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注音 ㄅㄢˋ ㄐ一ㄣ ㄅㄚ ㄌ一ㄤˇ 解释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出处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例子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七回) 正音 “八”,不能读作“bá”。 辨形 “两”,不能写作“俩”。 辨析 “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谜语 共计五百克 感情 半斤八两是中性词。 繁体 半斤八兩 近义 不相上下、平分秋色、旗鼓相当 反义 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差地远 英语 half
意思解释:拼音 hú qún gǒu dǎng 注音 ㄏㄨˊ ㄑㄨㄣˊ ㄍㄡˇ ㄉㄤˇ 解释 与狐;狗结群为党。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刘锄项,逐着那狐群狗党,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 例子 在哥哥这几年在外头相与的都是些什么人!连一个正经的都没有,来一起子,都是些狐群狗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 正音 “狐”,不能读作“gū”。 辨形 “狐”,不能写作“孤”。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勾结一气的坏人。 谜语 兽畜相会 感情 狐群狗党是贬义词。 繁体 狐羣狗黨 近义 一丘之貉、沆瀣一气、狐朋狗友 反义 群英荟萃 英语 a company of evildoers 俄语 разношёрстый сброд 日语 悪人(あくにん)の仲間(なかま) 德语 Klüngel(Schurkenbande) 法语 bande de chenapans(association de malfaiteurs)
意思解释:拼音 jīng wèi bù fēn 注音 ㄐ一ㄥ ㄨㄟˋ ㄅㄨˋ ㄈㄣ 解释 泾:渭水的支流;水清。渭:渭河;源出甘肃;流至陕西潼关入黄河;水浊。泾水渭水哪个清哪个浊都分不清。喻指是非、善恶、分辨不清。 出处 唐 陆贽《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熏莸无辨,泾渭不分,二纪于兹,莫之能整。” 例子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山涛,泾渭不分,无法相提并论。 正音 “泾”,不能读作“qīng”、“jìng”。 辨形 “渭”,不能写作“谓”。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好坏、是非不分。 谜语 清浊合流 感情 泾渭不分是中性词。 繁体 涇渭不分 近义 目迷五色、是非不分、莫伪莫辨 反义 泾渭分明、是非分明 英语 fail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good and the bad
意思解释:拼音 jīng wèi fēn míng 注音 ㄐ一ㄥ ㄨㄟˋ ㄈㄣ ㄇ一ㄥˊ 解释 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出处 唐 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例子 泾渭分明缘底事,元戎总未计恩仇。(林伯渠《和朱总出太行韵》) 正音 “泾”,不能读作“jìng”。 辨形 “明”,不能写作“名”。 辨析 见“爱憎分明”。 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 清浊合流 感情 泾渭分明是褒义词。 繁体 涇渭分明 近义 一清二楚、黑白分明 反义 不分皂白、泾渭不分、黑白不分 英语 be quite distinct from each other
意思解释:拼音 láng bèi wéi jiān 注音 ㄌㄤˊ ㄅㄟˋ ㄨㄟˊ ㄐ一ㄢ 解释 狼狈: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奸:做坏事。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例子 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永远是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正音 “奸”,不能读作“gān”。 辨形 “狼”,不能写作“狠”。 辨析 狼狈为奸和“朋比为奸”;都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但狼狈为奸比“朋比为奸”指的人少些;“朋比为奸”指合伙干坏事。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最佳搭档 感情 狼狈为奸是贬义词。 繁体 狼狽為姦 近义 同流合污、气味相投 反义 志同道合、同心协力、情投意合 英语 be
