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反水 [ fǎn shuǐ ] ⒈ 〈方〉:反叛;投诚敌方。 英 turn traitor; turn one's coat; go over to the enemy; 引证解释 ⒈ 叛变。 引 茅盾 《动摇》十:“县长受有密令,要解散党部,工会和农会;已经派警备队下乡捉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又要反水了,正月来的账,要打总的算一算呢!”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十三章:“他们的前任 江西 督军,反水过来当了军长的 方本仁,在一起挤过浮桥时,一家伙跌下了水。” ⒉ 反攻倒算。 引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六章:“对,我们决不能让他们反水。”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倒戈 [ dǎo gē ] ⒈ 军队投降敌人反过来打自己人。 例 前徒倒戈,击于后以北。——《书·武成》 英 change sides in a war; transfer one's allegiance; 引证解释 ⒈ 放下武器。指投降敌方。 引 唐 鱼玄机 《浣纱庙》诗:“一双笑靨纔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 《三国演义》第六二回:“却説 玄德 立起免死旗,但 川 兵倒戈卸甲者,并不许杀害。” 茅盾 《子夜》二:“日本 报上还说某人已经和北方默契,就要倒戈!” ⒉ 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 引 《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⒊ 倒拖武器。指军队败逃。 引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劲鋭望尘而冰泮,征人倒戈而奔忙。” 《三国演义》第一回:“众贼见 程远志 被斩,皆倒戈而走。” 清 黄遵宪 《过安南西贡有感》诗之三:“不信王师倒戈退,翻将化外弃南天。” ⒋ 把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背叛 [ bèi pàn ] ⒈ 背离叛变。 例 他背叛了原来的阶级。 英 betray; forsake; 引证解释 ⒈ 背离叛变。 引 《荀子·解蔽》:“故以贪鄙、背叛、争权而不危辱灭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之也。” 《汉书·元帝纪》:“匈奴 郅支单于 背叛礼义。”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边兵背叛,京师骚然。”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然其死者若愚,其囚者若活,而其輒去者若背叛,非忠也。”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最优秀的最真诚的不肯自己背叛自己的光明理想的分子,始终是要坚决的走上真正革命的道路的。” 袁鹰 《深深的怀念》:“什么时候忘记长征,忘记革命先辈洒鲜血、抛头颅的伟大业绩,那就意味着对革命的背叛。” 国语辞典 背叛 [ bèi pàn ] ⒈ 违背、反叛。也作「悖叛」、「倍畔」。 引 《后汉书·卷一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反抗 [ fǎn kàng ] ⒈ 反对并抵抗。 例 反抗精神。 反抗敌人。 反抗压迫。 英 revolt; resist; 引证解释 ⒈ 用行动反对;抵抗。 引 邹鲁 《福建光复》:“联络社团,反抗秕政,以激发民气,则以 林斯琛 等所办之社会办事处为中心。” 鲁迅 《书信集·致刘炜明》:“黑暗之极,无理可说,我自有生以来,第一次遇见。但我是还要反抗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这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独立的。”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五章:“我就把那个白人拖倒在通道上,这是我第一次敢于反抗一个白人。” 国语辞典 反抗 [ fǎn kàng ] ⒈ 抵抗外力压迫。 例 如:「反抗暴政」。 近 抵抗 抵拒 抗拒 反 服从 投降 投诚 屈服 顺服 顺从 遵从 压制 英语 to resist, to rebel 德语 sich widersetzen, Widerstand (V) 法语 résister à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抗争 [ kàng zhēng ] ⒈ 对抗斗争;抗议争辩。 英 make a stand against; resist; 引证解释 ⒈ 抗议争辩;对抗斗争。 