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愧不怍 [ bù kuì bù zuò ] ⒈ 光明正大,行为正派,问心无愧。 英 fair; upright; open and aboveboard; just and honorable; 国语辞典 不愧不怍 [ bù kuì bù zuò ] ⒈ 语本行事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引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例 如:「我今天做事,不愧不怍,任谁来调查我都不怕!」 英语 no shame, no subterfuge (idiom); just and honorable, upright and above board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愧屋漏 [ bù kuì wū lòu ] ⒈ 《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引证解释 ⒈ 原谓独处于室时,亦慎守善德,使无愧于心。后转谓心地光明,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做坏事。 引 《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毛 传:“西北隅谓之屋漏。” 郑玄 笺:“屋,小帐也;漏,隐也。” 宋 陈亮 《与应仲实书》:“古之贤者,其自危盖如此,此所以不愧屋漏而心广体胖也。”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终始以精白一心不愧屋漏为立身之根柢。” 国语辞典 不愧屋漏 [ bù kuì wū lòu ] ⒈ 屋漏,原指天窗,古代通于宫室中的阴暗处开设天窗,使日光射入屋内,故称为「屋漏」。比喻隐蔽无人之处。不愧屋漏语本比喻处世光明正大,即使在无人之处,亦持心端正,无愧于神明。 引 《诗经·大雅·抑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⒈ 襟怀坦白,言行正派,大公无私。 例 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最后一次讲演》 英 fair; 引证解释 ⒈ 谓言论明确而不偏颇。后指胸怀坦白,不搞阴谋。 引 《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説底话,光明正大。” 明 李贽 《答友人书》:“使其復见光明正大之夫,言行相顾之士,怒又不知向何处去,喜又不知从何处来矣。” 曹禺 《雷雨》第四幕:“这件事我以为光明正大,我可以跟任何人谈。” 国语辞典 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⒈ 胸怀坦白,言行正派。也作「正大光明。」 引 《朱子语类·卷七三·易·鼎》:「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须是先理会个光明正大底纲领条目。」 《西游记·第三七回》:「我本是个光明正大之僧,奉东土大唐旨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⒈ 不为个人谋私利。 例 可谓大公无私也。——清·龚自珍《论私》 英 selfless; ⒉ 秉公办事,不偏袒某一方。 英 fair-minded; impartical; 引证解释 ⒈ 公平正直,不徇私情。 引 清 龚自珍 《论私》:“朝大夫有受朋友之请謁,翌晨,訐其友於朝,获直声者。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法律是大公无私的!嘿!呣!什么叫大公无私的呢?就是,犯了哪一种罪,一定有哪一种惩罚;一点没有通融,一点没有客气的。” ⒉ 现多指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私心。 引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赵玉林 同志是咱 元茂屯 的好头行人,咱们要学习他大公无私、勇敢牺牲的精神。” 国语辞典 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⒈ 秉公处理,毫无偏私。也作「至公无私」。 引 《二十年
意思解释:拼音 bù kuì wū lòu 注音 ㄅㄨˋ ㄎㄨㄟˋ ㄨ ㄌㄡˋ 解释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出处 《诗经 大雅 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 例子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不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宋史 张载传》)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为人正直。 感情 不愧屋漏是中性词。 近义 光明磊落、不惭屋漏 反义 暗室欺心 英语 be strictly honest under all circustance
意思解释:拼音 bù qī àn shì 注音 ㄅㄨˋ ㄑ一 ㄢˋ ㄕˋ 解释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出处 《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 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例子 知县生平不欺暗室,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做亏心事。 感情 不欺暗室是中性词。 近义 光明磊落 反义 暗室欺心 英语 be scrupulously honest even when there is no one around
意思解释:拼音 bù kuì bù zuò 注音 ㄅㄨˋ ㄎㄨㄟˋ ㄅㄨˋ ㄗㄨㄛˋ 解释 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例子 说起那误会,方罗兰自信不愧不怍。《动摇》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品性。 感情 不愧不怍是中性词。 近义 光明磊落 反义 问心有愧、愧天怍人 英语 have a clear conscience(open and aboveboard; just and honorable)
意思解释:拼音 bīng qīng yù jié 注音 ㄅ一ㄥ ㄑ一ㄥ ㄩˋ ㄐ一ㄝˊ 解释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例子 他冰清玉洁,从不随波逐流。 正音 “洁”,不能读作“jiě”。 辨形 “清”,不能写作“青”。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人品高尚、操行清白。 感情 冰清玉洁是中性词。 繁体 冰清玉潔 近义 冰清玉润 反义 浅尝辄止 英语 pure and noble 俄语 кристáльно чистый