意思解释:拼音 nán xiōng nán dì 注音 ㄋㄢˊ ㄒㄩㄥ ㄋㄢˊ ㄉ一ˋ 解释 难:患难。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其义而用之;指二人同样坏。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例子 其以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难兄难弟。(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续编》) 正音 “难”,不能读作“nàn”。 辨析 难兄难弟与“一丘之貉”;都有同样坏的意思;但难兄难弟多指二者相比;而一丘之貉可以是多个。另外难兄难弟有时可指同样好;“一丘之貉”无此意。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歇后语 三人买一股香磕头;青蛙找田鸡 谜语 哥俩坐班房 感情 难兄难弟是中性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狐群狗党 [ hú qún gǒu dǎng ] ⒈ 骂人的话。指朋比为恶的一伙坏人。 例 连一个正经的也没有,都是些狐群狗党!——《红楼梦》 英 a pack of rogues; a gang of scoundrels; ⒉ 也说“狐朋狗友” 引证解释 ⒈ 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引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折:“喒若不是扶 刘 锄 项,逐着那狐羣狗党,兀良怎显得喒这黥面当王。” 《西游记》第七五回:“只因你狐羣狗党,结为一伙,算计喫我师父,所以来此施为。” 《红楼梦》第九十回:“大哥哥这几年在外头相与的都是些什么人,连一个正经的也没有,来一起子,都是些狐羣狗党!”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足见得那一群大豪杰也不过只是一批狐群狗党而已。” 亦作“狗党狐羣”。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投崖》:“羞杀你狗党狐羣,我怎肯丧志污红粉。” 《醒世缘弹词》第四回:“狗
意思解释:拼音 yī lù huò sè 注音 一 ㄌㄨˋ ㄏㄨㄛˋ ㄙㄜˋ 解释 一路:同一类。货色:货物。比喻同一类丑货。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七章:“叫我看,一进了他们这个大染缸,就全变成一路货色了。” 例子 汪精卫和袁世凯都出卖了民族利益,他们是一路货色。 正音 “色”,不能读作“shǎi”。 辨形 “货”,不能写作“贷”。 辨析 一路货色和“一丘之貉”;都比喻同是坏人。但一路货色应用范围广;不仅用于人;还可指人的思想、言论、作品和物;用作口语;“一丘之貉”语义重;仅用于人;用作书面语。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商业街 感情 一路货色是贬义词。 繁体 一路貨色 近义 一丘之貉、物以类聚 反义 截然不同 英语 be cut from/out of the same cloth(be tarred with the same brush) 俄语 одного поля ягода(однородны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狼狈为奸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⒈ 传说狈是跟狼同类的野兽,前腿极短,行动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就不能行动。狼和狈经常结合伤害牲畜,因此用来比喻为了达到恶毒的目的,互相勾结做坏事。 例 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拼命。——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他发现警察和搞诈骗的歹徒是狼狈为奸的。 英 act in cahoots; collusion with each other; hand in glove,hand and glove; work hand in glove with; pack cards with sb.; one hand washes another;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狼狈为姦”。互相勾结干坏事。见“狼狈为奸”。 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述庵书》:“诸生之不平则鸣,有何足怪?惟是时承审之员,非该令平日结纳之上司,即係狼狈为奸之寅好。”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互市档案》:“惟十三洋行与公司交通既久,狼狈为姦,反以为不便。” 姦,一本
意思解释:名词 ABAC式
意思解释:一 字组词 路 字组词 货 字组词
意思解释:一 字组词 路 字组词 货 字组词 色 字组词
意思解释:黑白不分
意思解释:泾渭不分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半斤八两 [ bàn jīn bā liǎng ] ⒈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轻重相等。通常比喻彼此不分上下。较多用于贬义。 例 他胆小,我的胆子也不见得大,正是半斤八两。——叶圣陶《外国旗》 英 half a pound of one and eight ounces of the other; tweedledum and tweedledee; 引证解释 ⒈ 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引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八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水浒传》第一〇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假设我看你这个人,同别的男子,半斤八两,相差不多,那我早就不敢同你亲近啦。” 国语辞典 半斤八两 [ bàn jīn bā liǎng ] ⒈ 半斤和八两轻重相当。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