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朝不保夕 [ zhāo bù bǎo xī ] ⒈ 早晨不能保证晚上命运如何。形容形势非常严峻,很难维计。 英 be in a precarious state; 引证解释 ⒈ 见“朝不保暮”。 国语辞典 朝不保夕 [ zhāo bù bǎo xì ] ⒈ 早上难保晚上仍平安无事。比喻情况危急难保。也作「朝不保暮」。 引 《南齐书·卷四〇·武十七王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建武以来,高、武王侯居常震怖,朝不保夕,至是尤甚。」 《旧唐书·卷一七七·崔慎由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近 岌岌可危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奄奄一息 危在旦夕 英语 at dawn, not sure of lasting to evening (idiom); precarious state, imminent crisis, living from hand to mouth 德语 am Morgen nicht wissen, was der Abend bringt , in großer Ungewißheit leben (Sprichw) 法语 (expr. idiom.) ne pouvoir prévoir le matin ce qui adviendra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朝不虑夕 [ zhāo bù lǜ xī ] ⒈ 见“朝不谋夕”。 引证解释 ⒈ 见“朝不谋夕”。 国语辞典 朝不虑夕 [ zhāo bù lǜ xì ] ⒈ 早上无法为晚上的事情预作考虑。比喻情况危急,不能作长远的打算。文选·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也作「朝不谋夕」、「朝不图夕」。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风雨飘摇 [ fēng yǔ piāo yáo ] ⒈ 飘摇:本作“漂摇”,一作飘荡。形容动荡不安,形势很不稳定。 例 死生契阔心如铁,风雨飘摇鬓欲丝。——宋·范成大《石湖诗集》 英 swaying in the storm; be buffeted by wind and rain; ⒉ 危险的,有危险的。 例 一家风雨飘摇的企业。 英 venturous; precariou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风雨漂摇”、“风雨飘颻”。 引 语本《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宋 范成大 《送文处厚归蜀类试》诗:“死生契阔心如铁,风雨飘摇鬢欲丝。” 明 归有光 《杏花书屋记》:“孺允 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续范亭 《由两句诗谈起》:“他支持了多少的树枝与花叶。当风雨飘摇的时候,他是坚不动摇的,因为他有坚硬性。” 唐 李华 《二孝赞》:“风雨漂摇,支体鳞皴。” 清 钱谦益 《<孙楚惟诗稿>序》
意思解释:拼音 bù jué rú xian 注音 ㄅㄨˋ ㄐㄩㄝˊ ㄖㄨˊ ˙ㄒ一ㄢ 解释 绝:断。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 出处 《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例子 降及孝成,复加恤问,稍益衰弱,不绝如线。《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感情 不绝如线是中性词。 繁体 不絶如綫 近义 岌岌可危、危如累卵 反义 牢不可破、安如泰山 英语 hang by a single thread
意思解释:拼音 bù jué rú lǚ 注音 ㄅㄨˋ ㄐㄩㄝˊ ㄖㄨˊ ㄌㄩˇ 解释 绝:断;缕: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例子 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不绝如缕。 正音 “缕”,不能读作“lóu”。 辨形 “绝”,不能写作“决”。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谜语 春蚕到死丝方尽 感情 不绝如缕是中性词。 繁体 不絶如縷 近义 岌岌可危、危如累卵 反义 牢不可破、安如泰山 英语 almost extinct(very precarious like a thread going to break)
意思解释:拼音 fēng yǔ piāo yáo 注音 ㄈㄥ ㄩˇ ㄆ一ㄠ 一ㄠˊ 解释 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 出处 《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例子 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郭沫若《学生时代 芭蕉花》) 辨形 “飘”,不能写作“漂”。 辨析 风雨飘摇和“摇摇欲坠”;都比喻不稳固;动荡欲垮。但风雨飘摇重在形容动荡不安;“摇摇欲坠”重在形容地位不稳固;有即将崩塌的趋势。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政权等。 歇后语 大海里的小船 谜语 风雨中的小船 感情 风雨飘摇是贬义词。 繁体 風雨飄摇 近义 摇摇欲坠 反义 稳如泰山 英语 swaying in the midst of a raging storm 俄语 шатáться 日语 形勢(けいせい)がごく不安定(ふあんてい)である 德语 auf wackligen
意思解释:拼音 jí bù kě dài 注音 ㄐ一ˊ ㄅㄨˋ ㄎㄜˇ ㄉㄞˋ 解释 急:紧急;迫切;待:等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切难耐。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例子 她刚进门,妈妈就急不可待地抢着问:“考得怎么样? 正音 “可”,不能读作“kè”。 辨形 “待”,不能写作“侍”。 辨析 急不可待和“迫不及待”;都形容心情万分急迫。但急不可待强调“急得”、“难以忍受”;“迫不及待”强调“急得不能再等下去。” 用法 偏正式;作定语、状语;形容心情急切。 谜语 三月栽薯四月挖 感情 急不可待是中性词。 近义 迫不及待、急不可耐 反义 慢条斯理、来日方长 英语 can scarcely wait 德语 etwas kaum noch erwarten kǒnnen(auf etwas brennen)
