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抱不平 [ bào bù píng ] ⒈ 看见不公平的事而感到义愤。 例 他心里替她抱不平。 英 be outraged by an injustice; 引证解释 ⒈ 见他人受不公平待遇而愤慨。 引 清 李玉 《清忠谱·义愤》:“二位相公来得正好, 周爷 被逮,我们众百姓都抱不平!” 川剧《乔老爷奇遇》第七场:“你哥哥仗势力要把 黄小姐 霸占,抱不平我才男扮女解人危难。”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为什么要欢迎呢?因为他确能替平民抱不平,把平民的苦痛告诉大众。” ⒉ 用于自己受不公平待遇而愤慨。 引 清 黄钧宰 《金壶泪墨·离恨天杂记》:“生意殊抱不平,谓苟合私盟尚多容纳,於一妓乎何有,何独於我而严之。” 国语辞典 抱不平 [ bào bù píng ] ⒈ 对别人不平的遭遇感到气愤、愤慨,有抑强扶弱的意思。 引 《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晁思才见得
意思解释:拼音 dǎ bào bù píng 注音 ㄉㄚˇ ㄅㄠˋ ㄅㄨˋ ㄆ一ㄥˊ 解释 在双方争执中;主动介入;帮助受到欺压的人;打击实施强暴者。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 例子 他遇到不公平的事总爱打抱不平。 正音 “打”,不能读作“dá”。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为人出头。 谜语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感情 打抱不平是褒义词。 近义 见义勇为、仗义执言、扶弱抑强 反义 欺软怕硬、见死不救、欺贫重富 英语 defend somebody against an injustice 俄语 застулáться за обиженного 日语 弱い者に味方(みかた)する;義憤に燃えて助太刀(すけだち)する 法语 défendre qn. contre une injustice
意思解释:拼音 lǐ zhí qì zhuàng 注音 ㄌ一ˇ ㄓˊ ㄑ一ˋ ㄓㄨㄤˋ 解释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例子 他理直气壮地陈述了事情的经过。 辨形 “壮”,不能写作“状”。 辨析 理直气壮和“振振有词”;都可形容因自以为理由充分而说话应该气盛。但理直气壮是因为理足而气壮;有时指语言;有时指行动、行为;“振振有词”是有充分的理由;主要是指语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感情 理直气壮是褒义词。 繁体 理直氣壯 近义 振振有词、义正言辞 反义 强词夺理、理屈词穷 英语 be bold and straight 俄语 с чувством своей правоты 日语 道理が充分にあるので意気が盛(さか)んである 德语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打抱不平 [ dǎ bào bù píng ] ⒈ 遇到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例 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红楼梦》 英 help victims of injustice; defend sb. against an injustice; right wrongs and defend innocence; 引证解释 ⒈ 帮助受欺压者打击强横的人。 引 《红楼梦》第四五回:“昨儿还打 平儿,亏你伸得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裡去了?气的我只要替 平儿 打抱不平儿。”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十九回:“其实像他这种爱打抱不平的人,正是十二分看不破。”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一:“他们昨天在城里替一个不相干的家伙打抱不平,跟人打过一架,回来之后还兴高采烈地谈着。” 国语辞典 打抱不平 [ dǎ bào bù píng ] ⒈ 仗义救助被欺压者的行为。 引 《红楼梦·第四五回》:「昨儿还打平儿
意思解释:拼音 zhí yán bù huì 注音 ㄓˊ 一ㄢˊ ㄅㄨˋ ㄏㄨㄟˋ 解释 直率地讲话;毫不隐讳(讳:忌讳;隐讳)。 出处 《晋书 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例子 这倒不必多心,我是个无党无派的人,才敢这样直言不讳。(梁斌《红旗谱》五十二) 正音 “讳”,不能读作“wěi”。 辨形 “讳”,不能写作“违”。 辨析 (一)直言不讳和“直抒己见”;都表示直率地说出来。但直言不讳含有毫不隐瞒的意思;“直抒己见”没有。(二)直言不讳和“无庸讳言”;都含有“有话直说、毫无隐瞒、没有忌讳”的意思。但“无庸讳言”偏重于说话的态度。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谜语 坦率说话;隐瞒售价 感情 直言不讳是褒义词。 繁体 直言不諱 近义 单刀直入、心直口快、直抒己见 反义 旁敲侧击、隐晦曲
意思解释:拼音 bào bù píng 注音 ㄅㄠˋ ㄅㄨˋ ㄆ一ㄥˊ 解释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弱小的一方。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例子 他心里替她抱不平。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通常用于“打”后。 感情 抱不平是中性词。 近义 抱打不平 英语 be outraged by an injustice 俄语 возмущáться не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ью 日语 義憤を感ずる,不平を鳴す 德语 über eine Ungerechtigkeit empǒrt sein 法语 s'indigner d'une injustice
意思解释:拼音 zhàng yì zhí yán 注音 ㄓㄤˋ 一ˋ ㄓˊ 一ㄢˊ 解释 仗义:主持正义。指伸张正义,说公道话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回》:“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直言,救民水火。” 例子 曹禺《怀念老舍先生》:“老舍便挺身而出,仗义直言,敢说敢当。”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敢说话。 感情 仗义直言是中性词。 近义 仗义执言 俄语 сказáть в защиту прáвого делá
意思解释:拼音 zhàng qì zhí shū 注音 ㄓㄤˋ ㄑ一ˋ ㄓˊ ㄕㄨ 解释 仗:依靠,凭借。指坚持正义,毫不隐讳地写出真相。 出处 《陈书·后主纪》:“其有负能仗气,摈压当时,……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 例子 唐·刘知几《史通·直书》:“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仗气直书是中性词。 近义 仗义执言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理直气壮 [ lǐ zhí qì zhuàng ] ⒈ 理由充分,言行因而有气势。 例 只要我们理直气壮,怕他怎的! 英 be in the right and selfconfident; be self-confident on the strength of one's being right; justly and forcefully; speak with compelling argument; 引证解释 ⒈ 理由正大,无所畏惧。 引 《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赵再理 理直气壮,不免将 峯头驛 安歇事情,高声抗辨。” 《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文七爷 道:‘只要我们理直气壮,怕他怎的!’”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二部四:“二魁 和 小凤 也理直气壮,上堂作证。” 国语辞典 理直气壮 [ lǐ zhí qì zhuàng ] ⒈ 理由正大、充分,则气盛而无所畏惧。也作「气壮理直」。 引 《官场现形记·第一七回》:「只要我们理直气壮,怕他怎的?」 《文明小史·第一〇回》:「办捐一事,我是理直气壮的,小小百姓,胆敢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