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 jiàn lì wàng yì 注音 ㄐ一ㄢˋ ㄌ一ˋ ㄨㄤˋ 一ˋ 解释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例子 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 “利”,不能写作“力”;“忘”,不能写作“妄”。 辨析 见利忘义和“利令智昏”;都含有“为私利而做坏事”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不同在于:①见利忘义的“利”;一般指钱财或其他物质上的好处;“利令智昏”的“利”;一般指私利;范围广。②见利忘义有“忘义”;忘记正义的意思;“利令智昏”的“智昏”即头脑糊涂的意思。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歇后语 拾钱不识街坊 谜语 见钱
意思解释:拼音 zéi hǎn zhuō zéi 注音 ㄗㄟˊ ㄏㄢˇ ㄓㄨㄛ ㄗㄟˊ 解释 做贼的叫喊捉贼。比喻转移目标;混淆视听以逃脱罪责。 出处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匪,还扛着剿匪的旗号,到处剿匪。” 例子 这个狡滑的小偷,偷了人家的钱后,还贼喊捉贼,嫁祸于人。 辨形 贼,右部不能写作“戊”或“戒”。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歇后语 强盗抓小偷 谜语 小耗子骂大街 感情 贼喊捉贼是贬义词。 繁体 賊喊捉賊 近义 倒打一耙、颠倒黑白 英语 cover oneself up by shouting with the crowd 俄语 Вор кричит: держи вора 日语 どろぼうが「どろぼうだどろぼうだ」と叫(さけ)ぶ,人(ひと)の目(め)をそらそうとする 法语 le voleur crie au voleur(jouer au voleur volé)
意思解释:拼音 zhī fǎ fàn fǎ 注音 ㄓ ㄈㄚˇ ㄈㄢˋ ㄈㄚˇ 解释 知道法律;却违反法律。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 例子 对知法犯法的人,应该严惩不贷。 辨析 知法犯法和“以身试法”;都指明明知道是犯法的事;还要亲自去做。但“以身试法”偏重于亲自去做犯法的事;仅指犯法;知法犯法偏重指“明明知道犯法”;还故意违犯。并含有违犯规章制度等意思;应用范围较大。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谜语 审判长坐牢 感情 知法犯法是贬义词。 繁体 知灋犯灋 近义 明知故犯、以身试法、执法犯法 反义 遵纪守法 英语 deliberately break the law 俄语 умышленное нарушéние закóна 德语 vorsǎtzlich gegen Recht und Gesetz verstoβen 法语 enfreindre la loi sciemment
意思解释:拼音 jiān lín zì dào 注音 ㄐ一ㄢ ㄌ一ㄣˊ ㄗˋ ㄉㄠˋ 解释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主自盗”。 出处 曾慥《类说》卷二引《名臣传 杜衍》:“衍在中书,权幸欲去之,以舜钦监进奏院市故纸监临自盗除名,以撼动衍,衍亦以此求退。” 例子 监公使库皇寘坐狱,嗣昌奏请之,遂以监临自盗责安化军节度副使,安置郢州。《宋史 薛嗣昌传》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盗窃自己看守之物。 感情 监临自盗是贬义词。 繁体 監臨自盗 近义 监守自盗、监主自盗 反义 以身作则 英语 steal goods for which one is responsible
意思解释:拼音 jiān zhǔ zì dào 注音 ㄐ一ㄢ ㄓㄨˇ ㄗˋ ㄉㄠˋ 解释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守自盗”。 出处 《旧唐书 杨炎传》:“更召他吏绳之,曰:‘监主自盗,罪绞。’” 例子 我们要坚决打击监主自盗的现象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盗窃自己看守之物。 感情 监主自盗是贬义词。 繁体 監主自盗 近义 监守自盗 反义 以身作则 英语 steal money in one's trust
意思解释:拼音 zhǔ shǒu zì dào 注音 ㄓㄨˇ ㄕㄡˇ ㄗˋ ㄉㄠˋ 解释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出处 《汉书 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主守自盗是中性词。 繁体 主守自盜 近义 监守自盗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监主自盗 [ jiān zhǔ zì dào ] ⒈ 盗窃自己所负责经管的公家财物。 引证解释 ⒈ 盗窃自己所负责经管的公家财物。 引 《旧唐书·杨炎传》:“更召他吏绳之,曰:‘监主自盗,罪绞。’” 亦作“监临自盗”。 曾慥 《类说》卷二引《名臣传·杜衍》:“衍 在中书,权幸欲去之,以 舜钦 监进奏院市故纸监临自盗除名,以撼动 衍,衍 亦以此求退。” 《宋史·薛嗣昌传》:“监公使库 皇寘 坐狱, 嗣昌 奏请之,遂以监临自盗责 安化军 节度副使,安置 郢州。” 后通作“监守自盗”、“监守自盗”。 《明史·刑法志一》:“罪应加者,必赃满数乃坐。如监守自盗,赃至四十贯。若止三十九贯九十九文,欠一文不坐也。” 《清文献通考·刑五》:“苟其召公那移,尚可曲谅;若监守自盗,肆行无忌,岂可以赃完限内遂从末减耶?” 叶永烈 《科学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监临自盗 [ jiān lín zì dào ] ⒈ 见“监主自盗”。 引证解释 ⒈ 见“监主自盗”。 国语辞典 监临自盗 [ jiān lín zì dào ] ⒈ 窃取公务或业务上自己所主管保护的财物。也作「监主自盗」、「监守自盗」。 引 《宋史·卷三二八·薛向传》:「监公使库皇寘坐狱,嗣昌奏请之,遂以监临自盗责安化军节度副使,安置郢州。」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见利忘义 [ jiàn lì wàng yì ] ⒈ 只图一己私利,而置道义于不顾。 例 某与吕布同乡知其有勇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罗贯中《三国演义》 英 forget morality and justice when one sees money; be actuated by mercenary views; forsake good for the sake of gold; 引证解释 ⒈ 看到私利,而不顾道义。 引 语出《汉书·樊哙郦商等传赞》:“当 孝文 时,天下以 酈寄 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唐 王勃 《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絶,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 《三国演义》第三回:“﹝ 李肃 ﹞曰:‘某与 吕布 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国语辞典 见利忘义 [ jiàn lì wàng yì ] ⒈ 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引 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绝,轻进苟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