意思解释:拼音 jiàn bù róng fà 注音 ㄐ一ㄢˋ ㄅㄨˋ ㄖㄨㄥˊ ㄈㄚˋ 解释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非常危急。也指严谨完整;没有破绽。 出处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例子 这事间不容发,明天就上个折子,一定要争回此事。(《晚清文学丛钞 中国未来记》第一回) 正音 “间”,不能读作“jiān”;“发”,不能读作“fā”。 辨形 “间”,不能写作“见”。 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比喻事物很精密或时间紧迫。 谜语 和尚庙尼姑庵 感情 间不容发是中性词。 繁体 閒不容發 近义 间不容缕 英语 extremely critical 日语 間一髪(かんいっぱつ)
意思解释:拼音 jiǔ sǐ yī shēng 注音 ㄐ一ㄡˇ ㄙˇ 一 ㄕㄥ 解释 九:表示次数或多数。形容多次经历生死危险而幸存。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 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例子 您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九死一生不当个耍。(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辨析 九死一生和“绝处逢生”、“死里逃生”;都包含“在非常险恶的情况下找到生路”的意思;但“绝处逢生”指在毫无出路的情况下找到生路;包括幸免于死;语义范围较小。九死一生表示多次免遭死难;语义范围最小。这两个成语多见于书面语。而“死里逃生”常用于口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表示人的经历。 歇后语 从阎王殿下过 谜语 最大的磨难 感情 九死一生是中性词。 近
意思解释:拼音 qì xī yǎn yǎn 注音 ㄑ一ˋ ㄒ一 一ㄢˇ 一ㄢˇ 解释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出处 晋 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例子 (1)这个病人已经气息奄奄,医生也已无力挽回了。 (2)他爷爷得重病住进了医院,已气息奄奄。 正音 “奄”,不能读作“yān”。 辨形 “息”,不能写作“吸”。 辨析 气息奄奄和“奄奄一息”都可形容“气息微弱;生命垂危”;引申为事物将亡。但“奄奄一息”比气息奄奄语气重。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感情 气息奄奄是贬义词。 繁体 氣息奄奄 近义 奄奄一息、苟延残喘 反义 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英语 at the point of death 德语 im Sterben liegen(in den letzten Zügen liegen)
意思解释:拼音 qiān jūn yī fà 注音 ㄑ一ㄢ ㄐㄨㄣ 一 ㄈㄚˋ 解释 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出处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例子 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正音 “发”,不能读作“fā”。 辨形 “钧”,不能写作“均”。 辨析 千钧一发和“危如累卵”;都比喻非常危险、危急。不同在于:①千钧一发偏重于“危急”;“危如累卵”偏重于“危险”;不能表示“紧急”。②千钧一发可跟“事”搭配;“危如累卵”不能。“危如累卵”可用于具体东西;千钧一发不能。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十分危急。 歇后语 一根头
意思解释:拼音 sǐ lǐ táo shēng 注音 ㄙˇ ㄌ一ˇ ㄊㄠˊ ㄕㄥ 解释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乃阴德积善之报也。” 例子 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 辨形 “逃”,不能写作“淘”。 辨析 死里逃生和“九死一生”都包含“在危险之中得到生路”;但死里逃生多用于口语之中;一般指在一次危险中逃脱出来;得以活命;而“九死一生”指多次从危险中逃脱出来;语义范围小;多用于书面语。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歇后语 漏网之鱼 谜语 亡命之徒 感情 死里逃生是褒义词。 繁体 死裏逃生 近义 九死一生、死中求生 反义 死路一条 英语 miss death by a hair's breath 俄语 вырваться из когтей смер ти 日语 命(いのち)からがらに逃(に)出
意思解释:拼音 wēi rú lěi luǎn 注音 ㄨㄟ ㄖㄨˊ ㄌㄟˇ ㄌㄨㄢˇ 解释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累:堆;卵:蛋。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四》:“当是时,魏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 例子 大名危如累卵,破在旦夕。(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三回) 正音 “累”,不能读作“lèi”、“léi”。 辨析 见“千钧一发”。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十分危险。 感情 危如累卵是中性词。 繁体 危如纍卵 近义 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反义 稳如泰山、安如磐石 英语 hazardous like a pile of eggs
意思解释:拼音 wēi zài dàn xī 注音 ㄨㄟ ㄗㄞˋ ㄉㄢˋ ㄒ一 解释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例子 现在桂林又危在旦夕,柳州也将不保。(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辨形 “夕”,不能写作“歹”。 辨析 危在旦夕和“危如累卵”都含有十分危险的意思。危在旦夕着重指危险就要发生;多用于生命;“危如累卵”着重指危险的程度;多用于地方的防守;房屋的倒塌等事物。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危险。 歇后语 风前烛,瓦上霜 谜语 午安 感情 危在旦夕是贬义词。 近义 朝不保夕、危如朝露 反义 安如磐石 英语 Danger may come any time. 俄语 опáсность на носу(быть на краю гибели) 日语 危険(きけん)が
