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跋胡疐尾 [ bá hú zhì wěi ] ⒈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后以“跋胡疐尾”喻进退两难。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跋胡”。 引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宋 李纲 《谢复观文殿大学士表》:“惟信古太过,而欲为曲突徙薪之谋,故与物多违而每致跋胡疐尾之患。”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四十韵》:“鹿角 真走险, 狼头 如跋胡。” 仇兆鳌 注:“《水经注》:江 水又东流 狼头滩,其水并峻激奔暴,鱼鳖所不能游,其歌曰:‘滩头白浡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 国语辞典 跋胡疐尾 [ bá hú zhì wěi ] ⒈ 胡,项下的垂肉。跋胡疐尾指前进就踏著垂肉,后退又被尾巴绊倒。语本比喻陷入困境,进退两难。明·朱之瑜〈答完翁书〉:「一时仓卒,事事不审,又一身作仆,兄翁行后,更觉周折,弟又才短,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跋前踬后 [ bá qián zhì hòu ] ⒈ 同“跋胡疐尾”。 引证解释 ⒈ 同“跋胡疐尾”。 引 唐 韩愈 《进学解》:“跋前躓后,动輒得咎。” 国语辞典 跋前踬后 [ bá qián zhì hòu ] ⒈ 比喻陷入困境,进退两难。参见「跋胡疐尾」条。 引 唐·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近 跋胡疐尾 跋前疐后
意思解释:拼音 bá hú zhì wěi 注音 ㄅㄚˊ ㄏㄨˊ ㄓˋ ㄨㄟˇ 解释 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 《诗 豳风 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例子 宋·李纲《谢复观文殿大学士表》:“而欲为曲突徙薪之谋,故与物多违而每致跋胡疐尾之患。”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进退维谷。 感情 跋胡疐尾是中性词。 繁体 跋胡胡尾 近义 进退两难、跋前疐后
意思解释:拼音 bù shàng bù xià 注音 ㄅㄨˋ ㄕㄤˋ ㄅㄨˋ ㄒ一ㄚˋ 解释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例子 鲁迅《野草·死后》:“我却总是既不安乐,也不灭亡地不上不下地生活下来,都不能副任何一面的期望。”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不好不坏。 歇后语 一只脚跨在马背上 谜语 中 感情 不上不下是中性词。 近义 进退两难、进退维谷 反义 登峰造极 英语 in a embarrasing state 俄语 ни тудá ни сюдá
意思解释:拼音 bá qián zhì hòu 注音 ㄅㄚˊ ㄑ一ㄢˊ ㄓˋ ㄏㄡˋ 解释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 唐 韩愈《昌黎集 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例子 无事之时,望影藏匿,跋前踬后,日不聊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续录》)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进退两难。 感情 跋前踬后是中性词。 繁体 跋前躓后 近义 左右为难、进退两难、进退维谷 英语 nonplus(be caught in a dilemma; encounter obstacles ahead and behind)
意思解释:拼音 dī yáng chù fān 注音 ㄉ一 一ㄤˊ ㄔㄨˋ ㄈㄢ 解释 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 《周易 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例子 纣王沉吟不语,心下煎熬,似羝羊触藩,进退两难。(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进退两难。 感情 羝羊触藩是中性词。 繁体 羝羊觸藩 近义 进退两难、进退维谷 英语 in a dilemma(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
意思解释:拼音 jìn tuì shī jù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ㄕ ㄐㄨˋ 解释 据:依据;凭借。前进、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亦指进退两难。 出处 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例子 进退失据,两无所容,此可谓调和者之戒矣。(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正音 “据”,不能读作“jū”。 辨形 “据”,不能写作“跨”;“进”,不能写作“近”。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进退两难。 感情 进退失据是中性词。 繁体 進退失據 近义 无所适从、进退两难、骑虎难下 反义 进退有常、进退中绳 英语 be in a box (be in a cleft stick)
意思解释:拼音 jìn tuì wéi gǔ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ㄨㄟˊ ㄍㄨˇ 解释 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出处 《诗经 大雅 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例子 在我自己的思想上也正感受着一种进退维谷的苦闷。(离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 正音 “维”,不能读作“wēi”。 辨形 “维”,不能写作“唯”。 辨析 见“进退两难”(524)。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 谜语 困稻田之中 感情 进退维谷是中性词。 繁体 進退維谷 近义 进退两难 反义 进退自如 英语 be in a dilemma 俄语 ни тудá ни сюдá 日语 進退きわまる
意思解释:拼音 qián bá hòu máo 注音 ㄑ一ㄢˊ ㄅㄚˊ ㄏㄡˋ ㄇㄠˊ 解释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尾,进退有难。”后以“前跋后疐”喻进退两难。 出处 宋·司马光《言医官札子》:“今闻诊御脉者,常以十数,工拙相杂,是非混淆,发言进药,更相倚仗,前跋后疐,左瞻右顾。” 例子 谭嗣同《报贝元征书》:“何至如中国前跋后疐,貌合神离,强遏自然之天乐,尽失自己之权利。”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进退两难。 感情 前跋后疐是中性词。 繁体 前跋后后 近义 进退两难、跋前疐后
