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感恩戴德 [ gǎn ēn dài dé ] ⒈ 感激别人所给的恩德。 英 be deeply grateful for; 国语辞典 感恩戴德 [ gǎn ēn dài dé ] ⒈ 感激他人对自己的恩德。也作「感恩戴义」、「感恩荷德」。 引 《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偶有一个狡猾的民贼出来,略用些小恩小惠来抚弄他,他便欢天喜地感恩戴德。」 英语 deeply grateful 法语 profondément reconnaissant
意思解释:拼音 gǎn ēn dài dé 注音 ㄍㄢˇ ㄣ ㄉㄞˋ ㄉㄜˊ 解释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例子 偶有一个狡滑的民贼出来,略用些小恩小惠来抚弄他,他便欢天喜地感恩戴德。(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辨形 “戴”,不能写作“代”。 辨析 感恩戴德与“感激涕零”有别:感恩戴德只指感激并侧重于内心;“感激涕零”还指感激的程度并侧重形容外部表情。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感恩戴德是贬义词。 繁体 感恩戴惪 近义 感激涕零、感恩图报 反义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英语 be deeply grateful for sb.'s kindness 日语 恩徳(おんとく)に感謝する
意思解释:拼音 jí shǒu cù é 注音 ㄐ一ˊ ㄕㄡˇ ㄘㄨˋ ㄜˊ 解释 疾首:头痛;蹙额: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例子 一听到劝捐二字,百姓就一个个疾首蹙额,避之惟恐不遑,此中缘故,就在有信、无信两个分别。(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八回) 正音 “蹙”,不能读作“qī”、“zú”。 辨形 “疾”,不能写作“嫉”。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感情 疾首蹙额是贬义词。 繁体 疾首蹙額 近义 咬牙切齿、深恶痛绝、痛心疾首 反义 眉飞色舞、笑逐颜开 英语 with aching head and knitted brows(with abhorrence) 日语 ごく憎(にく)みきらうさま
意思解释:拼音 jí è rú chóu 注音 ㄐ一ˊ ㄜˋ ㄖㄨˊ ㄔㄡˊ 解释 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出处 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例子 他对军阀、政客,疾恶如仇。(梁斌《红旗谱》二十二) 正音 “恶”,不能读作“ě”、“wù”。 辨形 “疾”,不能写作“忌”。 辨析 疾恶如仇和“深恶痛绝”;都含有对坏人、坏事“很痛恨”的意思。但疾恶如仇是憎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敌”一般;“深恶痛绝”是“厌恶、憎恨到了极点”;本身不含“对坏人坏事如同仇敌一般”的意思。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疾恶如仇是褒义词。 繁体 疾惡如讎 近义 见义勇为、义不容辞 反义 同流合污、从善如流 英语 hate the wicked like enemies 俄语 питáть глубокую ненависть
意思解释:拼音 qiè chǐ tòng hèn 注音 ㄑ一ㄝˋ ㄔˇ ㄊㄨㄥˋ ㄏㄣˋ 解释 牙齿互相摩擦。形容愤恨到了极点。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彼此俱有切齿之恨。” 例子 饱经战争创作的人,对侵略者是切齿痛恨的。 正音 “齿”,不能读作“cǐ”。 辨形 “齿”,不能写作“尺”。 辨析 见“恨之入骨”。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用于坏人。 感情 切齿痛恨是中性词。 繁体 切齒痛恨 近义 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反义 关心倍至 英语 gnash one's teeth in hatred 俄语 питáть лютую ненависть 德语 haβerfüllt mit den Zǎhnen knirschen
意思解释:拼音 qiè chǐ fǔ xīn 注音 ㄑ一ㄝˋ ㄔˇ ㄈㄨˇ ㄒ一ㄣ 解释 切齿:咬紧牙齿;腐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例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寡人念先王之仇,切齿腐心!”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切齿腐心是贬义词。 繁体 切齒腐心 近义 切齿痛恨 英语 hate with all one's soul