意思解释:拼音 yǎn yǎn yī xī 注音 一ㄢˇ 一ㄢˇ 一 ㄒ一 解释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例子 他已被打得体无完肤,奄奄一息了。 正音 “奄”,不能读作“yān”;“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奄”,不能写作“淹”、“掩”。 辨析 见“气息奄奄”、“岌岌可危”。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歇后语 耗干了油的灯火;盐碱地的庄稼 谜语 油干灯草尽 感情 奄奄一息是贬义词。 近义 岌岌可危、命在旦夕、气息奄奄 反义 生龙活虎、生气勃勃、朝气勃勃 英语 critically ill with a little breath 俄语 находиться при последнем издыхáнии 日语 気息(きそく)奄奄(えんえん) 德语
意思解释:拼音 yáo yáo yù zhuì 注音 一ㄠˊ 一ㄠˊ ㄩˋ ㄓㄨㄟˋ 解释 摇摇:摇晃;动摇不稳的样子;欲:将要;坠:掉下来。摇摇晃晃;即将掉下来。形容很不稳定;就要掉下来;或比喻就要垮台或崩溃。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4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例子 战士们靠近边缘向下一看,头晕目眩,觉得眼前的大岩来回晃动,自己的身体摇摇欲坠。(曲波《林海雪原》二七) 正音 “坠”,不能读作“zuì”。 辨形 “摇”,不能写作“谣”、“遥”。 辨析 见“岌岌可危”、“风雨飘摇”。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危机 感情 摇摇欲坠是贬义词。 繁体 摇摇慾墜 近义 风雨飘摇、危如累卵、摇摇欲倒 反义 稳如泰山、安如磐石 英语 shaking as if about to fall 俄语 еле-еле держáться(грозить обвáлом)
意思解释:拼音 zhāo bù lǜ xī 注音 ㄓㄠ ㄅㄨˋ ㄌㄩˋ ㄒ一 解释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晋 李密《陈情事表》:“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例子 这位老人病势垂危,已经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 感情 朝不虑夕是中性词。 繁体 朝不慮夕 近义 朝不谋夕 反义 高枕无忧
意思解释:拼音 zhāo bù bǎo xī 注音 ㄓㄠ ㄅㄨˋ ㄅㄠˇ ㄒ一 解释 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例子 这通告示,轰动了整个固始城,津津乐道,竟似忘了身在危城,朝不保夕。(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正音 “朝”,不能读作“cháo”。 辨析 “朝不虑夕”和朝不保夕都形容形势危急。但“朝不虑夕”可强调“只能顾眼前”的意思;朝不保夕可强调随时保不住的意思。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形势危急。 谜语 日内瓦 感情 朝不保夕是贬义词。 近义 岌岌可危、危在旦夕 反义 安然无恙、高枕无忧 英语 not to know in the morning what may happen in the evening 俄语 трудно ручáться за зáвтрашний день 日语 危険(きけん)が迫(せま)って
意思解释:拼音 xiǎn xiàng huán shēng 注音 ㄒ一ㄢˇ ㄒ一ㄤˋ ㄏㄨㄢˊ ㄕㄥ 解释 险:危险。危险的局面不断产生。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险象环生,祸机迫切。” 例子 这次旅行真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 正音 “生”,不能读作“sēng”。 辨形 “象”,不能写作“相”。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险象环生是贬义词。 繁体 險象環生 近义 岌岌可危、危在旦夕 反义 风平浪静、安如磐石 英语 dangers lurking on all sides(beset with perils)
意思解释:拼音 yī fà qiān jūn 注音 一 ㄈㄚˋ ㄑ一ㄢ ㄐㄨㄣ 解释 钧:古代重量单位;约等于现在三十斤。千万斤的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例子 际兹一发千钧,全国国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己见。(鲁迅《二心集 沉滓的泛起》) 正音 “发”,不能读作“fā”;“钧”,不能读作“diào”。 辨形 “钧”,不能写作“钓”、“钩”。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感情 一发千钧是中性词。 繁体 一發千鈞 近义 燃眉之急、危在旦夕、危如累卵 反义 稳如泰山 英语 with the sword of Damocles above one's head 日语 危機一発(ききいっぱつ) 德语 an einem Faden hǎngen(im kritischen Augenblick) 法语 situati