意思解释:拼音 qù zhù liǎng nán 注音 ㄑㄨˋ ㄓㄨˋ ㄌ一ㄤˇ ㄋㄢˊ 解释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 出处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例子 去住两难,踌躇不决。(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九回) 用法 作宾语、状语、定语;指难以抉择去留。 感情 去住两难是中性词。 繁体 去住兩難 近义 进退两难
意思解释:拼音 qí hǔ nán xià 注音 ㄑ一ˊ ㄏㄨˇ ㄋㄢˊ ㄒ一ㄚˋ 解释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出处 《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例子 本月三日抛出的一百万公债,都成了骑虎难下之势,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那里是那里了!(茅盾《子夜》十) 正音 “难”,不能读作“nàn”。 辨形 “骑”,不能写作“崎”。 辨析 骑虎难下与“进退两难”有别:骑虎难下是比喻性的;上下文强调“上”、“下”时;只能用骑虎难下;“进退两难”是直陈性的;上下文明确表示前后方向的;只能用“进退两难”。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驾着山神爷逛景 感情 骑虎难下是贬义词。 繁体 騎虎難下 近义 进退两难、欲罢不能 反义 一帆风顺、势如破竹 英
意思解释:拼音 rù dì wú mén 注音 ㄖㄨˋ ㄉ一ˋ ㄨˊ ㄇㄣˊ 解释 形容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法眼宗·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例子 他此时已到了入地无门的地步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与“上天无路”连用。 谜语 耗子进铁桶 感情 入地无门是贬义词。 繁体 入地無門 近义 上天无路 英语 find no way out
意思解释:拼音 shì chéng qí hǔ 注音 ㄕˋ ㄔㄥˊ ㄑ一ˊ ㄏㄨˇ 解释 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很难下来。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迫于情势;欲罢不能。 出处 清 吴璿《飞龙全传》:“心里其实害怕;无奈势成骑虎,只得勉强要去厮杀。” 例子 至于阿勒坛和忽察儿,此时才发觉受了札木合的玩弄,权位还不如在本部的时候,但势成骑虎,懊悔不及了。 辨形 “骑”,不能写作“奇”。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谜语 我欲乘风归去 感情 势成骑虎是贬义词。 繁体 勢成騎虎 近义 骑虎难下 反义 得心应手、一帆风顺 英语 be in a dilemma(be afraid to go on and unable to get down as one who rides on a tiger)
意思解释:拼音 wǎng jiǎn lái lián 注音 ㄨㄤˇ ㄐ一ㄢˇ ㄌㄞˊ ㄌ一ㄢˊ 解释 谓往来皆难;进退皆难。 出处 《周易·蹇》:“六四:往蹇来连。” 例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往蹇来连是中性词。 繁体 往蹇來連 近义 进退两难
意思解释:拼音 zuǒ yòu wéi nán 注音 ㄗㄨㄛˇ 一ㄡˋ ㄨㄟˊ ㄋㄢˊ 解释 无论怎么办都有困难。指处于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听了,自然是左右为难;但事到其间,实在无法。” 例子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他想随风倒,附和任何人;他总处在左右为难的地位。” 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难”,不能读作“nàn”。 辨析 左右为难与“进退两难”有别:左右为难侧重于形容棘手;“进退两难”侧重于形容踌躇。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事情棘手。 歇后语 一手托两家;一脚踏两船;没路标的三岔口 谜语 对准;鸡雏 感情 左右为难是中性词。 繁体 左右為難 近义 进退两难、骑虎难下、进退维谷 反义 得心应手、一帆风顺、一路顺风 英语 be in a bind 俄语 и так,и сяк-всё
意思解释:拼音 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 注音 ㄕㄤˋ ㄊ一ㄢ ㄨˊ ㄌㄨˋ,ㄖㄨˋ ㄉ一ˋ ㄨˊ ㄇㄣˊ 解释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例子 大家的心境都已经达到绝望的程度了,真个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对着那浩浩的赣江,竟想喊出两声蹩脚的秦腔了。(郭沫若《南昌之一夜》) 用法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感情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是贬义词。 繁体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近义 走投无路、进退两难 反义 前程似锦 英语 be up against a blank wall(find no way out) 俄语 нет выхода(некуда девáться)
意思解释:拼音 bù shàng bù luò 注音 ㄅㄨˋ ㄕㄤˋ ㄅㄨˋ ㄌㄨㄛˋ 解释 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出处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姐姐……何苦把这个书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呆呆地百事皆废了。”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情。 感情 不上不落是中性词。 近义 进退两难、不上不下
意思解释:拼音 jìn tuì chù lí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ㄔㄨˋ ㄌ一ˊ 解释 见“进退触籓”。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44回:“进退触篱,实维难处。”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 感情 进退触篱是中性词。 繁体 進退觸籬 近义 进退两难、进退跋疐、进退触藩 英语 have a wolf by the ears(stand at a nonplus)
