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掣襟露肘 [ chè jīn lù zhǒu ] ⒈ 犹捉衿见肘。比喻顾此失彼,处境困难。参见:捉衿见肘。 国语辞典 掣襟露肘 [ chè jīn lù zhǒu ] ⒈ 拉整衣襟,即露出手肘。形容处境的困窘。也作「掣襟肘见」。 引 《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掣:牵拉;襟:衣襟。指捉襟见肘。形容身陷困境、窘迫不堪。
意思解释:拼音 chè jīn lù zhǒu 注音 ㄔㄜˋ ㄐ一ㄣ ㄌㄨˋ ㄓㄡˇ 解释 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 例子 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贫寒。 感情 掣襟露肘是贬义词。 近义 捉襟见肘 英语 be on one's uppers(be out at elbows)
意思解释:拼音 gù cǐ shī bǐ 注音 ㄍㄨˋ ㄘˇ ㄕ ㄅ一ˇ 解释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例子 对于工作,要从全局着眼,不可顾此失彼。 辨形 “顾”,不能写作“固”。 辨析 “顾此失彼”和“捉襟见肘”;都有“仓促窘迫;难于应付”的意思。但“顾此失彼”偏重于“穷于应付”;“捉襟见肘”偏重于窘迫;并常用于形容经济困难;穿得破烂或物资奇缺。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能兼顾。 歇后语 一手扪三蟹;一只手吹笛子;扶起篱笆倒了墙 谜语 按下葫芦起了瓢 感情 顾此失彼是中性词。 繁体 顧此失彼 近义 捉襟见肘 反义 面面俱到 英语 attend to one thing an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顾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⒈ 两者不能同时兼顾。 例 钱粮输纳,必有定限,……限有定而百姓闲时办银,逢限上纳,无顾此失彼之虑。——清·黄六鸿《钱谷比限》 英 take one into consideration to the neglect of the other; attend to one thing and lose sight of another; 引证解释 ⒈ 顾了这个,失了那个。形容未能全面照顾。 引 明 张居正 《请重修<大明会典>疏》:“今两朝实録,尚未告成,披閲校正,日不暇给,若復兼修会典,未免顾此失彼。”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官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近日所出单行本,浩如烟海,其中非无佳构;然閲者因限於貲而顾此失彼者有之。” 国语辞典 顾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⒈ 注意这个却忽略了那个。指不能全面兼顾。也作「顾三不顾四」、「顾一不顾二」。 引 《东周
意思解释:拼音 nà jù zhǒng jué 注音 ㄋㄚˋ ㄐㄨˋ ㄓㄨㄥˇ ㄐㄩㄝˊ 解释 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出处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用法 作定语;指生活贫困。 感情 纳屦踵决是贬义词。 繁体 納屨踵决 近义 捉襟见肘、纳履踵决 英语 be down at the heels
意思解释:拼音 pí yú bēn mìng 注音 ㄆ一ˊ ㄩˊ ㄅㄣ ㄇ一ㄥˋ 解释 疲:疲乏;劳累;奔命:奉命奔走。原指因奉命到处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尽。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例子 彼方支吾未暇,而吾率步兵乘高而进,声东击西,形此而出彼,乘卒初锐而用之,彼亦疲于奔命矣。(宋 陈亮《酌古论 先主》) 正音 “奔”,不能读作“bèn”。 辨形 “于”,不能写作“与”。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感情 疲于奔命是贬义词。 繁体 疲於奔命 近义 马不停蹄、席不暇暖、四处奔波 反义 优游自在、悠闲自得 英语 be tired from running around 俄语 измáтывать силы 日语 奔命(ほんめい)に疲れる 德语 immer auf den
意思解释:拼音 qiān yī zhǒu jiàn 注音 ㄑ一ㄢ 一 ㄓㄡˇ ㄐ一ㄢˋ 解释 谓牵动一下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不蔽体。语本《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出处 语出《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例子 牵衣肘见,步雪履穿。唐·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 用法 作定语、状语;形容贫穷。 感情 牵衣肘见是中性词。 繁体 牽衣肘見 近义 捉襟见肘
