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感化 [ gǎn huà ] ⒈ 用言行的影响,使人受感动而逐渐转变。 例 用党的政策感化失足青年。 英 influence sb. to better way of life; convert; ⒉ 跟外界接触而动心。 例 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鲁迅《故乡》 英 get worked up; 引证解释 ⒈ 用言行感动人,使之转变。 引 《后汉书·陈禅传》:“禪 於学行礼,为説道义以感化之。单于怀服,遗以胡中珍货而去。”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王紫微广之 曰:‘仰以事君……俯以临民,必先誥诫号令,感化人情,而使下见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果然是个不孝之子,也应该设法感化他。”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 国语辞典 感化 [ gǎn huà ] ⒈ 感动他人,使
意思解释:感化 感化,汉语词汇。 拼音: gǎnhuà 释义:用言语和行动去感动和改变一个人, 使其人性变善。 对心灵施加影响,扫除迷惑,安抚创伤,引导内心的积极力量,塑造恰当的行为模式,维护尊严,让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感:是接受外在的信息。化:是内在的转化。感与化互相作用,相互影响。 基本解释 感化 gǎnhu (1)[influencesb.tobetterwayoflife;convert]∶用言行的影响,使人受感动而逐渐转变 用党的政策感化失足青年 (2)[getworkedup]∶跟外界接触而动心 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鲁迅《故乡》 辞典解释 感化gǎnhuàㄍㄢˇㄏㄨㄚˋ 感动他人,使变化气质、弃恶从善。 《三国演义.第二回》:「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这件事可小可大,果然是个不孝之子,也应该设法感化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