意思解释:拼音 jìn tuì liǎng duān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ㄌ一ㄤˇ ㄉㄨㄢ 解释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出处 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首鼠之士,进退两端。”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 感情 进退两端是中性词。 繁体 進退兩端 近义 进退两难、进退为难
意思解释:拼音 jìn tuì lù qióng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ㄌㄨˋ ㄑㄩㄥˊ 解释 犹言进退无路。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丕进退路穷,乃谋于群僚。” 例子 《魏书·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感情 进退路穷是贬义词。 繁体 進退路窮 近义 进退两难、进退为难
意思解释:拼音 jìn tuì shuāng nán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ㄕㄨㄤ ㄋㄢˊ 解释 见“进退两难”。 出处 明·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可怪进退双难,羝羊触藩偏困。”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 感情 进退双难是贬义词。 繁体 進退雙難 近义 进退两难、进退为难
意思解释:拼音 jìn tuì wéi nán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ㄨㄟˊ ㄋㄢˊ 解释 见“进退两难”。 出处 《魏书·李冲传》:“若容舟楫,必须停滞,师老粮乏,进退为难。” 例子 而他们在西北的匪军主力董钊和刘戡,则远在吴庄和柏树墕一线,进退为难。柳青《铜墙铁壁》第九章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 感情 进退为难是中性词。 繁体 進退為難 近义 进退两难、进退两端 俄语 ни взяд ни вперёд
意思解释:拼音 jìn tuì wéi jí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ㄨㄟˊ ㄐ一ˊ 解释 进退都处于危急境地。 出处 明·何景明《中林之棘》诗:“岂不是思,进退维亟。”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 感情 进退维亟是中性词。 繁体 進退維亟 近义 进退两难、进退维谷、进退维艰
意思解释:拼音 jìn tuì chù zǔ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ㄔㄨˋ ㄗㄨˇ 解释 犹言进退两难。 出处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甘受些饥寒苦楚,怎当的进退迍邅。”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感情 进退迍邅是贬义词。 繁体 進退迍邅 近义 进退两难、进退维谷
意思解释:拼音 jìn tuì bá zǔ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ㄅㄚˊ ㄗㄨˇ 解释 犹言进退两难。 出处 《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例子 章炳麟《訄书·学隐》:“进退跋疐,能事无所写,非施之训诂,且安施邪?”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 感情 进退跋疐是贬义词。 繁体 進退跋跋 近义 进退两难、进退触籓、跋前疐后
意思解释:拼音 bá qián zhì hòu 注音 ㄅㄚˊ ㄑ一ㄢˊ ㄓˋ ㄏㄡˋ 解释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 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例子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无事之时,望影藏匿,跋前疐后,日不聊生。”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进退维谷。 感情 跋前疐后是中性词。 繁体 跋前前后 近义 跋前踬后、进退跋疐 英语 be caught in a dilemma(to be on the horns of a dilemma)
意思解释:拼音 jìn tuì chù fān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ㄔㄨˋ ㄈㄢ 解释 触:碰撞;藩:屏障,篱笆。前进后退都碰到障碍。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 《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例子 清·魏源《筹漕篇》:“进退触藩,计当安施,幸蚤图之,毋悔噬脐。”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 感情 进退触藩是中性词。 繁体 進退觸藩 近义 进退两难、进退跋疐、进退触篱 反义 进退自如 英语 be in a tight box(be on the horns of a dilemma)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进退迍邅 [ jìn tuì chù zǔ ] ⒈ 犹言进退两难。 引证解释 ⒈ 犹言进退两难。 引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甘受些饥寒苦楚,怎当的进退迍邅。”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进退双难 [ jìn tuì shuāng nán ] ⒈ 见“进退两难”。 引证解释 ⒈ 见“进退两难”。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进退为难 [ jìn tuì wéi nán ] ⒈ 见“进退两难”。 引证解释 ⒈ 见“进退两难”。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进退维谷 [ jìn tuì wéi gǔ ] ⒈ 前进和后退均已穷尽而无所适从。形容处境艰难,无退身之步。 例 把这个年轻人搞到了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 英 nonplus; 引证解释 ⒈ 犹言进退两难。谷,比喻穷困之境。 引 《诗·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毛 传:“谷,穷也。” 