意思解释:拼音 yáo yáo yù dǎo 注音 一ㄠˊ 一ㄠˊ ㄩˋ ㄉㄠˇ 解释 摇摇:摇晃;欲:将要。形容很快就要倒塌,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出处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西方的希特勒在苏联红军严重打击之下有摇摇欲倒之势。”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很快就要垮台。 感情 摇摇欲倒是贬义词。 繁体 摇摇慾倒 近义 摇摇欲坠 英语 tottery 俄语 трещáть по всем швам(шáткий)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九死一生 [ jiǔ sǐ yī shēng ] ⒈ 死的可能性远大于活的可能性,但终于脱险。比喻多历艰险而大难不死。 例 你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九死一生,不当个耍。——《元曲》 英 a narrow escape;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引 《文选·屈原<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唐 刘良 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您哥哥劒洞枪林快厮杀,九死一生不当个耍。” 《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杨益 道:‘蛮烟瘴疫,九死一生,欲待不去,奈日暮途穷。’”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第三节:“﹝ 小刘 ﹞在九死一生中,不是多次救过自己的命吗?” ⒉ 谓十死其九。形容幸免于死的人很少。 引 《隋唐演义》第十三回:“凡解进府去的人……十人解进,九死一生。” 《说唐》第七回:“元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间不容发 [ jiān bù róng fà ] ⒈ 中间放置不下一根头发,形容相距极微。 例 律厤迭相治,其间不容发。——《大戴礼记》 英 a seamless heavenly robe——flawless; by the skin of one's teeth; by a hair's breadth; the difference is as narrow as a hair's breadth; ⒉ 比喻情势危急到极点。 例 其出不出,间不容发。——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英 the situation is extremely critical; within a hair of; within an inch of; 国语辞典 间不容发 [ jiàn bù róng fǎ ] ⒈ 距离十分相近,中间不能容纳一丝毫发。比喻情势危急。 引 《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事机之来,急如弩箭,投机之会,间不容发。」 近 危如累卵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急不可待 [ jí bù kě dài ] ⒈ 心急火燎,决不能再作等待。亦作“急不可耐” 英 extremely anxious; be too impatient to wait; 引证解释 ⒈ 急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十分急迫。 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母﹞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廝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貲独往。”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七:“‘老九快点!快点……’八大金刚有点急不可待。” 亦作“急不及待”、“急不可耐”。 清 袁枚 《新齐谐·骗术巧报》:“其人不料此船仍回,急不及待持行李先付水手,身跃入舱。” 《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六个人刚刚坐定, 胡统领 已急不可耐,头一个开口就説。” 《花城》1981年第4期:“贴上从邮局买到的邮票,便急不及待地寄出了。” 国语辞典 急不可待 [ jí bù kě dài ] ⒈ 急得不能再等,形容十分
意思解释:名词
意思解释:动词 ABCC式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履险如夷
意思解释:动词 AABC式
意思解释:危如累卵
意思解释:AABC式
意思解释:形容词 AABC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绝如缕 [ bù jué rú lǚ ] ⒈ 象用一根细线连着,形容极其危急。现在也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绵不断。 例 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歌声》 英 almost extinct; very precarious like a thread going to break; 引证解释 ⒈ 见“不絶如綫”。 国语辞典 不绝如缕 [ bù jué rú lǚ ] ⒈ 仅有一线连系未断。比喻局势危急。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茕茕孑立,未有子息。荒隅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也作「不绝如线」、「不绝若线」。 ⒉ 比喻声音细微悠长,似断非断。 引 宋·苏轼〈赤壁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绝如线 [ bù jué rú xiàn ] ⒈ 亦作“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不绝如缕”。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 引 《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絶若綫。” 何休 注:“綫,缝帛缕,以喻微也。” 《淮南子·要略训》:“齐桓公 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中国之不絶如綫。” 《清史稿·礼志三》:“洎 朱温 以下,或起寇窃,或为叛臣,五十餘年,国统不絶如綫。” ⒉ 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 引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復加卹问,稍益衰弱,不絶如綫。”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荒隅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以是嗣续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