意思解释:拼音 rù bù fū chū 注音 ㄖㄨˋ ㄅㄨˋ ㄈㄨ ㄔㄨ 解释 敷:足够;出:支出。收入的不够开支的。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例子 他家人口太多,收入少,常常入不敷出。 正音 “敷”,不能读作“fù”。 辨形 “敷”,不能写作“付”。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经济困难。 歇后语 吃瓜籽上厕所;坐马桶嗑瓜子 谜语 坐马桶嗑瓜子 感情 入不敷出是贬义词。 近义 捉襟见肘 反义 绰绰有余 英语 live beyond one's salary 俄语 доходы не покрывáют расходы 日语 収支(しゅうし)相償(あいつぐな)わない 德语 die Einnahmen kǒnnen die Ausgaben nicht decken 法语 les recettes ne couvrent pas les dépenses
意思解释:拼音 yī bù bì tǐ 注音 一 ㄅㄨˋ ㄅ一ˋ ㄊ一ˇ 解释 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体,食不充口。” 例子 衣不蔽体、家里正在愁吃愁穿的农民望了这群不知稼穑艰难的人们一眼,一句话也没说。(秦牧《土地》)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生活贫困。 感情 衣不蔽体是中性词。 繁体 衣不蔽軆 近义 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衣不布体 反义 锦衣玉食 俄语 ходить в лохмотьях(одетый в рубище) 法语 être déguenillé, loqueteux(être vêtu de guenilles,de hai'lons)
意思解释:拼音 yī shān lán lǚ 注音 一 ㄕㄢ ㄌㄢˊ ㄌㄩˇ 解释 衣服破破烂烂(褴褛:破烂)。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例子 你看吧,衣衫褴褛的饥民们冻得缩着肩膀,守候在庄稼院的街门口。柳青《创业史》第一部 正音 “褴”,不能读作“làn”。 辨形 “褴褛”,不能写作“篮屡”。 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衣衫褴褛是贬义词。 繁体 衣衫襤襤 近义 捉襟见肘、鹑衣百结、衣不蔽体、衣敝履穿、破衣烂衫 反义 腰缠万贯、丰衣足食、衣冠楚楚 英语 be shabby in dress 俄语 лохмотья(отрепья) 日语 ぼろをまとう 德语 in Lumpen gehüllt
意思解释:拼音 yín chī mǎo liáng 注音 一ㄣˊ ㄔ ㄇㄠˇ ㄌ一ㄤˊ 解释 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我们只吃一分口粮,哪里会有多少钱?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例子 自从有了孩子后,寅吃卯粮,生活更加困难了。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谜语 老虎食百草 感情 寅吃卯粮是贬义词。 繁体 寅喫夘糧 近义 入不敷出、寅支卯粮 反义 绰有余裕 英语 deficit spending(eat one's corn in the blade; Count the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worm; eat next year's food this year)
意思解释:拼音 yī pín rú xǐ 注音 一 ㄆ一ㄣˊ ㄖㄨˊ ㄒ一ˇ 解释 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例子 当时父亲赤手空拳出来做官,家里一贫如洗。(邹韬奋《我的母亲》) 正音 “洗”,不能读作“xiǎn”。 辨形 “贫”,不能写作“贪”。 辨析 一贫如洗和“一无所有”;都指“什么也没有”;但“一无所有”语义较广;可以用在每个方面;一贫如洗只能用在形容贫穷的程度上。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其贫穷。 谜语 嘴巴一张,看得见肚肠 感情 一贫如洗是中性词。 繁体 一貧如洗 近义 一无所有、家徒四壁、一寒如此 反义 荣华富贵、腰缠万贯、丰衣足食 英语 so very poor as though everything has been washed away by a flood 俄语 обездоленный(гол как сок
意思解释:拼音 yìng jiē bù xiá 注音 一ㄥˋ ㄐ一ㄝ ㄅㄨˋ ㄒ一ㄚˊ 解释 暇。空闲。风景好看;东西好而多;看不过来;或人、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应付。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例子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 正音 “应”,不能读作“yīng”。 辨形 “暇”,不能写作“假”。 辨析 见“目不暇接”。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应接不暇是褒义词。 繁体 應接不暇 近义 目不暇接 反义 应付裕如 英语 be too busy with seeing guests 俄语 не в состоянии спрáвиться 日语 応接(おうせつ)にいとまがない 德语 zu viel sein,als daβ man alles übernehmen kǒnnte(überfordert sein) 法语 ne pas arriver à servir tout le monde(ne pas savoir où donner de la tête)