意思解释:拼音 rěn wú kě rěn 注音 ㄖㄣˇ ㄨˊ ㄎㄜˇ ㄖㄣˇ 解释 忍:忍受;忍耐;无:无法。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例子 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出手还击。 正音 “可”,不能读作“kè”。 辨形 忍,不能写作“刀心”。 辨析 忍无可忍和“是可忍;孰不可忍”;都有“无法忍受”的意思。但忍无可忍偏重于无法忍受的程度;“是可忍;孰不可忍”偏重于绝对不能容忍的某种事情;一般独立成句或在句中单独出现。这两者不能通用。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歇后语 释迦佛下莲台 谜语 奇痒 感情 忍无可忍是中性词。 繁体 忍無可忍 近义 深恶痛绝、拍案而起 反义 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英语 tax one's patience to the limit 俄语 потерять всяко
意思解释:拼音 tòng shēn wù jué 注音 ㄊㄨㄥˋ ㄕㄣ ㄨˋ ㄐㄩㄝˊ 解释 极端痛恨、厌恶。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恶绝了大哥,因为大哥竟敢公然与冠家为敌,帮着钱默吟和金三爷到冠家叫闹,打架。”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痛深恶绝是中性词。 繁体 痛深惡絶 近义 深恶痛绝
意思解释:拼音 tòng xīn jí shǒu 注音 ㄊㄨㄥˋ ㄒ一ㄣ ㄐ一ˊ ㄕㄡˇ 解释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例子 瞿耐庵自从到任至今也有半年了。治下的百姓因他听断糊涂,一个个痛心疾首。(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正音 “首”,不能读作“sǒu”。 辨形 “疾”,不能写作“急”。 辨析 见“深恶痛绝”。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对某事的痛恨。 谜语 西子孟德各发老毛病 感情 痛心疾首是中性词。 近义 深恶痛绝、捶胸顿足 反义 感恩戴德 英语 resent deeply 俄语 испытывать боль(прочувствовать) 日语 (誤ちを)深(ふか)く憎(にく)む 德语 von Reue gequǎlt(bittere Reue über etwas empfinden)
意思解释:拼音 yǎo yá qiè chǐ 注音 一ㄠˇ 一ㄚˊ ㄑ一ㄝˋ ㄔˇ 解释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出处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例子 只见水军头领早把张清解来。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咬牙切齿,尽要来杀张清。(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 正音 “切”,不能读作“qiē”。 辨形 “牙”,不能写作“芽”。 辨析 (一)见“恨之入骨”。(二)咬牙切齿和“痛心疾首”“深恶痛绝”;都表示痛恨。但咬牙切齿偏重在痛恨的状态表情;可以用于对自己方面也可以用于对敌人方面的痛恨;多作口头;“痛心疾首”偏重于“痛”的心情上;往往指对内部人的痛恨;多用作书面语;“深恶痛绝”偏重于形容痛恨的思想感情方面;多用于书面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疾首蹙额 [ jí shǒu cù é ] ⒈ 形容心里非常怨恨、讨厌。 英 with aching head and knitted brows; with abhorrence; 国语辞典 疾首蹙额 [ jí shǒu cù é ] ⒈ 痛恨厌恶的样子。也作「疾首蹙頞」。 引 《文明小史·第四八回》:「何以到了我们中国,一听到劝捐二字,百姓就一个个疾首蹙额,避之惟恐不遑?」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疾恶如仇 [ jí è rú chóu ] ⒈ 憎恨邪恶就同憎恨仇人一样。 英 hate evil like an enemy abhor evils as deadly foes; abhor evils as if they were personal enemies; hate the wicked as you do your enemies; 国语辞典 疾恶如仇 [ jí è rú chóu ] ⒈ 憎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敌一般。「仇」文献异文作「雠」。也作「嫉恶如仇」。 引 《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奉公不挠,疾恶如雠。」 《新唐书·卷二〇二·文艺传中·李邕传》:「邕少习文章,疾恶如雠,不容于众。」 反 助纣为虐
意思解释:深恶痛绝 切齿痛恨
意思解释:切 字组词 齿 字组词 痛 字组词 恨 字组词
意思解释:动词 ABCA式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痛 字组词 深 字组词 恶 字组词 绝 字组词
意思解释:动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