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 dǎn sàng hún xiāo 注音 ㄉㄢˇ ㄙㄤˋ ㄏㄨㄣˊ ㄒ一ㄠ 解释 同“胆裂魂飞”。 出处 明·无名氏《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金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无忧。” 例子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七卷:“及见侬王被围,营营胆丧魂消。”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害怕。 感情 胆丧魂消是中性词。 繁体 膽喪魂消 近义 魂飞魄散、胆丧魂惊 反义 神色不惊、镇定自若 英语 be frightened out of one's wits
意思解释:拼音 dǎn liè hún fēi 注音 ㄉㄢˇ ㄌ一ㄝˋ ㄏㄨㄣˊ ㄈㄟ 解释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例子 且说王观察见防营军作乱,吓得个胆裂魂飞。(清 张春帆《宦海》第九回) 用法 作状语;指害怕。 感情 胆裂魂飞是贬义词。 繁体 膽裂魂飛 近义 魂飞魄散 反义 神色自若 英语 out of one's senses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wáng pò shī 注音 ㄏㄨㄣˊ ㄨㄤˊ ㄆㄛˋ ㄕ 解释 魂、魄:即迷信所说的灵魂。形容万分惊恐,不知所措;有时也指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 出处 汉·杨雄《羽猎赋》:“魂亡魄失。”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魂亡魄失是中性词。 近义 魂飞魄散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fēi tiān wài 注音 ㄏㄨㄣˊ ㄈㄟ ㄊ一ㄢ ㄨㄞˋ 解释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出处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圮桥进履》:“听说罢,魂飞天外,好教我心惊失色。” 例子 尤二姐露出脸来,胡君荣一见,早已魂飞天外,那里还能辨气色?(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形容万分恐惧。 感情 魂飞天外是贬义词。 繁体 魂飛天外 近义 魂飞魄散、魂不守舍、魂不附体 反义 不动声色、泰然自若、行若无事 英语 as if the soul has flown heavenwards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bù shǒu shè 注音 ㄏㄨㄣˊ ㄅㄨˋ ㄕㄡˇ ㄕㄜˋ 解释 舍:住宅;指人的躯体。灵魂离开了躯体。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例子 我看宝玉竟是魂不守舍,起动是不怕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 正音 “舍”,不能读作“shě”。 辨形 “守”,不能写作“收”。 辨析 魂不守舍和“失魂落魄”;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不同在于:魂不守舍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失魂落魄”语义重;可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精神不集中。 感情 魂不守舍是中性词。 繁体 魂不守捨 近义 失魂落魄 反义 聚精会神 英语 out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bù fù tǐ 注音 ㄏㄨㄣˊ ㄅㄨˋ ㄈㄨˋ ㄊ一ˇ 解释 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 出处 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例子 承惊觉,不见诏书,魂不附体,手脚慌乱。(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正音 “附”,不能读作“fǔ”。 辨形 “魂”,不能写作“魄”。 辨析 魂不附体和“魂飞魄散”;都有“魂魄离体”的意思;都常形容惊恐万状。不同在于:①魂不附体可用来强调不能自主;“魂飞魄散”可用来强调不知如何是好。②魂不附体还能形容受到极大刺激;神经、行动失常;“魂飞魄散”不能。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态。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胆裂魂飞 [ dǎn liè hún fēi ] ⒈ 极言恐惧之甚。 引证解释 ⒈ 极言恐惧之甚。 引 《宦海》第九回:“且説 王观察 见防营军作乱,吓得个胆裂魂飞。” 国语辞典 胆裂魂飞 [ dǎn liè hún fēi ] ⒈ 惊恐至极。 引 《七侠五义·第九回》:「左右一声喊,将三木往堂上一掼,把陈大户吓的胆裂魂飞。」