孔颖达 疏:“谷谓山谷,坠谷是穷困之义,故谓谷穷。” 朱熹 集传:“言上无明君,下有恶俗,是以进退皆穷也。” 高亨 注:“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金史·完颜纲传》:“猜嫌既萌,进退维谷。” 《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自实 唯唯而出,怪其言辞矫妄,负德若此,羝羊触藩,进退维谷。”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二章五:“在吃饭之后,正式谈话要开始了,弄得我有点进退维谷。” 亦作“进退惟谷”、“进退唯谷”。 《晋书·殷仲堪传》:“仲堪 流涕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进退维亟 [ jìn tuì wéi jí ] ⒈ 进退都处于危急境地。 引证解释 ⒈ 进退都处于危急境地。 引 明 何景明 《中林之棘》诗之四:“岂不是思,进退维亟。” 亦作“进退维艰”。 清 江忠源 《条陈军务疏》:“欲留则违其归顺之心,欲去则恐膺不测之戮,低迴无计,进退维艰。”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进退两端 [ jìn tuì liǎng duān ] ⒈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引证解释 ⒈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引 《太平广记》卷一六九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张鷟》:“首鼠之士,进退两端;虺蜥之夫,曾无一志。”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进退路穷 [ jìn tuì lù qióng ] ⒈ 犹言进退无路。 引证解释 ⒈ 犹言进退无路。 引 《晋书·苻坚载记下》:“丕 进退路穷,乃谋於羣僚。” 《晋书·慕容宝载记》:“所杖者兵也,兵已去手,进退路穷,恐无自全之理。” 《魏书·崔浩传》:“裕 西入 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进退失据 [ jìn tuì shī jù ] ⒈ 同“进退无据”。 引证解释 ⒈ 同“进退无据”。 引 《资治通鉴·南朝齐明帝建武四年》:“豫州 刺史 裴叔业 侵 魏 楚王戍,魏 傅永 伏兵击其后,破之, 叔业 进退失据,遂走。” 《明史·尹昌隆传》:“若沉吟不断,进退失据,将求为 丹徒 布衣且不可得。”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点将东林, 蒙叟 有‘天巧星’之目,而其一生之佹得佹失,卒之进退失据者,皆以巧致之。” 国语辞典 进退失据 [ jìn tuì shī jù ] ⒈ 比喻行事陷入困境,或临事张皇失措。 例 如:「行事要有充分的准备、计划,才不会进退失据。」 近 进退两难 进退维谷 骑虎难下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进退跋疐 [ jìn tuì bá zǔ ] ⒈ 犹言进退两难。 引证解释 ⒈ 犹言进退两难。 引 章炳麟 《訄书·学隐》:“进退跋疐,能事无所写,非施之训詁,且安施邪?”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进退触藩 [ jìn tuì chù fān ] ⒈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谓进退两难。语出《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孔颖达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羝,公羊。藩,篱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进退触篱”。 引 语出《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孔颖达 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 清 魏源 《筹漕篇上》:“进退触藩,计当安施,幸蚤图之,毋悔噬脐。” 《禅真后史》第四四回:“进退触篱,实为难处。”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进退触篱 [ jìn tuì chù lí ] ⒈ 见“进退触藩”。 引证解释 ⒈ 见“进退触藩”。
意思解释:去 字组词 住 字组词 两 字组词 难 字组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前 字组词 跋 字组词 后 字组词 疐 字组词
意思解释:入 字组词 地 字组词 无 字组词 门 字组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上 字组词 天 字组词 无 字组词 路 字组词 入 字组词 地 字组词 门 字组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上不下 [ bù shàng bù xià ] ⒈ 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得,进退两难之意。 例 把妹子的终身误得不上不下,也不是个长久之策。 英 in a embarrasing state; ⒉ 亦作“不上不落” ⒊ 不好不坏。 例 不上不下地生活下来。 英 neither good nor bad;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不上不落”。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引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姐姐……何苦把这个书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呆呆地百事皆废了。”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把妹子的终身误得不上不下,也不是个长便之策。” ⒉ 不好不坏。 引 鲁迅 《野草·死后》:“我却总是既不安乐,也不灭亡地不上不下地生活下来,都不能副任何一面的期望。” 国语辞典 不上不下 [ bù shàng bù xià ] ⒈ 进退两难。也作「不上不落」。 引 《醒世恒言·卷六·小水湾天狐诒书》:「如今住在这里,不上不下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上不落 [ bù shàng bù luò ] ⒈ 亦作“不上不下”。 引证解释 ⒈ 见“不上不下”。 国语辞典 不上不落 [ bù shàng bù luò ] ⒈ 进退两难。也作「不上不下」。 引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何苦把这个书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呆呆地百事皆废了。」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