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处安思危 [ chǔ ān sī wēi ] ⒈ 犹言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会出现困难及危险。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会出现困难及危险。 引 《隋书·音乐志下》:“居高念下,处安思危。” 国语辞典 处安思危 [ chǔ ān sī wéi ] ⒈ 居于安乐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也作「居安虑危」、「居安思危」。 引 《乐府诗集·卷一五·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皇夏》:「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常备不懈 [ cháng bèi bù xiè ] ⒈ 一种军事思想。意为经常准备着,决不懈怠。形容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 英 be ever prepared; be always on the alert; 引证解释 ⒈ 经常准备着,毫不松懈。 例 如:我们必须常备不懈,时刻警惕任何敌人的突然袭击。 国语辞典 常备不懈 [ cháng bèi bù xiè ] ⒈ 时时刻刻防备著,丝毫不敢松懈。 例 如:「三军常备不懈,以确保国家的安全。」 近 枕戈待旦 反 临阵磨枪
意思解释:拼音 ān bú wàng wēi 注音 ㄢ ㄅㄨˊ ㄨㄤˋ ㄨㄟ 解释 安:平安;危:危险;灾难。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 出处 《周易 系辞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例子 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立番事业。(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不”,不能写作“步”。 辨析 “安”在此与“危”相对;不是“安详、安逸”的意思。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中性,形容平安时不忘危难。 感情 安不忘危是中性词。 近义 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反义 高枕无忧、麻痹大意 英语 to be mindful of possible danger in time of peace(In peace do not forget danger) 日语 無事な時にも危険に用心すること
意思解释:拼音 cháng bèi bù xiè 注音 ㄔㄤˊ ㄅㄟˋ ㄅㄨˋ ㄒ一ㄝˋ 解释 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时常准备着;从不松懈。形容警惕性高。 出处 例子 (1)常备不懈的国防力量是国家安全的保证。 (2)要提高警惕,加强战备,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 正音 “懈”,不能读作“jiě”。 辨形 “常”,不能写作“长”。 用法 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形容对事情有充分的准备。 感情 常备不懈是中性词。 繁体 常備不懈 近义 提高警惕 反义 麻痹大意、临阵磨枪、放松警惕 英语 be ever prepared(be always on the alert) 俄语 всегдá быть начеку 日语 常(つね)に準備(じゅんび)を怠(おこた)らない 法语 être toujours sur ses gardes(être toujours en état d'alerte)
意思解释:拼音 jū ān lǜ wēi 注音 ㄐㄨ ㄢ ㄌㄩˋ ㄨㄟ 解释 同“居安思危”。 出处 《宋书·文五王传》:“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虑危,不可不惧。” 例子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0回:“得宠思辱,居安虑危。”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 居安虑危是中性词。 繁体 居安慮危 近义 居安思危 英语 be prepared for danger in times of safety
意思解释:拼音 yōu shèng wēi míng 注音 一ㄡ ㄕㄥˋ ㄨㄟ ㄇ一ㄥˊ 解释 犹言居安思危。 出处 明·陈继儒《读书镜》第二卷:“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 例子 《清史稿·仁宗纪》:“辛亥,诏曰:‘凡我君臣,当以忧盛危明之心,不为苟且便安之计。’”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忧盛危明是中性词。 繁体 憂盛危明 近义 居安思危
意思解释:拼音 yú ān sī wēi 注音 ㄩˊ ㄢ ㄙ ㄨㄟ 解释 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处 《战国策 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自勉。 感情 于安思危是中性词。 繁体 於安思危 近义 居安思危
意思解释:拼音 chǔ ān sī wēi 注音 ㄔㄨˇ ㄢ ㄙ ㄨㄟ 解释 处:居于;思:想,考虑。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例子 我们得处安思危,要有长远计划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 处安思危是中性词。 繁体 處安思危 近义 居安思危 反义 及时行乐 英语 think of danger in time of peace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居安虑危 [ jū ān lǜ wēi ] ⒈ 同“居安思危”。 引证解释 ⒈ 同“居安思危”。 引 《新唐书·杨虞卿传》:“自古天子居危思安之心同,而居安虑危之心则异,故不得皆为圣明也。” 宋 苏辙 《拟殿试策题》之一:“虽然朕夙夜东朝,祗服明训,居安虑危,若蹈泉谷。” 《明史·兴宗孝康皇帝传》:“昔 周公 教 成王 克詰戎兵, 召公 教 康王 张皇六师,此居安虑危,不忘武备。” 国语辞典 居安虑危 [ jū ān lǜ wéi ] ⒈ 处安乐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也作「居安思危」、「处安思危」。 引 《宋书·卷七九·文五王传·竟陵王诞传》:「然居安虑危,不可不惧。」
意思解释:拼音 zhì bù wàng luàn 注音 ㄓˋ ㄅㄨˋ ㄨㄤˋ ㄌㄨㄢˋ 解释 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动乱。 出处 《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治不忘乱是中性词。 近义 居安思危、安不忘危
意思解释:于 字组词 安 字组词 思 字组词 危 字组词
意思解释:忧 字组词 盛 字组词 危 字组词 明 字组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安不忘危 [ ān bù wàng wēi ] ⒈ 处在平安的环境,要经常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危险。 引证解释 ⒈ 处在平安的环境,要经常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危险。 引 《易·繫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顺逆》:“出则祠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因於搜狩,存不忘亡,安不忘危。” 宋 范仲淹 《论西京事宜札子》:“先王修德以服远人,然安不忘危,故不敢去兵。”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安不忘危,是在先几之士;盗亦有道,当知前事之师。” 国语辞典 安不忘危 [ ān bù wàng wéi ] ⒈ 居于安定、太平时不能忘记潜伏著的危机。 引 《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旧唐书·卷八九·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