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逼上梁山 [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 ⒈ 《水浒传》中有不少好汉都是被贪官污吏逼上梁山的,后来就把人们被逼得走投无路而进行反抗称为逼上梁山。现在常用来比喻一个人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做某事。 英 be driven to revolt; 引证解释 ⒈ 《水浒传》里写 北宋 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有 林冲 等被逼上 梁山 的情节。后用以指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 引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接苏州府来信》:“周立春 于十二日至 嘉定,现已逼上 梁山,势难招抚。” 峻青 《海啸》第四章:“这支海匪队伍……毕竟大部分是穷苦的劳动人民,而且大部分都是遭受压迫铤而走险逼上 梁山 的人。” 《人民文学》1979年第8期:“处于无穷无尽的饥寒交迫的岁月,被逼上 梁山,奋然革命。” ⒉ 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引 毛泽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官逼民反 [ guān bī mín fǎn ] ⒈ 官吏极力敲诈、剥削,民众就会反对官府,以示不满。 例 全车间工人联名写信揭发车间主任的恶劣作风和违法乱纪行为,这也可说是“官逼民反”吧。 英 being oppressed by officials the masses revolt against them; misgovernment drives the people to revolt; 引证解释 ⒈ 见“官逼民反”。亦作“官偪民反”。官府压迫人民,迫使人民起来反抗。 引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初教匪起事,皆以官偪民反为词。” 《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广西 事情一半亦是官逼民反。正经説起来,三天亦説不完。” 《中国歌谣资料·鞭打绳拴》:“灾荒不管,要粮要款,鞭打绳拴,官逼民反。” 国语辞典 官逼民反 [ guān bī mín fǎn ] ⒈ 官吏压迫人民,迫使人民起而反抗。 引 《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广西事情一半亦是官逼民反,正经说起来
意思解释:拼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注音 ㄅ一 ㄕㄤˋ ㄌ一ㄤˊ ㄕㄢ 解释 梁山:又称梁山泊;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水浒传》里有宋江、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 出处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例子 可以说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 正音 “逼”,不能读作“bí”。 辨形 “梁”,不能写作“粱”。 辨析 逼上梁山和“铤而走险”;都有“被逼得走投无路而冒险、反抗”的意思。但逼上梁山偏重在反抗;多指的是正义的行动、革命行动;或由于某种客观原因促使自己不得不做;“铤而走险”偏重在冒险;所指的行
意思解释:拼音 guān bī mín fǎn 注音 ㄍㄨㄢ ㄅ一 ㄇ一ㄣˊ ㄈㄢˇ 解释 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出处 清 魏源《圣武记》第九卷:“初教匪起事,皆以官逼民反为词。” 例子 官逼民反,这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共同特点。 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指人民被迫奋起反抗。 谜语 好汉上梁山 感情 官逼民反是中性词。 繁体 官偪民反 近义 官逼民变 反义 爱民如子 英语 being oppressed by officials the masses revolt against them(misgovernment drives the people to revolt) 日语 役人(やくにん)に逼(せま)られ民衆(みんしゅう)がやむなく蜂起(ほうき)する
意思解释:拼音 tǐng ér zǒu xiǎn 注音 ㄊ一ㄥˇ ㄦˊ ㄗㄡˇ ㄒ一ㄢˇ 解释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铤:快跑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地。 出处 《左传 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例子 碰了荒年,也少不了这班人,不然,闹出那铤而走险的,更是不得了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正音 “而”,不能读作“ěr”。 辨形 “铤”,不能写作“挺”。 辨析 铤而走险与“逼上梁山”区别在于:铤而走险偏重于“走险”;指冒险行为;行为可以是好的;也可是坏的;“逼上梁山”偏重于“逼”;指被迫反抗采取的一种正义的行为。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歇后语 大肚子踩钢丝;鼻梁骨上推车子 谜语 孕妇过独木桥 感情 铤而走险是褒义词。 繁体 鋌而走險
意思解释:拼音 jiē gān sì qǐ 注音 ㄐ一ㄝ ㄍㄢ ㄙˋ ㄑ一ˇ 解释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举起竹竿当旗帜。借指武装起义。 出处 李大钊《国情》:“然历代君人为人之君者,必以省刑罚、薄税敛为戒,其民始相安于无事,否则揭竿四起矣。”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造反。 感情 揭竿四起是中性词。 近义 揭竿而起 英语 raise the standard of revolt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意思解释:动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