引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即给以反响或抗争。” 沙汀 《淘金记》十五:“她深深感觉到,到了目前,事情已经不是哭和闹所能解决的了。摆在面前的将是一种艰险的抗争。” 国语辞典 抗争 [ kàng zhēng ] ⒈ 对不满意的措施或意见,极力抗拒,争取对方同意自己的要求。 例 如:「对这件事,我必须据理抗争。」 近 反抗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叛变 [ pàn biàn ] ⒈ 背叛自己的阶级或集团而采取敌对行动或投到敌对的一方去。 例 叛变投敌。 英 turn traitor; 引证解释 ⒈ 背叛自己的阶级或集团而采取敌对行动或投到敌对的一方去。 引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六:“隔不两天才在报上看见,他已经叛变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二章:“开始敌人也想用对待 戴愉 的方法来对待 卢嘉川,争取他叛变投降。” 国语辞典 叛变 [ pàn biàn ] ⒈ 脱离原来的组织或集团而采取敌对的行动。 例 如:「敌方军队已叛变了。」 近 背叛 变节 哗变 反 归附 归顺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叛逆 [ pàn nì ] ⒈ 背叛。 例 公然叛逆。 英 rebel against; revolt against; ⒉ 有背叛行为的人。 例 封建礼教的叛逆。 英 rebel; 引证解释 ⒈ 背叛。 引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 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 宋 苏辙 《汉景帝》:“吴王 濞 世子来朝,与帝博而争道,帝怒,以博局提杀之, 濞 之叛逆势激於此。” 茅盾 《三人行》:“不论你取了怎样的方式,不论你是公然决裂或是不忠实,在性质上,你这行动总是叛逆,总是反抗。” ⒉ 有背叛行为的人。 引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东诛叛逆,全军独尅。” 《南史·江淹传》:“奉天子而伐叛逆。” 元 耶律楚材 《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之一:“本图服叛逆,何止翦譸张。” 郁达夫 《瓢儿和尚》:“因而近朱者,便都是乱党,不白的,自然也尽成了叛逆。” 国语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起义 [ qǐ yì ] ⒈ 仗义起兵。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指显露文意。 引证解释 ⒈ 仗义起兵。 引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平阳公主 闻 高祖 起义 太原,乃於 鄠 司竹园 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 ⒉ 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插翅也飞不过来了,除非起义,投降,或是做俘虏,他们别想过来了。’” 引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萧队长 接着说道:‘“中央军” ⒊ 指显露文意。 引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一曰微而显,文见於此,而起义在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九·富字义非》:“《礼记·祭义》註曰:‘臣能世禄曰富’,未尝以‘田’字起义。” 国语辞典 起义 [ qǐ yì ] ⒈ 为正义而起兵。 引 《三国演义·第一回》:「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反 镇压 ⒉ 作文时,树立一义以发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投降 [ tóu xiáng ] ⒈ 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向对方屈服。 例 命令军队投降。 英 surrender; capitulate; 引证解释 ⒈ 停止抵抗,向对方屈服。 引 唐 陆贽 《放淮西生口归本贯敕》:“其投降人等,权於诸州县安置者,亦任各从所适。” 辽 懿德皇后 《伏虎林应制》诗:“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明 唐顺之 《为擒获溃兵及奸细事疏》:“餘党怜其被脇,既已投降,悉从轻典,理合题知。” 