意思解释:拼音 liù shén wú zhǔ 注音 ㄌ一ㄡˋ ㄕㄣˊ ㄨˊ ㄓㄨˇ 解释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例子 那里我这个人六神无主,失张失智的。(朱自清《笑的历史 笑的历史》) 辨析 六神无主和“心惊肉跳”;都可形容惊惧不安。但六神无主主要偏重在心情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心惊肉跳”偏重心神不宁、不安;害怕不好的事情临头。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兔子坐上虎皮椅 感情 六神无主是贬义词。 繁体 六神無主 近义 惊慌失措、心神不定、六神不安 反义 若无其事、从容不迫、泰然处之 英语 be perplexed 俄语 в полной растерянности 日语 びっくりぎょうて
意思解释:拼音 pò sàn hún fēi 注音 ㄆㄛˋ ㄙㄢˋ ㄏㄨㄣˊ ㄈㄟ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 例子 那女学生见逢之在前探头探脑,便也停住脚步,望了他几眼,更把他弄得魄散魂飞。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回 用法 作定语、状语;同“魂飞魄散”。 感情 魄散魂飞是中性词。 繁体 魄散魂飛 近义 魂飞魄散 反义 镇定自若 英语 be scared out of wits(out of one's senses)
意思解释:拼音 pò sàn hún piāo 注音 ㄆㄛˋ ㄙㄢˋ ㄏㄨㄣˊ ㄆ一ㄠ 解释 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 出处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攥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孽畜打得一个星飞缭乱,魄散魂飘。” 例子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看的人惊得四分五落,魄散魂飘。”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魄散魂飘是贬义词。 繁体 魄散魂飄 近义 魂飞魄散、魄荡魂摇、魄消魂散 反义 镇定自若 英语 out of one's wits
意思解释:拼音 pò xiāo hún sàn 注音 ㄆㄛˋ ㄒ一ㄠ ㄏㄨㄣˊ ㄙㄢˋ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魄消魂散是贬义词。 近义 魂飞魄散、魄散魂飘、魄散魂消 英语 It seemed that one's soul had melted away.
意思解释:拼音 pò dàng hún yáo 注音 ㄆㄛˋ ㄉㄤˋ ㄏㄨㄣˊ 一ㄠˊ 解释 形容受外界刺激、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 出处 《雪岩外传》第六回:“雪岩左顾右盼的赏鉴了一回,想起隋炀帝的乌铜镜屏的艳事,便不禁魄荡魂摇起来。”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魄荡魂摇是贬义词。 繁体 魄蕩魂摇 近义 魂飞魄散、魄荡魂飞
意思解释:拼音 sàng hún shī pò 注音 ㄙㄤˋ ㄏㄨㄣˊ ㄕ ㄆㄛˋ 解释 原义为失去了魂魄。形容极度惊慌、恐惧。 出处 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例子 欧阳予倩《潘金莲》第五幕:“自你一气出门以后,我是和丧魂失魄一般,就活着也没有意思!” 正音 “丧”,不能读作“sāng”。 辨形 “魄”,不能写作“破”。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丧魂失魄是贬义词。 繁体 喪魂失魄 近义 惊慌失措、魂不附体、丧魂落魄 反义 若无其事、泰然自若 英语 be in panic(out of one's wits) 日语 ともいう
意思解释:拼音 shén bù shǒu shè 注音 ㄕㄣˊ ㄅㄨˋ ㄕㄡˇ ㄕㄜˋ 解释 神:精神;心神;舍:本为房屋;这里指人的躯体。精神不守在躯体里。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极不安定。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疲乏之极,神不守舍。” 例子 你最近怎幺老是神不守舍的 正音 “舍”,不能读作“shě”。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歇后语 土地爷离了庙 谜语 仙游;哼哈二将出门去 感情 神不守舍是贬义词。 繁体 神不守捨 近义 魂飞魄散、魂不守舍、丧魂失魄 反义 专心致志、泰然自若 英语 out of one's mind 日语 気が落ちつかない 法语 être dans l'inquiétude(avoir la tête ailleurs)
