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 biǎo lǐ rú yī 注音 ㄅ一ㄠˇ ㄌ一ˇ ㄖㄨˊ 一 解释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例子 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í”。 辨形 “里”,不能写作“理”。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言行与思想一致。 谜语 回 感情 表里如一是中性词。 繁体 表裏如一 近义 说一不二、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反义 口是心非、言不由衷、言行不一 英语 think and act in one and the same way 俄语 что на умé,то и на языкé 日语 裏表(うらおもて)がない 法语 faire concorder l'apparence avec la réalité,l'acte avec la pensée
意思解释:拼音 dāng zhī wú kuì 注音 ㄉㄤ ㄓ ㄨˊ ㄎㄨㄟˋ 解释 承受得起这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必感到惭愧。当:担当;承受;之:指所给的荣誉或称号。 出处 宋 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例子 尊翁一生,清慎勤三字,可当之无愧。(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正音 “当”,不能读作“dàng”。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当之无愧是褒义词。 繁体 當之無愧 近义 名副其实、名不虚传、受之无愧 反义 虚有其表、当之有愧、名不副实 英语 merit the reward 俄语 достóйный 日语 その名(な)に恥(は)じない 德语 einer Sache würdig sein
意思解释:拼音 huò zhēn jià shí 注音 ㄏㄨㄛˋ ㄓㄣ ㄐ一ㄚˋ ㄕˊ 解释 货物质量好;价格公道;原是旧时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也可形容地道、不走样、不离谱。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例子 这件大衣货真价实,是地地道道的名牌。 正音 “实”,不能读作“sí”。 辨形 “货”,不能写作“贷”。 辨析 货真价实和“名副其实”;都表示“不是假的”;有时可通用。但“名副其实”用作褒义;是名称或名声同实际相一致;货真价实多用作贬义。虽可用于名实相符的场面;但本身不含此意;仅表示是真的;是实实在在的。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谜语 铁拐李卖跌打药 感情 货真价实是中性词。 繁体 貨真價實 近义 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反义 徒有虚名、货次价高 英语
意思解释:拼音 míng fú qí shí 注音 ㄇ一ㄥˊ ㄈㄨˊ ㄑ一ˊ ㄕˊ 解释 见“名副其实”。 出处 茅盾《全运会印象》:“那边的‘国术场’还有一个老头子穿了长衫舞刀,这在中年太太之流看来,还不是名符其实的‘大杂耍’么?”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只是做官要做得名符其实,官派十足,那就不容易了。”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名义和实际相符。 感情 名符其实是中性词。 繁体 名符其實 近义 名副其实 反义 名不副实 英语 the name matches the reality 俄语 в полном смысле слова
意思解释:拼音 míng guò qí shí 注音 ㄇ一ㄥˊ ㄍㄨㄛˋ ㄑ一ˊ ㄕˊ 解释 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例子 宋·刘炎《迩言》:“曰:汉祖实副其名,唐宗名过其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名过其实是贬义词。 繁体 名過其實 近义 名不副实 反义 名副其实 英语 be something more in name than in reality
意思解释: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fù 注音 ㄇ一ㄥˊ ㄕˊ ㄒ一ㄤ ㄈㄨˋ 解释 名声和实际一致。 出处 汉 路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 例子 又如臣下有所建议,君主便叫他去做,看他能照所说的作到否。名实相副的赏;否则罚。(朱自清《经典常谈 诸子第十》)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名实相副是褒义词。 繁体 名實相副 近义 名副其实、名实相符 反义 名不副实 英语 be worthy of the reputation
意思解释: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fú 注音 ㄇ一ㄥˊ ㄕˊ ㄒ一ㄤ ㄈㄨˊ 解释 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一致。 出处 三国 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澡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例子 海口市是一个名实相符的花园城市。 正音 “符”,不能读作“fǔ”。 辨形 “符”,不能写作“附”。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名实相符是褒义词。 繁体 名實相符 近义 名副其实 反义 名不副实、徒有虚名 英语 be worthy of the name
意思解释:拼音 míng bù xū chuán 注音 ㄇ一ㄥˊ ㄅㄨˋ ㄒㄨ ㄔㄨㄢˊ 解释 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例子 系船白面问溪翁,名不虚传说未通。(宋 华岳《白面渡》诗) 正音 “传”,不能读作“zhuàn”。 辨析 名不虚传与“名副其实”有别:名不虚传的“名”专指“名声”;不指“名称”。“名副其实”的“名”可指名声;也可指名称。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 确有其人 感情 名不虚传是褒义词。 繁体 名不虚傳 近义 名副其实 反义 徒有虚名 英语 be true to its fame 俄语 заслуженная репутáция 日语 名実ともにそなわる,名実相伴っている,評判にたがわない 德语 der gute Ruf entspricht der Wahrheit(zu Recht in gutem Ruf stehen)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当之无愧 [ dāng zhī wú kuì ] ⒈ 完全够条件承当某种荣誉,不用惭愧。 