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道貌岸然 [ dào mào àn rán ] ⒈ 庄重、威严的样子。现多讽刺假装正经、表里不一。 例 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英 artificial outward saintliness; appearance of man of integrity; hypocratical devoteness pose as one of high morals; 引证解释 ⒈ 容色神态庄严的样子。 引 清 龚炜 《巢林笔谈·谒敬亭先生》:“先生道貌岸然,接对谦和。” 今多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鲁迅 《准风月谈·吃教》:“宋 儒道貌岸然,而窃取禅师的语录。” 亦作“道貌儼然”。 巴金 《家》九:“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 ⒉ 容色神态庄严的样子。 引 清 龚炜 《巢林笔谈·谒敬亭先生》:“先生道貌岸然,接对谦和。” 今多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鲁迅 《准风月谈·吃教》:“宋 儒道貌岸然,
意思解释:拼音 bù gǒu yán xiào 注音 ㄅㄨˋ ㄍㄡˇ 一ㄢˊ ㄒ一ㄠˋ 解释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例子 且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正音 “苟”,不能读作“jū”。 辨形 “苟”,不能写作“荀”。 辨析 不苟言笑和“一本正经”;都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可通用。但不苟言笑偏重指“神情、态度庄严;不随便说笑”;“一本正经”偏重指“表情严肃、正经;不嬉皮笑脸”。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表情庄重、严肃。 感情 不苟言笑是中性词。 近义 正襟危坐、老成持重 反义 谈笑风生、油腔滑调 英语 keep one's gravity
意思解释:拼音 dào mào àn rán 注音 ㄉㄠˋ ㄇㄠˋ ㄢˋ ㄖㄢˊ 解释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例子 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 辨形 “岸”,不能写作“安”。 辨析 道貌岸然和“一本正经”;都形容外表正经庄重的样子。不同在于:①道貌岸然偏重在“庄重”;多指神态;“一本正经”;多指表情、脸色;也指神态。②道貌岸然含有“表面上高尚、尊贵、高洁”的意思;实际上都往往道德败坏;灵魂丑恶;“一本正经”一般不能表示这种装模作样;表里截然相反的意思。③“一本正经”含有“很认真”的意思;道貌岸然没有。 用
意思解释:拼音 shì bì gōng qīn 注音 ㄕˋ ㄅ一ˋ ㄍㄨㄥ ㄑ一ㄣ 解释 凡事一定亲自处理。形容办事认真。 出处 唐 张九龄《谢赐大麦面状》:“伏以周人之礼,唯有籍田,汉氏之荐,但闻时果,则未有如陛下严祗于宗庙,勤俭于生人,事必躬亲,动合天德。” 例子 于舅太爷却勤勤恳恳,事必躬亲,于这位外甥的事格外当心。(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正音 “亲”,不能读作“qìng”。 辨形 “躬”,不能写作“公”。 辨析 见“身体力行”。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 奉孝莫辞劳 感情 事必躬亲是褒义词。 繁体 事必躳親 近义 一本正经、身体力行 反义 好吃懒做、游手好闲 英语 attend to everything personally 俄语 всё дéлать самому 日语 なにごとも必ず自分で処理する
意思解释:拼音 yóu zhuǐ huá shé 注音 一ㄡˊ ㄓㄨㄟˇ ㄏㄨㄚˊ ㄕㄜˊ 解释 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 例子 这个人油嘴滑舌的,很使人烦。 正音 “滑”,不能读作“gǔ”。 辨形 “滑”,不能写作“划”。 辨析 见“油腔滑调”。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歇后语 嘴巴上挂油瓶;夜耗子上灯台 谜语 嘴巴上挂油瓶 感情 油嘴滑舌是贬义词。 近义 油腔滑调、虚头滑脑 反义 一本正经 英语 with a glib tongue 俄语 легкомысленные словá 日语 口先(くちさき)がうまくぺらぺらしゃべること
意思解释:拼音 zhèng zhòng qí shì 注音 ㄓㄥˋ ㄓㄨㄥˋ ㄑ一ˊ ㄕˋ 解释 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例子 孙俊英背剪着手,郑重其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正音 “重”,不能读作“chóng”。 辨形 “郑”,不能写作“正”。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谜语 三宝七次下西洋 感情 郑重其事是褒义词。 繁体 鄭重其事 近义 一丝不苟、一板一眼 反义 掉以轻心、敷衍了事、视若等闲 英语 take the matter seriously 德语 in allem Ernst