意思解释:拼音 shī hún luò pò 注音 ㄕ ㄏㄨㄣˊ ㄌㄨㄛˋ ㄆㄛˋ 解释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例子 冰心《南归》:“杰从满怀希望与快乐中,骤然下坠。他失魂落魄似的,一天哭好几次。” 正音 “落”,不能读作“là”。 辨形 “魄”,不能写作“泊”。 辨析 失魂落魄和“魂不守舍”都可形容神情不定的样子。失魂落魄多指丧失精神;垂头丧气的样子或形容非常惊慌;而“魂不守舍”多指精神不集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用于人。 歇后语 三个小鬼丢了两 谜语 丢魂 感情 失魂落魄是贬义词。 近义 惊慌失措、魂不守舍 反义 泰然自若、悠然自得 英语 lose one's wits 俄语 сам не свой 日语 びっくり仰天(ぎょうてん)する,あわてふため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飘魄散 [ hún piāo pò sàn ] ⒈ 同“魂飞魄散”。 引证解释 ⒈ 同“魂飞魄散”。 引 贾平凹 《妊娠》第二章二:“两个儿子虽然性恶,但 赵阴阳 四十多年前就预测到他们的作孽,也顿时胆颤心惊,魂飘魄散。” 国语辞典 魂飘魄散 [ hún piāo pò sàn ] ⒈ 比喻非常惊恐害怕。也作「魂飞魄散」。 引 《西游记·第三八回》:「娘娘见说,魂飘魄散,急下亭抱起,紧搂在怀。」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飘神荡 [ hún piāo shén dàng ] ⒈ 同“魂飞魄散”。 引证解释 ⒈ 同“魂飞魄散”。 引 《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吴衙内 看了,不觉魂飘神荡,恨不得就飞到他身边,搂在怀中。”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亡胆落 [ hún wáng dǎn luò ] ⒈ 同“魂飞魄散”。 引证解释 ⒈ 同“魂飞魄散”。 引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鲁肃 曰:‘闻皇叔用 诸葛孔明 之谋,两场火烧得 曹操 魂亡胆落。’” 国语辞典 魂亡胆落 [ hún wáng dǎn luò ] ⒈ 形容十分恐惧、害怕。 引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闻皇叔用诸葛孔明之谋,两场火烧得曹操魂亡胆落,何言不知耶?」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亡魄失 [ hún wáng pò shī ] ⒈ 亦作“魂亡魄丧”。形容惊恐万分,不知所措。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消胆丧 [ hún xiāo dǎn sàng ] ⒈ 同“魂飞魄散”。 引证解释 ⒈ 同“魂飞魄散”。 引 《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段愷 ﹞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飞魄荡 [ hún fēi pò dàng ] ⒈ 同“魂飞魄散”。 引证解释 ⒈ 同“魂飞魄散”。 引 《后水浒传》第六回:“那马上的官人,忽见楼窗中一位美貌妇人,生得标致非凡,不胜惊喜……那官人在马上,一时看得魂飞魄荡。”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飞魄丧 [ hún fēi pò sāng ] ⒈ 同“魂飞魄散”。 引证解释 ⒈ 同“魂飞魄散”。 引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四折:“惊的我魂飞魄丧,走的我力尽筋舒。” 《西游记》第八八回:“当殿官一见了,魂飞魄丧,都战战的道:‘是个猪魈!猪魈!’” 《红楼梦》第七回:“众小廝见他説出来的话有天没日的,唬得魂飞魄丧。” 国语辞典 魂飞魄丧 [ hún fēi pò sàng ] ⒈ 比喻非常恐惧害怕。元·关汉卿也作「魂飞魄散」。 引 《蝴蝶梦·第二折》:「惊的我魂飞魄丧,走的我力尽筋舒。」 《红楼梦·第七回》:「众小厮们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来,吓得魂飞魄丧。」
意思解释:魂 字组词 飞 字组词 魄 字组词 飏 字组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飞神丧 [ hún fēi shén sàng ] ⒈ 同“魂飞魄散”。 引证解释 ⒈ 同“魂飞魄散”。 引 唐 裴铏 《传奇·孙恪》:“遂裂衣化为老猿,追笑者跃树而去…… 恪 乃惊惧,若魂飞神丧,良久抚二子一慟。”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飞天外 [ hún fēi tiān wài ] ⒈ 犹言魂不附体。 引证解释 ⒈ 犹言魂不附体。 《红楼梦》第六九回:“贾璉 无法,只得命将帐子掀起一缝, 尤二姐 露出脸来。参见“魂不附体”。 引 胡君荣 一见,早已魂飞天外,那里还能辨气色?” 国语辞典 魂飞天外 [ hún fēi tiān wài ] ⒈ 形容非常惊恐的样子。 引 《三国演义·第七回》:「绍惊得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师父,你这一打酒去,没有活的命了!』老和尚听了,魂飞天外。」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耗魄丧 [ hún hào pò sàng ] ⒈ 同“魂飞魄散”。 引证解释 ⒈ 同“魂飞魄散”。 引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其视州县守令,若鵷鸞之视腐鼠,一或得之,魂耗魄丧,对妻子失色,甚至昏夜乞哀以求免。盖当时邑令之轻如此。”