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持筹握算 [ chí chóu wò suàn ] ⒈ 计算;精打细算。 引证解释 ⒈ 计算;精打细算。 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妇持筹握算,日致丰盈, 可弃 仰成而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权臣奢俭》:“至於 和相 则赋性吝嗇,出入金银,无不持筹握算,亲为称兑。”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夫开铁路,为兴利也,事关求利,势不可不持筹握算,计及錙銖。” 国语辞典 持筹握算 [ chí chóu wò suàn ] ⒈ 筹、算为古代计算数目的器具。持筹握算指管理财务,精打细算。 引 《聊斋志异·卷九·云萝公主》:「妇持筹握算,日致丰盈。」
意思解释:拼音 chí chóu wò suàn 注音 ㄔˊ ㄔㄡˊ ㄨㄛˋ ㄙㄨㄢˋ 解释 原指筹划,后称管理财务。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妇持筹握算,日致丰盈,可弃仰成而已。” 例子 鲁迅《文坛三户》:“一面持筹握算,一面诵诗读书。”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精打细算。 感情 持筹握算是中性词。 繁体 持籌握算 近义 精打细算 英语 keep and examine the money accounts of business
意思解释:拼音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注音 ㄐ一ㄥ ㄅ一ㄥ ㄐ一ㄢˇ ㄓㄥˋ 解释 精减人员;紧缩机构。 出处 《南史 陈暄传》:“徐陵为吏部尚史,精简人物。” 例子 政府机关实行精兵简政,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正音 “简”,不能读作“jiān”。 辨形 “简”,不能写作“减”。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精减人员,缩减机构。 感情 精兵简政是中性词。 繁体 精兵簡政 近义 精打细算、缩衣节食 反义 尾大不掉、叠床架屋 英语 fewer and better troops and simpler administration 俄语 сократить и упростить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ый аппарáт 日语 機構(きこう)の簡素化(かんそか)と人員の精鋭化(せいえいか)
意思解释:拼音 kè qín kè jiǎn 注音 ㄎㄜˋ ㄑ一ㄣˊ ㄎㄜˋ ㄐ一ㄢˇ 解释 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处 《尚书 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例子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梁太庙乐舞辞 撤豆》) 正音 “克”,不能读作“kē”。 辨形 “克”,不能写作“刻”;“俭”,不能写作“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克勤克俭是褒义词。 繁体 剋勤剋儉 近义 省吃俭用、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反义 无所事事、好逸恶劳、挥霍无度 英语 diligent and economical 俄语 крепко держáться принципа трудолюбия и бережливости 日语 よく働(はたら)きよく倹約(けんやく)する 德语 fleiβig und sparsam
意思解释:拼音 liàng rù wéi chū 注音 ㄌ一ㄤˋ ㄖㄨˋ ㄨㄟˊ ㄔㄨ 解释 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据收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用度。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例子 无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量入为出,精打细算。 正音 “量”,不能读作“liáng”;“为”,不能读作“wèi”。 辨形 “入”,不能写作“人”。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 谜语 挣多少花多少 感情 量入为出是中性词。 繁体 量入為出 近义 精打细算、量入制出、量入为用 反义 入不敷出 英语 live within one's means 俄语 жить по срéдствам 日语 収蕑を見積(みつも)って支出(ししゅつ)する 德语 die Ausgaben in den Grenzen der Einnahmen halten
意思解释:拼音 xì shuǐ cháng liú 注音 ㄒ一ˋ ㄕㄨㄟˇ ㄔㄤˊ ㄌ一ㄡˊ 解释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出处 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例子 告诉老王说,要多吃野菜树皮,少吃米面,细水长流呀!(梁斌《红旗谱》四十六) 正音 “水”,不能读作“suǐ”。 辨形 “流”,不能写作“留”。 辨析 细水长流和“源源不断”都有“连续不断”的意思。但细水长流用于形容行动、动作;“源源不断”多用于形容物或人。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谜语 涓涓累日月;涓涓不断入大海 感情 细水长流是褒义词。 繁体 細水長流 近义 持之以恒、精打细算 反义 虎头蛇尾、大手大脚 英语 economize to avoid running short(go about something little by li
意思解释:拼音 yī sī bù gǒu 注音 一 ㄙ ㄅㄨˋ ㄍㄡˇ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例子 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正音 “苟”,不能读作“jù”。 辨形 “苟”,不能写作“荀”。 辨析 一丝不苟和“一丝不乱”;都有“办事认真”。但一丝不苟偏重于“不苟”;有一点也不马虎的意思;“一丝不乱”偏重于“不乱”;有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一点也不零乱的意思。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谜语 荀 感情 一丝不苟是褒义词。 繁体 一絲不苟 近义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不苟言笑 反义 马马虎虎、粗枝大叶 英语 not to be the least bit negligent 俄语 со всей тщательностью(не упускать ни одной мелочи)
意思解释:拼音 yī qián bù luò xū kōng dì 注音 一 ㄑ一ㄢˊ ㄅㄨˋ ㄌㄨㄛˋ ㄒㄨ ㄎㄨㄥ ㄉ一ˋ 解释 比喻丝毫不浪费。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将来自有作用。” 用法 作宾语、分句、定语;指精打细算。 感情 一钱不落虚空地是中性词。 繁体 一錢不落虚空地 近义 精打细算 反义 铺张浪费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精兵简政 [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 ⒈ 使部队精干,使政体简化。泛指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原则。 英 better troops and simpler administration; 引证解释 ⒈ 谓党政军紧缩机构,精简人员。亦借用于一般的去除繁冗,力求简要。 引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 李鼎铭 先生提出来的。”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章:“趁大家休息,我就跑到僻静处,想偷偷地来个精兵简政,把不必要的东西扔掉一些。”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克勤克俭 [ kè qín kè jiǎn ] ⒈ 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引证解释 ⒈ 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引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旧唐书·张允伸传》:“允伸 领镇凡二十三年,克勤克俭,比岁丰登。”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周封翁》:“程 感激图报,克勤克俭,是以岁入之利,较他处为优。”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自己的结发妻子,全仗她克勤克俭地掌持家务,今年也五十八岁了。” 国语辞典 克勤克俭 [ kè qín kè jiǎn ] ⒈ 语本指既能勤劳又能节俭。也作「克俭克勤」。 引 《书经·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旧唐书·卷一八〇·张允伸传》:「允伸领镇凡二十三年,克勤克俭,比岁丰登。」 《乐府诗集·卷一二·郊庙歌辞十二·梁太庙乐舞辞·撒豆》:「笾豆斯撒,礼容有章。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近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量入为出 [ liàng rù wéi chū ] ⒈ 支出在数量或程度上不超过收入。 例 居家过日子要量入为出。 英 base one's expenditure upon one's income; live within income; plan one's expenditure in the light of one's income; ⒉ 根据收入情况确定支出限度。 例 并用筹策,计较府库,量入为出。——《三国志·卫觊传》 英 make ends meet; spend no more than one's income; stretch one's legs according to the coverlet; 引证解释 ⒈ 根据国家收入数额来确定支出数额的财政原则。始于 周 朝,历代因之。后并应用于企业、家庭以至个人。 引 《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於岁之杪,五穀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汉 桓宽 《盐铁论·贫富》:“量入为出,节俭以居之。”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惟皇上量入为出,加意撙节。”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服务的态度五》:“我
意思解释:形容词
意思解释:一 字组词 钱 字组词 不 字组词 落 字组词 虚 字组词 空 字组词 地 字组词
意思解释:形容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