意思解释:拼音 dà gōng wú sī 注音 ㄉㄚˋ ㄍㄨㄥ ㄨˊ ㄙ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例子 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辨析 (一)大公无私和“铁面无私”;都含有“没有私心”的意思;不同在于:①“铁面无私”一般用在处理问题等方面;大公无私可用来表示“一心为公;没有私心”的意思;②同样用于处理问题的场合;大公无私侧重在“公正”;指一点也不偏私;“铁面无私”侧重在“铁面”;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二)大公无私和“舍己为公”;都有“为大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意思。但大公无私侧重在“不为个人谋利益’;“舍己为公”侧重在“为公众利益而
意思解释:拼音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注音 ㄍㄨㄤ ㄇ一ㄥˊ ㄓㄥˋ ㄉㄚˋ 解释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例子 大仙是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正音 “大”,不能读作“dá”。 辨析 “光明磊落”和“光明正大”都含有“心地光明”的意思;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有时可通用。但“光明磊落”偏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胸怀坦白;“光明正大”偏重指人的行为正当、正派。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谜语 中秋月;十五的月亮 感情 光明正大是褒义词。 近义 光明磊落 反义 鬼鬼祟祟 英语 just and honorable 俄语 чéстный и прямóй 日语 虥明正大(こうめいせいだい) 德语 offen und ehrlich
意思解释:拼音 hào rán zhī qì 注音 ㄏㄠˋ ㄖㄢˊ ㄓ ㄑ一ˋ 解释 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例子 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元 汤显祖《牡丹亭 言怀》) 正音 “浩”,不能读作“gāo”。 辨形 “浩”,不能写作“号”。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感情 浩然之气是中性词。 繁体 浩然之氣 近义 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英语 noble spirit(moral force) 日语 浩然(こうぜん)の気
意思解释:拼音 jīn huái tǎn bái 注音 ㄐ一ㄣ ㄏㄨㄞˊ ㄊㄢˇ ㄅㄞˊ 解释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例子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正音 “襟”,不能读作“jìn”。 辨形 襟,左部是“衤”,不是“礻”。 辨析 襟怀坦白和“胸无城府”;都含有“正直、直率”的意思。但襟怀坦白含有“心地纯洁”的意思;“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没有心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感情 襟怀坦白是褒义词。 繁体 襟懷坦白 近义 光明正大、胸无城府 反义 两面三刀、心怀叵测 英语 frankness 俄语 душá нарасп
意思解释:拼音 lěi luò guāng míng 注音 ㄌㄟˇ ㄌㄨㄛˋ ㄍㄨㄤ ㄇ一ㄥˊ 解释 襟怀坦白,光明正大。 出处 《明史·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传赞》:“绸缪庶务,数进谠言,迹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刚言鲠亮,有古大臣节概。” 例子 自问磊落光明,未有行差半点,夫人严拷重打,只为一首诗篇。粤剧《搜书院》第二场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很正直。 感情 磊落光明是中性词。 近义 光明磊落 反义 阴谋诡计 英语 plain dealing(frank and forthright)
意思解释:拼音 lěi lěi luò luò 注音 ㄌㄟˇ ㄌㄟˇ ㄌㄨㄛˋ ㄌㄨㄛˋ 解释 一一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出处 《古乐府·两头纤纤诗》:“腷腷膊膊鸡初鸣,磊磊落落向曙星。” 例子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3回:“那几百树梅花上,都悬了羊角灯,磊磊落落点将起来。”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光明正大。 感情 磊磊落落是中性词。 近义 光明磊落 英语 as open as the day(open and aboveboard)
意思解释:拼音 lián jié fèng gōng 注音 ㄌ一ㄢˊ ㄐ一ㄝˊ ㄈㄥˋ ㄍㄨㄥ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例子 国家公务员,应有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 正音 “奉”,不能读作“fěng”。 辨形 “奉”,不能写作“捧”。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廉洁奉公是褒义词。 繁体 亷潔奉公 近义 奉公守法、克己奉公 反义 贪赃枉法 英语 have integrity and be public…spirited 俄语 неподкупность и преданность общему делу
意思解释:拼音 mén xīn wú kuì 注音 ㄇㄣˊ ㄒ一ㄣ ㄨˊ ㄎㄨㄟˋ 解释 扪:摸;愧:惭愧。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 出处 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不忍曲作钩,乍能折为玉。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例子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从前总是扪心无愧,以为没有袒护过他。”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光明磊落。 感情 扪心无愧是中性词。 繁体 捫心無愧 近义 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反义 问心有愧 英语 have a clear conscience(peace of conscience)
意思解释:拼音 zhèng dà guāng míng 注音 ㄓㄥˋ ㄉㄚˋ ㄍㄨㄤ ㄇ一ㄥˊ 解释 公正无私、胸怀坦白的样子。 出处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卷三十八 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例子 我们做得都是正大光明的事。 辨析 正大光明和“光明磊落”;都含有“心地光明”的意思;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有时可通用。但“光明磊落”偏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胸怀坦白;“正大光明”偏重指人的行为正当、正派。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歇后语 一耳光打在小秃头上 谜语 中秋月;十五的月亮 感情 正大光明是褒义词。 近义 光明磊落 反义 偷偷摸摸、心怀叵测 英语 just and honourable 俄语 быть честным и прямым(быть честным и откровенным) 德语 offen und ehrlich(gerecht und ehrenvoll) 法语 fra
