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发宪布令 [ fā xiàn bù lìng ] ⒈ 犹言发号施令。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发号施令。 引 《墨子·尚同下》:“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调兵遣将 [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 ⒈ 调动兵将,进行布置。 例 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水浒传》 英 move troops; ⒉ 进行人员的安排布置。 英 deploy forces; 引证解释 ⒈ 调动兵马,派遣将领。引申为调动布置人力。 引 《水浒传》第六七回:“因是 宋公明 生发背疮在寨中,又调兵遣将,多忙少闲,不曾得见。”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他这样想时,不禁深深地发恨;恨这人那人调兵遣将,预备作战。” 浩然 《艳阳天》第三五章:“屋里的两个年轻人,两个基层干部,他们正在为自己的阶级调兵遣将。” 国语辞典 调兵遣将 [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 ⒈ 调遣士兵,派任将领。指调动部署人力。明·王世贞也作「遣兵调将」。 引 《鸣凤记·第二一出》:「我闻得海上倭贼利害,自去厮杀不成,只是调兵遣将,罚罪赏功而已。」 近 兴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发号出令 [ fā hào chū lìng ] ⒈ 同“发号施令”。 引证解释 ⒈ 同“发号施令”。 引 《礼记·经解》:“发号出令而民説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 《史记·苏秦列传》:“今 赵 之攻 燕 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於 东垣 矣。”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发号出令,云行雨施,可谓妙而无方矣。” 明 李东阳 《重建成都府学记》:“且今之为政者,必有堂宇以为发号出令之地。” 国语辞典 发号出令 [ fā hào chū lìng ] ⒈ 宣布命令。《书经·益稷》「惟动丕应,徯志」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其有举动,发号出令,则天下大应之。」也作「发号布令」、「发号施令」。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发号布令 [ fā hào bù lìng ] ⒈ 同“发号施令”。 引证解释 ⒈ 同“发号施令”。 引 《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国语辞典 发号布令 [ fā hào bù lìng ] ⒈ 宣布命令。也作「发号出令」、「发号施令」。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发号吐令 [ fā hào tǔ lìng ] ⒈ 同“发号施令”。 引证解释 ⒈ 同“发号施令”。 引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发号吐令,则訇若震霆之激响,而不为邪辩改其正。”
意思解释:拼音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注音 ㄉ一ㄠˋ ㄅ一ㄥ ㄑ一ㄢˇ ㄐ一ㄤˋ 解释 调动军队;派遣将领;或是调动、安排人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例子 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七回) 正音 “调”,不能读作“tiáo”;“将”,不能读作“jiāng”。 辨形 “遣”,不能写作“遗”。 辨析 调兵遣将和“兴师动众”;都可表示“调动兵马或动用人力”的意思。不同在于:①调兵遣将含有“派遣将领”;而不含有“大规模出兵”之意;“兴师动众”与之相反;含有“大规模出兵”;不含有“派遣将领”的意思。②当二者的意义引申为“动用人力”时;调兵遣将着眼于“调动安排”;“兴师动众”着眼于“大规模发动。”③“兴师动众”用于否定句式
意思解释:拼音 fā xiàn bù lìng 注音 ㄈㄚ ㄒ一ㄢˋ ㄅㄨˋ ㄌ一ㄥˋ 解释 犹发号施令。 出处 《墨子 尚同下》:“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指挥。 感情 发宪布令是中性词。 繁体 發寰布令 近义 发号施令
意思解释:拼音 sān lìng wǔ shēn 注音 ㄙㄢ ㄌ一ㄥˋ ㄨˇ ㄕㄣ 解释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例子 不准随意占用马路的规定,政府已三令五申,但少数摊贩仍我行我素。 正音 “申”,不能读作“sēn”。 辨形 “申”,不能写作“深”。 辨析 三令五申和“谆谆告诫”都有“劝告;告诫”之意。但三令五申一般是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命令、告诫;态度严肃;具有强制性;而“谆谆告诫”可以是平级平辈人之间的告诫;态度温和;不具有强制性。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歇后语 八个老汉划拳 谜语 八个老汉划拳 感情 三令五申是褒义词。 近义 发号施令、千叮万嘱 反义 敷衍了事 英语 repeated orders and injunctions 俄语 неоднокрáтно укáзывать
意思解释:拼音 yí zhǐ qì shǐ 注音 一ˊ ㄓˇ ㄑ一ˋ ㄕˇ 解释 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出处 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例子 他颐指气使,心狠手辣。(林平《从夏三虫说开去》) 正音 “颐”,不能读作“yǐng”。 辨形 “颐”,不能写作“颐”。 辨析 见“发号施令”。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颐指气使是贬义词。 繁体 頤指氣使 近义 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神气活现 反义 唯唯诺诺、低三下四、奴颜婢膝 英语 order people about with only a tilt of the chin and without speaking arrogant airs 俄语 помыкать(высокомерно) 法语 se faire obéir au doigt et à l'oeil
意思解释:拼音 zhǐ huī ruò dìng 注音 ㄓˇ ㄏㄨㄟ ㄖㄨㄛˋ ㄉ一ㄥˋ 解释 指挥调度;似有定局(若:好像;定:定局)。形容从容不迫;很有把握。 出处 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例子 他刚刚坐定,这一大群人已经跟了进来,用各种阿谀逢迎的言词称颂他神机妙算,“指挥若定”。(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指挥若定是褒义词。 繁体 指揮若定 近义 胸有成竹、心中有数、稳操胜券 反义 手忙脚乱、心中无数 英语 be perfectly calm and collected in commanding the army
意思解释:拼音 shī mìng fā hào 注音 ㄕ ㄇ一ㄥˋ ㄈㄚ ㄏㄠˋ 解释 发布号令。 出处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选贤建戚,则宅之于茂典;施命发号,必酌之于故实。”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施命发号是中性词。 繁体 施命發號 近义 发号施令、施号发令
意思解释:拼音 fā hào tǔ lìng 注音 ㄈㄚ ㄏㄠˋ ㄊㄨˇ ㄌ一ㄥˋ 解释 发:发布;号:号令;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发号吐令,则訇若雷霆之激响,而不为邪辨改其正。”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指挥。 感情 发号吐令是中性词。 繁体 發號吐令 近义 发号施令、发号出令、发号布令
意思解释:拼音 fā hào chū lìng 注音 ㄈㄚ ㄏㄠˋ ㄔㄨ ㄌ一ㄥˋ 解释 发:发布;号:号令;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 例子 明·李东阳《重建成都府学记》:“且今之为政者,必有堂宇以为发号出令之地。”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指挥。 感情 发号出令是中性词。 繁体 發號出令 近义 发号施令、发号吐令、发号布令 英语 issue orders
意思解释:拼音 fā hào bù lìng 注音 ㄈㄚ ㄏㄠˋ ㄅㄨˋ ㄌ一ㄥˋ 解释 发:发布;号:号令;布:发布;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出处 战国·卫·吴起《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指挥。 感情 发号布令是中性词。 繁体 發號布令 近义 发号施令、发号吐令、发号出令 英语 order people about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施 字组词 命 字组词 发 字组词 号 字组词
意思解释:形容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