英 be worthy of; deserve the reward; fully deserve; 引证解释 ⒈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而无愧色。 引 《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若照 藎翁 的大才,这几句考语着实当之无愧。” 秦似 《榕树的风度》:“所谓‘大树好乘凉’,真正说起来,只有榕树才当之无愧。” 国语辞典 当之无愧 [ dāng zhī wú kuì ] ⒈ 承当得起他人的称誉,不必感到惭愧。 引 《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若照荩翁的大才,这几句考语,著实当之无愧。」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货真价实 [ huò zhēn jià shí ] ⒈ 货物是真货,价钱也实在。原是商人招揽生意的话。后引申为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例 他这是招徕生意之一道呢。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英 genuine goods at a fair price; 引证解释 ⒈ 谓货物质地优良,价钱公道。为商人招揽生意的习惯用语。 引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骗子》:“尔家货真价实,我太夫人已到,常吃好参,须至佳者。” 老舍 《四世同堂》三九:“这里有的是字号,规矩,雅洁,与货真价实。这是真正 北平 的铺店。” ⒉ 泛指事物的真实地道,无虚假。 引 叶圣陶 《游临潼》:“这眼前的景物可真是一幅货真价实的锦绣。” 茅盾 《子夜》十六:“他们两个局外人倒觉得 周仲伟 那哈哈的笑声就有几分像是哭,然而在 周仲伟 却是货
意思解释:拼音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 注音 ㄕㄥˋ ㄇ一ㄥˊ ㄓ ㄒ一ㄚˋ,ㄑ一ˊ ㄕˊ ㄋㄢˊ ㄈㄨˋ 解释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 《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例子 可是闯王知兄虚名,推诚相待,献策等又过为吹嘘。古人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用法 作宾语、分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感情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中性词。 繁体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近义 盛名难副 反义 名副其实 英语 Fame is a magnifying glass.(The lion is not so fierce as he is painted.) 俄语 не заслуживать слáвы 日语 評判(ひょうばん)が盛んであるが,実際(じっさい)はそれほどでない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名不虚传 [ míng bù xū chuán ] ⒈ 流传的名声和实际相符合。 例 一位名不虚传的诗人。 英 true; deserve the reputation one enjoys; one's reputation is justified; 引证解释 ⒈ 谓所传的名声与实际相符。 引 宋 华岳 《白面渡》诗:“双舡 白面 问溪翁,名不虚传説未通。” 元 任昱 《折桂令·咏西域吉诚甫》曲:“名不虚传, 三峡 飞泉,万籟号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足证众言天王才学透天人,博而约,正而严,名不虚传也。” 郁达夫 《南游日记》:“立在瀑布下流的溪旁,向上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的一个奇景。” 国语辞典 名不虚传 [ míng bù xū chuán ] ⒈ 名声与实际相符。也作「名不虚立」、「名不虚行」、「名不虚谓」。 引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红楼梦·第二八回》:「宝玉听说,不觉欣然,跌足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名实相副 [ míng shí xiāng fù ] ⒈ 亦作“名实相符”。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名实相符”。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引 汉 路粹 《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 文举 盛叹 鸿豫 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 郑玄,又明《司马法》。” 《魏书·于忠传》:“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 忠,既表贞固之诚,亦所以名实相副也。” 清 陆应穀 《<植物名实图考>叙》:“夫天下名实相副者尠矣,或名同而实异,或实是而名非。”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科学兴而界説严;凡夫名词字义,远因于古训,近创于己见者,此必使名实相符,而后立言可免于紕繆。” 国语辞典 名实相副 [ míng shí xiāng fù ] ⒈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也作「名
意思解释:名 字组词 过 字组词 其 字组词 实 字组词
意思解释:盛 字组词 名 字组词 之 字组词 下 字组词 其 字组词 实 字组词 难 字组词 副 字组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⒈ 表面和内心一个样。形容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例 行之以忠者,是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宋·朱熹《朱子全书》 英 act and think in one and the same way; 引证解释 ⒈ 比喻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引 《朱子全书》卷二:“则所谓直内,所谓主一,自然不费安排,而身心肃然,表里如一矣。” 明 方孝孺 《双桂轩铭》:“公和易诚篤,表里如一,与人交,豁然无隐。”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国语辞典 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⒈ 内外一致。指思想和言行一致。也作「内外如一」。 例 如:「他是个表里如一的人,说什么就做什么。」 反 两面三刀 口是心非 阳奉阴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