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寸积铢累 [ cùn jī zhū lěi ] ⒈ 点滴积累。 引证解释 ⒈ 点滴积累。 引 宋 李纲 《与右丞相条具事宜札子》:“於中米尤可惜。去岁初到,升百三十;秋得一稔,升十数文。寸积銖累,以及此数,若不妄散,以陈易新,可以常为 洪州 之根本,非细事也。” 国语辞典 寸积铢累 [ cùn jī zhū lěi ] ⒈ 一丝一毫慢慢累积。 引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龙湫》:「既贵,自壬寅迄己卯四十余年,寸积铢累,崇圣遗墟及郡中坛宇,焕然一新。」
意思解释:拼音 cùn jī zhū lěi 注音 ㄘㄨㄣˋ ㄐ一 ㄓㄨ ㄌㄟˇ 解释 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铢为一两。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 出处 宋 李纲《与右丞相条具事宜札子》:“寸积铢累,以及此数,若不妄散,以陈易新,可以常为洪州之根本。” 例子 他们父子间的感情是依靠寸积铢累的后天来培养的。 正音 “累”,不能读作“lèi”。 辨形 “铢”,不能写作“株”、“诛”。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指从小积累。 感情 寸积铢累是褒义词。 繁体 寸积銖纍 近义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反义 一曝十寒 英语 accumulate little by little
意思解释:拼音 jī tǔ chéng shān 注音 ㄐ一 ㄊㄨˇ ㄔㄥˊ ㄕㄢ 解释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小而成大。 出处 荀况《荀子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例子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正音 “山”,不能读作“sān”。 辨形 “成”,不能写作“呈”。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积少成多。 感情 积土成山是中性词。 繁体 積土成山 近义 集腋成裘、积年累月 反义 狗熊掰棒子、一口吃个胖子 英语 many sand piled up will make a mountain
意思解释:拼音 jù shā chéng tǎ 注音 ㄐㄨˋ ㄕㄚ ㄔㄥˊ ㄊㄚˇ 解释 聚:聚集。把细沙堆积成高塔。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例子 一两粮食虽然少,但聚沙成塔,如果每人节约一两,全国就是一亿多斤。 正音 “成”,不能读作“céng”。 辨析 见“积少成多”。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积少成多。 感情 聚沙成塔是中性词。 繁体 聚沙成墖 近义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反义 杯水车薪、狗熊掰棒子 英语 Many littles make a mickle. 日语 ちりも積もれば山となる
意思解释:拼音 jī shǎo chéng duō 注音 ㄐ一 ㄕㄠˇ ㄔㄥˊ ㄉㄨㄛ 解释 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例子 其实一个人做一把刀、一个勺子是有限得很,然而积少成多,这笔账就难算了,何况更是历年如此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九回) 正音 “少”,不能读作“shào”。 辨形 “积”,不能写作“集”。 辨析 积少成多和“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都表示“积少可以成多”。不同在于:①积少成多是直接的陈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是形象的比喻;较典雅。②积少成多常用于口语;“聚沙成塔”有时也用于口语;使用的次数较低;“集腋成裘”用于书面语。③“集腋成裘”和“聚沙成塔”还可比喻“积小成大”;跟积少成多有明显的区别。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
意思解释:拼音 wàn zhòng yī xīn 注音 ㄨㄢˋ ㄓㄨㄥˋ 一 ㄒ一ㄣ 解释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出处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例子 万众一心,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八回) 正音 “众”,不能读作“zǒng”;“一”,不能读作“yì”。 辨析 万众一心和“众志成城”;都含有团结一致的意思。“众志成城”内涵大;不仅有万众一心的意思;还含有力量强大;不可摧毁的意思。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 最团结的集体 感情 万众一心是褒义词。 繁体 萬衆一心 近义 同心同德、万全之策 反义 各自为政、挂一漏万 英语 unite as one 俄语 все как один(единодушно) 日语 万人(まんにん)が心(こ
意思解释:拼音 zhòng máo cuán qiú 注音 ㄓㄨㄥˋ ㄇㄠˊ ㄘㄨㄢˊ ㄑ一ㄡˊ 解释 攒:聚;裘:皮衣。聚集许多小块皮毛,能够缝成一件皮衣。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常言道:‘众毛攒裘。’” 例子 常言道:“众毛攒裘。”(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九回)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积少成多。 感情 众毛攒裘是中性词。 繁体 衆毛攅裘 近义 集腋成裘
意思解释:拼音 zhòng qíng yì jǔ 注音 ㄓㄨㄥˋ ㄑ一ㄥˊ 一ˋ ㄐㄨˇ 解释 比喻大家齐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好。擎:往上托举。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奉请开复。” 例子 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奉请开复。(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正音 “擎”,不能读作“jìng”。 用法 紧缩式;作定语、分句;形容大家齐心协力。 感情 众擎易举是中性词。 繁体 衆擎易舉 近义 众志成城、人多势众 反义 寡不敌众、独木难支、孤掌难鸣 英语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日语 みんなで協力(きょうりょく)すればたやすくなしとげられる
意思解释:拼音 zhū jī cùn lěi 注音 ㄓㄨ ㄐ一 ㄘㄨㄣˋ ㄌㄟˇ 解释 一铢一寸地积累起来。铢:古代重量单位;据说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 出处 宋 苏轼《裙靴铭》:“寒女之丝,铢积寸累;天步所临,云蒸雷起。” 例子 不求近效,铢积寸累。 辨形 “铢”,不能写作“珠”。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感情 铢积寸累是褒义词。 繁体 銖积寸纍 近义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反义 一蹴而就 英语 build up little by little