意思解释:拼音 xiōng huái lěi luò 注音 ㄒㄩㄥ ㄏㄨㄞˊ ㄌㄟˇ ㄌㄨㄛˋ 解释 心地光明正大。 出处 例子 他胸怀磊落,从不怕人恶意中伤。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胸怀磊落是中性词。 繁体 胷懷磊落 近义 光明磊落 英语 be open-hearted and upright 法语 coeur franc,sans détour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浩然之气 [ hào rán zhī qì ] ⒈ 正气;正大刚直之气。 引证解释 ⒈ 正气;正大刚直之气。 引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 《后汉书·姜肱传》“詔书至门”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肱 抗陵云之志,养浩然之气。” 元 张可久 《寄生草·翻归去来辞》套曲:“美哉之志乐田园,浩然之气衝天地。”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虽然也是些浩然之气,只是刚勇太过,近於嚣张。” 国语辞典 浩然之气 [ hào rán zhī qì ] ⒈ 语出浩然之气为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 引 《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襟怀坦白 [ jīn huái tǎn bái ] ⒈ 襟怀:胸怀。坦白,开朗,没有隐瞒,形容胸怀坦荡,心中无隐悔之事。 英 openhearted and above board; be magnanimous and unselfish have largeness of mind; 国语辞典 襟怀坦白 [ jīn huái tǎn bái ] ⒈ 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例 如:「一个襟怀坦白的人,不屑于阳奉阴违,欺上瞒下。」 反 心怀叵测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磊落光明 [ lěi luò guāng míng ] ⒈ 襟怀坦白,光明正大。 引证解释 ⒈ 襟怀坦白,光明正大。参见“光明磊落”。 引 《明史·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传赞》:“绸繆庶务,数进讜言,迹其居心行己,磊落光明,刚言鯁亮,有古大臣节概。”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公一时忠愤激发,嫉恶若仇,容或偶为此语,揆其心术,仍不失为磊落光明。” 粤剧《搜书院》第二场:“自问磊落光明,未有行差半点,夫人严拷重打,只为一首诗篇。”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一一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国语辞典 磊磊落落 [ lěi lěi luò luò ] ⒈ 分明的样子。 引 《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天气昏暗了,那几百树梅花上都悬了羊角灯,磊磊落落,点将起来,就如千点明珠。」 ⒉ 形容胸怀坦荡,心地光明。也作「礌礌落落」。 引 《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幸亏孔君明生有强性,乃是个磊磊落落想做事业的人。」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国语辞典 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⒈ 清廉正直,奉公守法。 例 如:「他向来廉洁奉公,深获乡里好评。」 反 假公济私
意思解释:胸 字组词 怀 字组词 磊 字组词 落 字组词
意思解释:扪 字组词 心 字组词 无 字组词 愧 字组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冰清玉洁 [ bīng qīng yù jié ] ⒈ 像冰一样清明,玉一样纯洁。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英 be pure like jade and clear like ice; be pure-minded;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德行高洁。 引 三国 魏 曹植 《光禄大夫荀侯诔》:“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法而不威,和而不褻。” 晋 皇甫谧 《高士传·挚峻》:“迁 既亲贵,乃以书劝 峻 进曰:‘……伏维 伯陵,材能絶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荷累其名。’”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四折:“夫人,今日纔表的你有冰清玉洁之心也。” 《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原想等终了母亲的天年,雪了父亲的大恨,我把这口气也交还太空,便算完了我这生的事业。那时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洁,来去分明。” 国语辞典 冰清玉洁 [ bīng qīng yù jié ] ⒈ 比喻品行高洁。也作「玉洁冰清」。 引 《晋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欺暗室 [ bù qī àn shì ] ⒈ 亦作“不欺暗室”。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不欺闇室”。 汉 刘向 《列女传·卫灵夫人》:“灵公 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轔轔,至闕而止,过闕復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 蘧伯玉 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 引 蘧伯玉,卫 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 伯玉 也。” 后因以“不欺暗室”谓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作昧心事。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闇室。”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三:“女仙谓 建章 曰:‘子不欺暗室,所谓君子人也。’”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虽然 钱秀才 不欺暗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