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杜口裹足 [ dù kǒu guǒ zú ] ⒈ 闭口不言,裹足不前。形容胆小恐惧,不敢向前。 例 杜口裹足,莫肯向秦耳。——《史记·范雎蔡泽传》 英 too frightened to speak or move; 引证解释 ⒈ 闭口不言,停足不前。形容十分害怕。 引 《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 秦 耳。” 国语辞典 杜口裹足 [ dù kǒu guǒ zú ] ⒈ 闭嘴不说话,住脚不敢前。形容十分畏惧而不敢进言。 引 《战国策·秦策三》:「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英语 too frightened to move or speak 法语 trop effrayé pour bouger ou parler
意思解释:拼音 ài kǒu shí xiū 注音 ㄞˋ ㄎㄡˇ ㄕˊ ㄒ一ㄡ 解释 爱:吝惜。指怕羞而难以出口说话 出处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爱口识羞,两相耽误。” 用法 作谓语、补语;指怕羞。 感情 爱口识羞是中性词。 繁体 愛口識羞 近义 碍口识羞
意思解释:拼音 dù kǒu guǒ zú 注音 ㄉㄨˋ ㄎㄡˇ ㄍㄨㄛˇ ㄗㄨˊ 解释 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例子 她被吓得杜口裹足不敢出门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十分害怕。 感情 杜口裹足是中性词。 近义 闭口不言 英语 too frightened to speak or move
意思解释:拼音 yǎ kǒu wú yán 注音 一ㄚˇ ㄎㄡˇ ㄨˊ 一ㄢˊ 解释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例子 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哑口无言。 正音 “哑”,不能读作“yā”。 辨形 “哑”,不能写作“亚”。 辨析 (一)哑口无言和“张口结舌”;都用来形容“说不出话来”;或用于形容理屈词穷。但哑口无言有时也形容由于某种原因默不作声;无话可说:“张口结舌”多指想说而说不出来;形容惊慌、害怕或紧张的样子。(二)见“理屈词穷”。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谜语 亚;封嘴;第二讲 感情 哑口无言是贬义词。 繁体 啞口無言 近义 默默无闻、张口结舌、理屈词穷 反义 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口若悬河 英语 put to silence 俄语 онеме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爱口识羞 [ ài kǒu shí xiū ] ⒈ 怕羞不肯开口。 引证解释 ⒈ 怕羞不肯开口。 引 《石点头》第十四回:“这事关係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説出,莫要爱口识羞,两相躭误。”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