梁斌 《播火记》四八:“为了革命,流血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投降与屈辱!” 国语辞典 投降 [ tóu xiáng ] ⒈ 停止抵抗,向对方降顺。 引 《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才经数合,只见樊爱能、何徽两个引取马军先走,右军溃散,只留步军千余人,尽解甲走诣北汉主军前投降。」 《三国演义·第二回》:「朱俊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造反 [ zào fǎn ] ⒈ 同处于统治或支配地位的个人或集团抗衡,试图推翻之。 英 rebel; revolt; ⒉ 反叛行为。 英 muting; 引证解释 ⒈ 发动叛乱,采取反抗行动。 引 《前汉书平话》卷上:“陈豨 造反,多因为寡人与 陈豨 军屯衣甲器物,是他 韩信 执用的物件,以此上仇寡人之寃。”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妖人赵古元》:“古元 造反,窥伺神器。乃改其名曰 赵赶朱,意且将图革命。”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妈妈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 国语辞典 造反 [ zào fǎn ] ⒈ 叛乱。 引 《三国演义·第九回》:「臣等特来报雠,非敢造反。」 《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一般各有职业,那有工夫造反?」 近 叛逆 反叛 反抗 抗争 ⒉ 戏称小孩胡闹。 例 如:「老师不在,你们就造反啦!」 英语 to rebel, to revol
意思解释:反抗 (词语)反抗,读音fǎn kàng,汉语词语,指抵抗、反对。 基本解释 反抗 fǎnkàng [revolt;resist]反对并抵抗 反抗精神 反抗敌人 反抗压迫 辞典解释 反抗fǎnkàngㄈㄢˇㄎㄤˋ 抵抗外力压迫。 如:「反抗暴政」。 近义词 抵抗,抵拒,抗拒 反义词 服从,投降,投诚,屈服,顺服,顺从,遵从,压制 英语toresist,torebel 德语sichwidersetzen,Widerstand(V) 法语résisterà 网络解释 反抗(词语) 反抗,读音fǎnkàng,汉语词语,指抵抗、反对。
意思解释:起义 (美国2001年克洛耶·塞维妮主演电影)《起义》是由乔恩·阿夫内执导的战争片,克洛耶·塞维妮、唐纳德·萨瑟兰参加演出。 《起义》讲述了2战时期犹太人为了反抗暴力进行的一次武装行动的故事。 起义 (词语)起义,指仗义起兵;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语出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平阳公主闻高祖起义太原,乃於鄠司竹园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 基本解释 仗义起兵。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指显露文意。 辞典解释 起义qǐyìㄑㄧˇㄧˋ 为正义而起兵。 《三国演义.第一回》:「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反义词 镇压 作文时,树立一义以发其凡。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 网络解释 起义(美国2001年克洛耶·塞维妮主演电影) 《起义》是由乔恩·阿夫内执导的战
意思解释:基本解释 网络解释
意思解释:造反 (歌曲)《八卦神探》主题曲。 造反 (词语)造反,指民间对武装暴动、谋反的俗称。 基本解释 造反 zofǎn (1)[rebel;revolt]∶同处于统治或支配地位的个人或集团抗衡,试图推翻之 (2)[muting]∶反叛行为 辞典解释 造反zàofǎnㄗㄠˋㄈㄢˇ 叛乱。 《三国演义.第九回》:「臣等特来报雠,非敢造反。」 《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一般各有职业,那有工夫造反?」 近义词 叛逆,反叛,反抗,抗争 戏称小孩胡闹。 如:「老师不在,你们就造反啦!」 英语torebel,torevolt 德语Rebell(S),Revolte(S),rebellieren(V),agitatorisch(Adj),rebellisch(Adj) 法语révolte,révolter,soulèvement,rebeller(se),rébellion,fronde 网络解释 造反(歌曲) 《八卦神探》主题曲。 造反(词语) 造反,指民间对武装暴动、谋反的俗称。
意思解释:抗争 (中文词汇)抗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kàng zhēng,意思是对抗斗争;抗议争辩。 基本解释 抗争 kngzhēng [makeastandagainst;resist]对抗斗争;抗议争辩 辞典解释 抗争kàngzhēngㄎㄤˋㄓㄥ 对不满意的措施或意见,极力抗拒,争取对方同意自己的要求。 如:「对这件事,我必须据理抗争。」 近义词 反抗 网络解释 抗争(中文词汇) 抗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kàngzhēng,意思是对抗斗争;抗议争辩。
