边,耀武扬威,统兵上岸。童威、童猛谨守寨栅,不与交战。(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正音 “耀”,不能读作“yuè”。 辨形 “扬”,不能写作“杨”。 辨析 耀武扬威和“张牙舞爪”都有“威胁人”的意思。但耀武扬威偏重在以武力吓人;“张牙舞爪”偏重在以凶相吓人。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耀武扬威是贬义词。 繁体 燿武揚威 近义 张牙舞爪、飞扬跋扈、作威作福 反义 平易近人、丢盔弃甲、弃甲曳兵 英语 bluff and bluster 俄语 бряцáть оружие
意思解释:拼音 yàng yàng bù lè 注音 一ㄤˋ 一ㄤˋ ㄅㄨˋ ㄌㄜˋ 解释 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出处 《杨家将演义》第40回:“六郎谢恩而退,归至府中,思忆孟良、焦赞,怏怏不乐。” 例子 种怏怏不乐,然犹未深信其言,叹曰:“少伯何虑之过乎?”(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三回)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怏怏不乐是贬义词。 繁体 怏怏不樂 近义 怏怏不悦 反义 洋洋得意 英语 unhappy about something 日语 心(こころ)に不快(ふかい)なことがあってふさぎ込(こ)んでいる
意思解释:拼音 zì yuàn zì yì 注音 ㄗˋ ㄩㄢˋ ㄗˋ 一ˋ 解释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例子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6回:“终日愁眉不展,自怨自艾。” 正音 “艾”,不能读作“ài”。 辨形 “怨”,不能写作“冤”。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自怨自艾是贬义词。 近义 悔不当初、引咎自责 反义 怨天尤人 英语 blame and censure oneself
意思解释:拼音 zì míng dé yì 注音 ㄗˋ ㄇ一ㄥˊ ㄉㄜˊ 一ˋ 解释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赏。鸣:表达;表示。 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鸣得意。” 例子 李欣学习有了进步,便自鸣得意,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 正音 “得”,不能读作“dě”、“děi”。 辨形 “鸣”,不能写作“呜”。 辨析 自鸣得意与“洋洋得意”有别:自鸣得意侧重于形容自我欣赏;“洋洋得意”侧重于形容外部神态。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谜语 蝉 感情 自鸣得意是贬义词。 繁体 自鳴得意 近义 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洋洋得意、踌躇满志、自得其乐、自命不凡 反义 垂头丧气、灰心丧气、心灰意懒 英语 blow one's own trumpet 俄语 самодовольный(самодовольно любовáться собой) 日语 みずから得意(とく
意思解释:拼音 chuí shǒu sàng qì 注音 ㄔㄨㄟˊ ㄕㄡˇ ㄙㄤˋ ㄑ一ˋ 解释 同“垂头丧气”。 出处 《水浒传》第九五回:“乔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正是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例子 [舟次]连不得志于有司,垂首丧气,无以娱其老亲。清·周亮工《送汪舟次游庐山序》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受挫折无精打采。 感情 垂首丧气是贬义词。 繁体 垂首喪氣 近义 垂头丧气
意思解释:拼音 dī shǒu xià xīn 注音 ㄉ一 ㄕㄡˇ ㄒ一ㄚˋ ㄒ一ㄣ 解释 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出处 唐 韩愈《祭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例子 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也不愁姑娘不低首下心的诚服首肯。(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谜语 息 感情 低首下心是贬义词。 近义 低眉顺眼 英语 obsequiously submissive
意思解释:拼音 qì jiǎ yè bīng 注音 ㄑ一ˋ ㄐ一ㄚˇ 一ㄝˋ ㄅ一ㄥ 解释 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例子 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正音 “曳”,不能读作“xiè”。 辨形 “曳”,不能写作“戈”。 用法 联合式;作状语、补语;含贬义。 感情 弃甲曳兵是贬义词。 繁体 棄甲曳兵 近义 抱头鼠窜、丢盔弃甲 反义 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英语 throw away their armour and trail their weapons behind them
意思解释:拼音 wú jīng dǎ cǎi 注音 ㄨˊ ㄐ一ㄥ ㄉㄚˇ ㄘㄞˇ 解释 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言毕,只是长吁短叹无精打彩的,不象往日高兴。” 例子 打过二更他才无精打彩地回到房里。曹禺《北京人》第一幕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精神不振。 感情 无精打彩是中性词。 繁体 無精打彩 近义 无精打采、无精嗒彩 反义 神采奕奕 俄语 быть не в унынии 德语 depriminiert
意思解释:拼音 tà yān zì sàng 注音 ㄊㄚˋ 一ㄢ ㄗˋ ㄙㄤˋ 解释 嗒焉:沮丧的样子。形容若有所失或灰心丧气的心态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灰心。 感情 嗒焉自丧是中性词。 繁体 嗒焉自喪 近义 垂头丧气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没精打彩 [ méi jīng dǎ cǎi ] ⒈ 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引证解释 ⒈ 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引 《红楼梦》第三一回:“王夫人 见 宝玉 没精打彩,也只当是 金釧儿 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 《老残游记》第六回:“﹝ 老残 ﹞洗过脸,买了几根油条当了点心,没精打彩的到街上徘徊些时。” 鲁迅 《彷徨·伤逝》:“就在这样一个昏黑的晚上,我照常没精打彩的回来。” 《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过了几日,那 片云 渐渐的没精塌彩,又渐渐的生起病来。” 茅盾 《子夜》三:“这是 范博文,他那一脸没精打采的神气正不下于这些‘失望’了的当差。” 国语辞典 没精打彩 [ méi jīng dǎ cǎi ] ⒈ 形容情绪低落、精神颓丧,提不起兴致。也作「无精打采」。 引 《红楼梦·第九九回》:「不知道怎么样,这些人都是没精打彩的。」
意思解释:耀武扬威
意思解释:横行霸道 飞扬跋扈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怏怏不乐,怏怏不悦 [ yàng yàng bù lè,yàng yàng bù yuè ] ⒈ 因失望而很不快乐。 例 关公怏怏不乐。——《三国演义》 英 be discontented and unhappy; 国语辞典 怏怏不乐 [ yàng yàng bù lè ] ⒈ 心中郁闷、不高兴的样子。也作「怏怏不悦」。 引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一日,贾秀才邀李生饮酒,李生到来,心下怏怏不乐。」 《隋唐演义·第一九回》:「夫人见非鸩毒,心下安然,又见是同心结子,知太子不忘情,转又怏怏不乐。」 近 闷闷不乐 忽忽不乐 反 得意洋洋 手舞足蹈 洋洋得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唉声叹气 [ āi shēng tàn qì ] ⒈ 见“唉声叹气”。 引证解释 ⒈ 见“唉声叹气”。亦作“唉声嘆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声。 引 《红楼梦》第三三回:“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慾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他不久也回来了,那脸上现了一种惊惶之色,不住的唉声嘆气,我未曾动问他。” 柯云路 《三千万》六:“要纠正时弊,只能靠实际力量,唉声叹气毫无用处。” 国语辞典 唉声叹气 [ āi shēng tàn qì ] ⒈ 因烦闷、伤感等而叹息。也作「唉声叹气」。 例 如:「眼看这个假期因下雨而泡汤,他不禁唉声叹气。」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