意思解释:拼音 yì zhèng cí yán 注音 一ˋ ㄓㄥˋ ㄘˊ 一ㄢˊ 解释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例子 法官义正辞严地驳回了他的上诉 正音 “辞”,不能读作“chī”。 辨形 “辞”,不能写作“词”;“严”,不能写作“言”。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宾语;含褒义。 感情 义正辞严是褒义词。 繁体 義正辭嚴 近义 理直气壮、顺理成章、振振有词 反义 莫名其妙、岂有此理、理屈词穷 英语 categorically fairness in principle and sererity in speech 俄语 справедливо по содержáнию,остро по форме
意思解释:拼音 yóu tóu huá nǎo 注音 一ㄡˊ ㄊㄡˊ ㄏㄨㄚˊ ㄋㄠˇ 解释 形容人轻浮油滑;不诚实。 出处 鲁迅《书信集 550 致王志之》:“歌德派拉君之事,我未注意,此君盖法国礼拜六派,油头滑脑,其到中国来,大概确是搜集小说材料。” 例子 江涛在门外头等着,朱老忠走进大门,到门房里投了信。一个油头滑脑的家伙,看了看那封信,拿进去。(梁斌《红旗谱》二十四) 正音 “滑”,不能读作“gǔ”。 辨形 “滑”,不能写作“划”。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歇后语 头上泼勺油 谜语 头上泼勺油 感情 油头滑脑是贬义词。 繁体 油頭滑腦 近义 油腔滑调 反义 待人诚恳 英语 as crooked as a crokscrew 俄语 изворотливый(вёрткий) 法语 rusé(fin)
意思解释:拼音 zuò gǔ zhèng jīng 注音 ㄗㄨㄛˋ ㄍㄨˇ ㄓㄥˋ ㄐ一ㄥ 解释 犹言一本正经。 出处 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五:“陈家驼背子板起面孔,作古正经地说:‘我刚才想了好一阵,一定是那会事情’” 例子 何家二媳妇一面照着念,一面用铅笔在小簿子上作古正经的摹写。周立波《扫盲志异》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方言。 感情 作古正经是中性词。 繁体 作古正經 近义 一本正经
意思解释:拼音 yī bǎn zhèng jīng 注音 一 ㄅㄢˇ ㄓㄥˋ ㄐ一ㄥ 解释 正经:庄重。形容态度很庄重,很规矩。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对事的态度。 感情 一板正经是中性词。 近义 一本正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事必躬亲 [ shì bì gōng qīn ] ⒈ 凡事都亲自去做。 英 see to everything oneself; take care of every single thing personally; 引证解释 ⒈ 凡事一定亲自去做。 引 《后汉书·舆服志上》:“昔者圣人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躬亲其事,身履其勤。” 宋 曾巩 《越州赵公救菑记》:“公於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鉅必躬亲。” 《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于舅太爷 却勤勤恳恳,事必躬亲,于这位外甥的事格外当心。”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四章:“他习惯于事必躬亲,自己不过问总觉得不能放心。” 国语辞典 事必躬亲 [ shì bì gōng qīn ] ⒈ 凡事一定自己亲自去做。 引 《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于舅太爷却勤勤恳恳,事必躬亲,于这位外甥的事,格外当心。」 英语 to attend to everything personally 法语 mettre la main à la pâte pour toutes les
意思解释:形容词
意思解释:油嘴滑舌
意思解释:理直气壮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苟言笑 [ bù gǒu yán xiào ] ⒈ 苟: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稳重、严肃。 例 这位郑伯才君,……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英 be discreet (serious) in speech and manner; 引证解释 ⒈ 后以“不苟言笑”谓态度庄重。 引 《礼记·曲礼上》:“不苟訾,不苟笑。” 清 戴名世 《王烈妇传》:“舍人子及诸孙多与余游,示予以烈妇行状,且曰烈妇性慧而婉,不苟言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那做房官的,我看见他,都是气象尊严,不苟言笑的,那种官派,我一见先就怕了。” 柯岩 《船长》:“船长是个老派的船长,十分严格,每天板着面孔,不苟言笑,穿一身笔挺的制服。” 国语辞典 不苟言笑 [ bù gǒu yán xiào ] ⒈ 不随便说笑。通常用来形容人一板一眼,严肃而不易亲近。 引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