意思解释:背叛 (汉语词语)背叛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bèi pàn,意思是背离叛变,是对自己原来信仰的一种离开,是背弃的道德的约束,叛离了大众的利益,对自己做出的承诺的一种不实现,不兑现的表现。 基本解释 背叛 bipn [betray;forsake]背离叛变 他背叛了原来的阶级 辞典解释 背叛bèipànㄅㄟˋㄆㄢˋ 违背、反叛。《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秦始皇作阿房宫而殃及其子,天下背叛,二世而灭。」也作「悖叛」、「倍畔」。 近义词 背离,叛逆,叛离,倒戈,违背 英语tobetray 德语verraten,betrügen(V) 法语trahir 网络解释 背叛(汉语词语) 背叛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bèipàn,意思是背离叛变,是对自己原来信仰的一种离开,是背弃的道德的约束,叛离了大众的利益,对自己做出的承诺的一种不实
意思解释:叛变 (词语)叛变,汉语词语,同类词有叛衍、叛逃、叛违、叛离等。 基本解释 叛变 pnbin [turntraitor]背叛自己的阶级或集团而采取敌对行动或投到敌对的一方去 叛变投敌 辞典解释 叛变pànbiànㄆㄢˋㄅㄧㄢˋ 脱离原来的组织或集团而采取敌对的行动。 如:「敌方军队已叛变了。」 近义词 背叛﹑变节﹑哗变 反义词 归附﹑归顺 网络解释 叛变(词语) 叛变,汉语词语,同类词有叛衍、叛逃、叛违、叛离等。
意思解释:作乱 作乱,拼音zuò luàn,汉语词汇,意指发动叛乱,暴乱。 基本解释 作乱 zulun [stageanarmedrebellion]发动叛乱;暴乱 辞典解释 作乱zuòluànㄗㄨㄛˋㄌㄨㄢˋ 兴乱造反。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三国演义.第五回》:「今董卓作乱,天下诸侯,共往诛之。」 近义词 反叛 反义词 平乱,守法 网络解释 作乱 作乱,拼音zuòluàn,汉语词汇,意指发动叛乱,暴乱。
意思解释:叛逆 (汉语词汇)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比如孩子违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基本解释 叛逆 pnn (1)[rebelagainst;revoltagainst]∶背叛 公然叛逆 (2)[rebel]∶有背叛行为的人 封建礼教的叛逆 辞典解释 叛逆pànnìㄆㄢˋㄋㄧˋ 有背叛行为的人。 《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便去寻代书写下一张出首叛逆的呈子,带在身边,到大街上一路书店问去。」 《文明小史.第三六回》:「没到东洋的时节,心中就犯恶那班学生,骂他们都是叛逆。」 背叛作乱。 如:「叛逆分子」。 近义词 背叛﹑反叛﹑造反 英语torebel,torevolt,arebel 德语rebellier
意思解释:倒戈 早在核弹之前统帅们就把“不战而屈人之兵”视为至高境界。敌方临阵倒戈因此成为梦寐以求的好事。中国最早的记录似乎出于牧野之战。周武王兵临朝歌,两军未交,纣王的乌合之众就掉转戈头,“为王前驱”。倒戈一词就从这时出壳了。 基本解释 倒戈 dǎogē [changesidesinawar;transferone'sallegiance]军队投降敌人反过来打自己人 前徒倒戈,击于后以北。《书武成》 辞典解释 倒戈dàogē (又音)dǎogéㄉㄠˋㄍㄜ(又音)ㄉㄠˇㄍㄜˊ 军队背叛,反戈相向。 《书经.武成》:「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三国演义.第一回》:「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 近义词 背叛,反叛 英语tochangesidesinawar,turncoat 德语dieSeitenwechseln,insfeindlicheLageübergehen,zumFeinüberlaufen(V) 法语changerdecampdansuneguerre,retournersaveste 网络解释 倒戈
意思解释:反水 反水:词语 反水:狼人杀术语 反水 (词语)反水,指反叛;背叛,投向敌方;变卦,不履行原约定。 基本解释 反水 fǎnshuǐ [turntraitor;turnone'scoat;goovertotheenemy]〈方〉∶反叛;投诚敌方 网络解释 反水 反水:词语 反水:狼人杀术语 反水(词语) 反水,指反叛;背叛,投向敌方;变卦,不履行原约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