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不附体 [ hún bù fù tǐ ] ⒈ 灵魂脱离了躯体。 英 soul and body parted; ⒉ 形容因惊吓而极度恐惧。 例 使小生魂不附体。——元·乔吉《金钱记》 英 severely shocked; be frightened out of one's wits;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极度恐慌。 引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諕得两个魂不附体,急急取路到 九里松 麯院前讨了一隻船,直到 钱塘门 上了岸。” 《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谁想仵作见了行刑牌,各人动手碎剐,其实兇险,惊得婆儿魂不附体,折身便走。” 《红楼梦》第一〇一回:“凤姐 吓的魂不附体,不觉失声的‘咳’了一声,却是一隻大狗。” ⒉ 形容为情所感,不能自主。 引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那女子不觉微微而笑, 张藎 一发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不守舍 [ hún bù shǒu shè ] ⒈ 指人的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不集中,也形容惊恐万分。 例 他终日昏昏沉沉,魂不守舍。 英 extremely frightened;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魂不守宅”。谓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不集中。 引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闻 晏 颺 皆诛,然后舅氏乃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何(何晏 )之视候,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 《红楼梦》第九八回:“我看 宝玉 竟是魂不守舍,起动是不怕的。” 克非 《春潮急》十九:“见他有点魂不守舍的样儿,平素那副精明、开朗的神态,完全没了。” 国语辞典 魂不守舍 [ hún bù shǒu shè ] ⒈ 神魂不在人体内。比喻心神恍惚不定。也作「魂不守宅」、「神不守舍」。 引 《红楼梦·第九八回》:「我看宝玉竟是魂不守舍,起动是不怕的。」 《官场现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飞胆颤 [ hún fēi dǎn chàn ] ⒈ 同“魂飞魄散”。 引证解释 ⒈ 同“魂飞魄散”。 引 《禅真逸史》第二二回:“正有些心虚,忽然见牀下钻出一个披头黑鬼来,二人惊得毛骨悚然,魂飞胆颤,大叫有鬼,戒尺乱打。”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飞胆裂 [ hún fēi dǎn liè ] ⒈ 同“魂飞魄散”。 引证解释 ⒈ 同“魂飞魄散”。 引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小岛 左堵右挡支持不住,看到 刘铁 冲在前边直取他来,吓的他魂飞胆裂, 关山 一群保护着 小岛 狂跑猛窜!” 《人民日报》1968.2.2:“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魂飞胆裂,伤亡惨重。”
意思解释:拼音 xīn jīng dǎn luò 注音 ㄒ一ㄣ ㄐ一ㄥ ㄉㄢˇ ㄌㄨㄛˋ 解释 同“心惊胆战”。 出处 宋·欧阳修《祭苏子美文》:“人有遭之,心惊胆落,震汗如麻。”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感情 心惊胆落是中性词。 繁体 心驚膽落 近义 心惊胆战、心惊胆寒、心惊胆裂 英语 quake with fear
意思解释:拼音 xīn jīng dǎn zhàn 注音 ㄒ一ㄣ ㄐ一ㄥ ㄉㄢˇ ㄓㄢˋ 解释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出处 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例子 向下望去,深不见底,真是万丈深渊,叫人见了心惊胆战。 正音 “战”,不能读作“zàn”。 辨形 “惊”,不能写作“京”。 辨析 心惊胆战和“提心吊担”都可以形容担心、害怕。但心惊胆战偏重在形容害怕;“提心吊胆”偏重在担心;有时偏重在害怕;当它偏重在害怕时;跟“心惊胆战”相通。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歇后语 大雪天过独木桥 谜语 大雪天过独木桥 感情 心惊胆战是中性词。 繁体 心驚膽戰 近义 提心吊胆 反义 泰然自若、坦然自若 英语 be deeply alarmed 俄语 при