意思解释:拼音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注音 ㄓㄨㄥˋ ㄓˋ ㄔㄥˊ ㄔㄥˊ 解释 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 大。城;城墙。 出处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例子 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众志成城,正可一战。(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辨形 “城”,不能写作“诚”。 辨析 众志成城和“万众一心”;都含有“团结一致”的意思。但“万众一心”只指千万人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不仅有“万众一心”的意思;还含有“力量无比强大;不可推毁”的意思。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 最大的志 感情 众志成城是褒义词。 繁体 衆志成城 近义 万众一心、戮力同心、众擎易举 反义 四分五裂、同床异梦、一盘散沙 英语 Union is strength. 俄语 в единстве--сила 日语 団結(だ
意思解释:拼音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注音 ㄑ一ㄢ ㄌ一ˇ ㄓ ㄒ一ㄥˊ,ㄕˇ ㄩˊ ㄗㄨˊ ㄒ一ㄚˋ 解释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例子 夏衍《 代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正音 “行”,不能读作“háng”。 辨形 “之”,不能写作“只”。 辨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和“积少成多”都表示“不断地积累;便能成就大事”。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要从基础开始;“积少成多”;是强调积累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以用于劝勉语;而“积少成多”很少用于劝勉别人。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褒义词。
意思解释:拼音 jī lù wéi bō 注音 ㄐ一 ㄌㄨˋ ㄨㄟˊ ㄅㄛ 解释 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明 袁宏道《题龙堂僧募册》诗:“衲子欲言面羞涩,试介乌纱作檀越,积露为波江可得,东邻北里贤相识。”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积露为波是中性词。 繁体 积露為波 近义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意思解释:拼音 jí yè wéi qiú 注音 ㄐ一ˊ 一ㄝˋ ㄨㄟˊ ㄑ一ㄡˊ 解释 见“集腋成裘”。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聊斋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 例子 我经常剪报,集腋为裘,已经有好几本了 用法 作宾语、谓语、宾语;比喻积少成多。 感情 集腋为裘是中性词。 繁体 集腋為裘 近义 集腋成裘 英语 Many a mickle makes a muckle.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聚沙成塔 [ jù shā chéng tǎ ] ⒈ 比喻积少成多。 引证解释 ⒈ 把细沙堆成宝塔。比喻集少成多。参见“聚沙”。 引 晋 戴逵 《贻仙城慧命禅师书》:“是以不远 瀟湘,来仪 沔 陆,植杖龙泉,仍为精舍,迴车马谷,即创伽蓝,凿岭安龕,詎假聚沙成塔,因山构苑,无劳布金买地。” 冰心 《再寄小读者》十三:“‘渺小’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党是永远重视群众的力量的。” 国语辞典 聚沙成塔 [ jù shā chéng tǎ ] ⒈ 本指儿童堆积泥沙成佛塔的游戏,虽是游戏也能成就功德。见《妙法莲华经·卷一》。后比喻积少成多。 例 如:「只要努力,必能聚沙成塔,显现成绩。」 近 积少成多 集腋成裘 众志成城 英语 sand grains accumulate to make a tower a tower (idiom); by gathering small amounts one gets a huge quantity, many a mickle makes a muckle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集腋为裘 [ jí yè wéi qiú ] ⒈ 见“集腋成裘”。 引证解释 ⒈ 见“集腋成裘”。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积土成山 [ jī tǔ chéng shān ] ⒈ 堆积的土多了可以成为山,比喻事业成功由点滴积累而来。 英 many sand piled up will make a mountain; 国语辞典 积土成山 [ jī tǔ chéng shān ] ⒈ 累积土壤形成山峰。比喻积少成多,集小成大。 引 汉·王充《论衡·状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积少成多 [ jī shǎo chéng duō ] ⒈ 积累少数而渐成多数。 例 其实一个人做一把刀,一个杓子,是有限得很;然而积少成多,这笔帐就难算了,何况更是历年如此呢。亦作积小成大。——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英 many a little makes a mickle; from small increments comes abundance; little will grow to much; penny and penny laid up will be many; 引证解释 ⒈ 谓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引 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鉅。” 唐 李商隐 《杂纂》:“积少成多。”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押纲纲梢,既与客旅附载物货,官不点检,专栏无由乞取;然梢工自须赴务量纳税钱,以防告訐,积少成多,所获未必减於今日。” 清 薛福成 《陈派拨兵船保护华民片》:“惟海军船数不多,经费不裕,势难分拨,兵轮久驻海外, 华 民集貲,积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积露为波 [ jī lù wéi bō ] ⒈ 喻积少成多。 引证解释 ⒈ 喻积少成多。 引 明 袁宏道 《题龙堂寺僧募册》诗:“衲子欲言面羞涩,试介乌纱作檀越,积露为波江可得,东邻北里贤相识。”
意思解释:千 字组词 里 字组词 之 字组词 行 字组词 始 字组词 于 字组词 足 字组词 下 字组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