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发号施令 [ fā hào shī lìng ] ⒈ 发布命令;指挥。 引证解释 ⒈ 发命令,下指示。 引 《书·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淮南子·道应训》:“发号施令,师未合而敌遁,此将军之威也。” 唐 李白 《明堂赋》:“发号施令,采时顺方。” 明 宋濂 《扶宗宏辨禅师育王裕公生塔之碑》:“洪武 元年,上即皇帝位,发号施令,雷动云合。”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我有什么权利,向连长和同志们发号施令?” 巴金 《怀念烈文》:“鲁迅 先生从来不发号施令,也不向谁训话,可是我们都尊重他的意见。” 国语辞典 发号施令 [ fā hào shī lìng ] ⒈ 宣布命令。也作「发号布令」、「发号出令」 引 《书经·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淮南子·原道》:「夫能理三苗,朝羽民,徙裸国,纳肃慎,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者
意思解释:拼音 fā hào shī lìng 注音 ㄈㄚ ㄏㄠˋ ㄕ ㄌ一ㄥˋ 解释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出处 《尚书 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例子 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毛泽东选集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正音 “号”,不能读作“háo”。 辨形 “施”,不能写作“司”。 辨析 发号施令和“颐指气使”都含有“指挥别人”的意思;但发号施令偏重于“指挥”;可表示“发布具体的命令”;很常用;并多用于口语;“颐指气使”偏重于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使用较少;仅用于书面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挥泪斩马谡 感情 发号施令是贬义词。 繁体 發號施令 近义 调兵遣将、指挥若定 反义 线抽傀儡 英语 order people about(
意思解释:拼音 mù shǐ yí lìng 注音 ㄇㄨˋ ㄕˇ 一ˊ ㄌ一ㄥˋ 解释 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 出处 《新唐书 王翰传》:“家畜声伎,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 例子 你不能目使颐令命令别人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自命尊贵。 感情 目使颐令是中性词。 繁体 目使頤令 近义 目指气使 英语 give orders by moving one's chin or by snorting
意思解释:拼音 mù zhǐ qì shǐ 注音 ㄇㄨˋ ㄓˇ ㄑ一ˋ ㄕˇ 解释 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指使人。形容态度骄横傲慢。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例子 元·吴亮《劝忍百箴》:“生杀予夺,目指气使,万夫胁息,不敢仰视。”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感情 目指气使是贬义词。 繁体 目指氣使 近义 目指颐令 反义 谦虚谨慎 英语 give order by look or glance
意思解释:拼音 shèng qì líng rén 注音 ㄕㄥˋ ㄑ一ˋ ㄌ一ㄥˊ ㄖㄣˊ 解释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 清 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例子 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正音 “盛”,不能读作“chéng”。 辨形 “盛”,不能写作“胜”。 辨析 盛气凌人和“咄咄逼人”多形容人气势汹汹;但盛气凌人偏重于“盛气”;只表现在人的表情上;“凌”形容欺侮别人;“咄咄逼人”应用范围广;可指人的气焰、语言等方面;“逼”形容逼迫别人。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大怒伤身体 感情 盛气凌人是贬义词。 繁体 盛氣凌人 近义 目中无人、盛气临人 反义 谦虚
意思解释:拼音 zhǐ gāo qì yáng 注音 ㄓˇ ㄍㄠ ㄑ一ˋ 一ㄤˊ 解释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例子 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闻一多《复古的空气》) 辨形 “趾”,不能写作“指”、“志”;“扬”,不能写作“阳”。 辨析 见“踌躇满志”。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歇后语 大雁飞东南;孔夫子上树;树顶奏唢呐 谜语 树顶奏唢呐 感情 趾高气扬是贬义词。 繁体 趾高氣揚 近义 不可一世、得意忘形、目空一切 反义 妄自菲薄、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英语 go to one's head(to be made vain or conceited by success; hold one's high; hold one's head high; be on one's high horse ) 俄语 горделивый(с горделивым видом) 日语 鼻息(はないき)が
意思解释:拼音 yí zhǐ fēng shǐ 注音 一ˊ ㄓˇ ㄈㄥ ㄕˇ 解释 犹言颐指气使。 出处 《元典章·户部二·使臣》:“累年以来,朝廷使臣以致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内外诸衙门一切出使臣人等,每到外路,挟恃威势,颐指风使,外路官司抑曲将迎,恐咈其意。”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态度傲慢。 感情 颐指风使是贬义词。 繁体 頤指風使 近义 颐指气使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目使颐令 [ mù shǐ yí lìng ] ⒈ 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 引证解释 ⒈ 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参见“目指气使”。 引 《新唐书·王翰传》:“家畜声伎,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 国语辞典 目使颐令 [ mù shǐ yí lìng ] ⒈ 支使人时,不屑说话,只用目光与动下巴示意。形容极其骄傲威风的样子。 引 《新唐书·卷二〇二·文艺传中·王翰传》:「家畜声伎,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 近 目指气使 颐指气使
意思解释:颐指气使 目使颐令
意思解释:形容词
意思解释:颐 字组词 指 字组词 风 字组词 使 字组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