意思解释:拼音 xīn jīng ròu tiào 注音 ㄒ一ㄣ ㄐ一ㄥ ㄖㄡˋ ㄊ一ㄠˋ 解释 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出处 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例子 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 辨形 “惊”,不能写作“京”。 辨析 心惊肉跳和“心有余悸”;都有“心里恐惧”的意思。但心惊肉跳泛指十分恐惧或预感灾祸临头的恐惧心情;“心有余悸”专指事后还感到恐惧。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歇后语 一锥子扎在身上 谜语 抽搐 感情 心惊肉跳是中性词。 繁体 心驚肉跳 近义 魂飞魄散、心胆俱裂 反义 神色不惊、镇定自若 英语 feel nervous and c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fēi dǎn chàn 注音 ㄏㄨㄣˊ ㄈㄟ ㄉㄢˇ ㄔㄢˋ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22回:“正有些心虚,忽然见床下钻出一个披头黑鬼来,二人惊得毛骨悚然,魂飞胆颤,大叫有鬼,戒尺乱打。”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魂飞胆颤是贬义词。 繁体 魂飛膽顫 近义 魂飞魄散、魂惊胆颤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fēi dǎn liè 注音 ㄏㄨㄣˊ ㄈㄟ ㄉㄢˇ ㄌ一ㄝˋ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小岛左堵右挡支持不住,看到刘铁冲在前边直取他来,吓的他魂飞胆裂,关山一群保护着小岛狂跑猛窜!” 例子 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魂飞胆裂,伤亡惨重。《人民日报》1968.2.2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魂飞胆裂是贬义词。 繁体 魂飛膽裂 近义 魂飞魄散 英语 out of one's wits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fēi pò dàng 注音 ㄏㄨㄣˊ ㄈㄟ ㄆㄛˋ ㄉㄤˋ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后水浒传》第六回:“那马上的官人,忽见楼窗中一位美貌妇人,生得标致非凡,不胜惊喜……那官人在马上,一时看得魂飞魄荡。”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三卷:“说不尽百媚千娇,魂飞魄荡。 ” 例子 吕胜不看则已,看时魂飞魄荡,惊得呆了,身子先酥软下来,嘴唇张着,喝声彩不知高低。郭戈《金瓶梅传奇》第二十一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不能自持。 感情 魂飞魄荡是贬义词。 繁体 魂飛魄蕩 近义 魂飞魄散、魂飞胆破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fēi pò sàng 注音 ㄏㄨㄣˊ ㄈㄟ ㄆㄛˋ ㄙㄤˋ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惊的我魂飞魄丧,走的我力尽筋舒。” 例子 众小厮们见他说出来的话有天没日的,吓得魂飞魄丧。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魂飞魄丧是中性词。 繁体 魂飛魄喪 近义 魂飞魄散、魂飞魄越 英语 out of one's senses/wits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fēi pò shān 注音 ㄏㄨㄣˊ ㄈㄟ ㄆㄛˋ ㄕㄢ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7回:“雪白玉体透帘帷,禁不住魂飞魄飏。”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魂飞魄飏是中性词。 繁体 魂飛魄飏 近义 魂飞魄散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fēi shén sàng 注音 ㄏㄨㄣˊ ㄈㄟ ㄕㄣˊ ㄙㄤˋ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唐·裴铏《传奇·孙恪》:“恪乃惊惧,若魂飞神丧,良久抚二子一恸。”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魂飞神丧是中性词。 繁体 魂飛神喪 近义 魂飞魄散、魂飞魄越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hào pò sàng 注音 ㄏㄨㄣˊ ㄏㄠˋ ㄆㄛˋ ㄙㄤˋ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其视州县守令,若鹓鸾之视腐鼠,一或得之,魂耗神丧,对妻子失色,甚至昏夜乞哀以求免。”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魂耗魄丧是贬义词。 繁体 魂耗魄喪 近义 魂飞魄散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piāo pò sàn 注音 ㄏㄨㄣˊ ㄆ一ㄠ ㄆㄛˋ ㄙㄢˋ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娘娘见说,魂飘魄散,急下亭抱起,紧搂在怀。” 例子 两个儿子虽然性恶,但赵阴阳四十多年前就预测到他们的作孽,也顿时胆颤心惊,魂飘魄散。贾平凹《妊娠》第二章二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魂飘魄散是贬义词。 