意思解释:拼音 zhǒng jué zhǒu xiàn 注音 ㄓㄨㄥˇ ㄐㄩㄝˊ ㄓㄡˇ ㄒ一ㄢˋ 解释 踵:脚后跟,伢指鞋后跟;决:裂开。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来,拔一拔鞋,脚后跟露了出来。形容非常贫穷。 出处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非常贫穷。 感情 踵决肘见是贬义词。 繁体 踵决肘見 近义 捉襟见肘
意思解释:拼音 zuǒ zhī yòu chù 注音 ㄗㄨㄛˇ ㄓ 一ㄡˋ ㄔㄨˋ 解释 射箭时左手支撑;右手弯曲。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绌:屈;不足)。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例子 鲁迅《南腔北调集 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不过因为急促的变化,苦心的躲闪,弄得左支右绌。” 正音 “绌”,不能读作“chū”。 辨析 左支右绌与“捉襟见肘”有别:左支右绌侧重于形容困境;“捉襟见肘”侧重于形容窘态。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左支右绌是贬义词。 繁体 左支右絀 近义 捉襟见肘、东扶西倒、挖肉补疮 反义 尽如人意、左右逢源 英语 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cover the expenses(be unable to cope with a situation; be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s)
意思解释:拼音 lǚ chuān zhǒng jué 注音 ㄌㄩˇ ㄔㄨㄢ ㄓㄨㄥˇ ㄐㄩㄝˊ 解释 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出处 《庄子 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感情 履穿踵决是贬义词。 繁体 履穿踵決 近义 捉襟见肘 英语 down at the heels(wretchedly poor)
意思解释:拼音 zhuō jīn lù zhǒu 注音 ㄓㄨㄛ ㄐ一ㄣ ㄌㄨˋ ㄓㄡˇ 解释 同“捉衿见肘”。 出处 明·焦竑《焦氏笔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谁怜子夏之贫。”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贫困。 感情 捉衿露肘是贬义词。 近义 捉襟见肘、捉衿肘见、捉衿见肘
意思解释:拼音 zhuō jīn jiàn zhǒu 注音 ㄓㄨㄛ ㄐ一ㄣ ㄐ一ㄢˋ ㄓㄡˇ 解释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衿,同“襟”。谓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后以“捉衿见肘”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出处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例子 捉衿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宋·陆游《衰疾》诗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贫困。 感情 捉衿见肘是贬义词。 繁体 捉衿見肘 近义 捉襟见肘、捉襟肘见、捉衿露肘
意思解释:拼音 zhuō jīn zhǒu xiàn 注音 ㄓㄨㄛ ㄐ一ㄣ ㄓㄡˇ ㄒ一ㄢˋ 解释 见“捉衿见肘”。 出处 《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例子 只为一向窘迫,捉襟肘见,便东涂西抹不来,所以诸事胆怯。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贫困。 感情 捉襟肘见是中性词。 繁体 捉襟肘見 近义 捉襟见肘、捉衿露肘、捉襟露肘 俄语 мыкáться в нищете
意思解释:拼音 chè jīn zhǒu xiàn 注音 ㄔㄜˋ ㄐ一ㄣ ㄓㄡˇ ㄒ一ㄢˋ 解释 掣:牵拉;襟:衣襟。指捉襟见肘。形容身陷困境、窘迫不堪。 出处 《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肘见。”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贫寒。 感情 掣襟肘见是贬义词。 繁体 掣襟肘見 近义 捉襟见肘、掣襟露肘 英语 in a predicament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履穿踵决 [ lǚ chuān zhǒng jué ] ⒈ 鞋子穿洞,后跟破裂。极言贫困。 引证解释 ⒈ 鞋子穿洞,后跟破裂。极言贫困。 引 《庄子·山木》:“衣敝履穿,贫也。” 《庄子·让王》:“捉衿而肘见,纳屨而踵决。”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所以待到磨墨吮笔,说什么‘履穿踵决’时,脚上也许早经是丝袜。”
意思解释:纳 字组词 屦 字组词 踵 字组词 决 字组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牵 字组词 衣 字组词 肘 字组词 见 字组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形容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鹑衣百结
意思解释:形容词
意思解释:衣 字组词 不 字组词 蔽 字组词 体 字组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