繁体 魂飄魄散 近义 魂飞魄散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piāo shén dàng 注音 ㄏㄨㄣˊ ㄆ一ㄠ ㄕㄣˊ ㄉㄤˋ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吴衙内看了,不觉魂飘神荡,恨不得就飞到他身边,楼在怀中。”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魂飘神荡是中性词。 繁体 魂飄神蕩 近义 魂飞魄散、魂丧神夺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xiāo dǎn sàng 注音 ㄏㄨㄣˊ ㄒ一ㄠ ㄉㄢˇ ㄙㄤˋ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段恺]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例子 夫人听说,吓得目瞪口呆,魂消胆丧。清·佚名《说呼全传》第五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魂消胆丧是中性词。 繁体 魂消膽喪 近义 魂飞魄散、魂飞胆丧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wáng dǎn luò 注音 ㄏㄨㄣˊ ㄨㄤˊ ㄉㄢˇ ㄌㄨㄛˋ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鲁肃曰:‘闻皇叔用诸葛孔明之谋,两场火烧得曹操魂亡胆落。”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惊恐时。 感情 魂亡胆落是中性词。 繁体 魂亡膽落 近义 魂飞魄散、魂惊胆落
意思解释:拼音 shén shì pò duó 注音 ㄕㄣˊ ㄕˋ ㄆㄛˋ ㄉㄨㄛˊ 解释 犹言魂飞魄散。 出处 明·刘基《郁离子·牧豭》:“客嵁不能立,俯而埣,伏而不敢仰视,神逝魄夺如死。”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神逝魄夺是贬义词。 繁体 神逝魄奪 近义 魂飞魄散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xiāo pò sàn 注音 ㄏㄨㄣˊ ㄒ一ㄠ ㄆㄛˋ ㄙㄢˋ 解释 魂:灵魂;魄:气魄,精神。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 例子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1回:“二妖只觉轰轰雷声在顶门上左右盘绕,欲下不下,只吓得魂消魄散。”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魂消魄散是贬义词。 近义 魂飞魄散、魂销魄散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六神无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⒈ 形容惊恐万分而毫无主张。 例 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英 all six vital organs failing to function-in a state of utter stupefaction;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心慌意乱,拿不定主意。 引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崇祯 皇帝心烦意乱,六神无主,勉强耐下心看了一阵文书。” 国语辞典 六神无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⒈ 形容心神慌乱、张皇失措,拿不定主意。也作「六神不安」。 引 《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文明小史·第五八回》:「家人们看见老爷病了,太太又不曾回来过,更是六神无主。」
意思解释:魄 字组词 散 字组词 魂 字组词 飞 字组词
意思解释:魄 字组词 散 字组词 魂 字组词 飘 字组词
意思解释:魄 字组词 消 字组词 魂 字组词 散 字组词
意思解释:魄 字组词 荡 字组词 魂 字组词 摇 字组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心惊胆战 六神无主 丧魂失魄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丧魂失魄 [ sàng hún shī pò ] ⒈ 失魂落魄。形容惊恐之极或心神不定的样子。 引证解释 ⒈ 失魂落魄。形容惊恐之极或心神不定的样子。 引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 中国 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欧阳予倩 《潘金莲》第五幕:“自你一气出门以后,我是和丧魂失魄一般,就活着也没有意思!”
意思解释:神 字组词 逝 字组词 魄 字组词 夺 字组词
意思解释:心惊胆战 魂不附体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动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