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放浪形骸 [ fàng làng xíng hái ] ⒈ 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引证解释 ⒈ 指言行放纵,不拘形迹。 引 《晋书·王羲之传》:“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旧唐书·姚崇传》:“优游园沼,放浪形骸,人生一代,斯亦足矣。” 茅盾 《如是我见我闻·“战时景气”的宠儿--宝鸡》:“酒酣耳热的时候,你尽管放浪形骸。” 国语辞典 放浪形骸 [ fàng làng xíng hái ] ⒈ 纵情放任,没有约束。 引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元·宫大用《七里滩·第四折》:「疑猜我在钓鱼滩醉倒来回来,俺出家儿散诞心肠,放浪形骸。」 反 修心养性 英语 to abandon all restraint (idiom) 法语 (expr. idiom.) abandonner toute retenue
意思解释:拼音 bù jū xiǎo jié 注音 ㄅㄨˋ ㄐㄨ ㄒ一ㄠˇ ㄐ一ㄝˊ 解释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小节:琐碎的生活小事。不拘泥于生活琐事。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虞延传》:“(延)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例子 此人廓达之才,不拘小节。(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正音 “拘”,不能读作“jù”。 辨形 “拘”,不能写作“狗”。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不注意生活小节。 谜语 散板 感情 不拘小节是中性词。 繁体 不拘小節 近义 不拘形迹、洒脱不拘 反义 谨小慎微、缩手缩脚 英语 not to stick at trifles 俄语 не обращáть внимáния на мéлочи 日语 小節(しょうせつ)にこだわらない 德语 Kleinigkeiten im Privatleben nicht beachten 法语 braver les bienséances(ne pas être pointilleux)
意思解释:拼音 bù xiū biān fú 注音 ㄅㄨˋ ㄒ一ㄡ ㄅ一ㄢ ㄈㄨˊ 解释 修:修饰;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指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比喻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饰。常指不拘小节;生活懒散。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例子 虽然他的穿戴随便,不修边幅,但在学习上却是一丝不苟。 正音 “幅”,不能读作“fǔ”。 辨形 “修”,不能写作“休”。 辨析 不修边幅和“蓬头垢面”;都可形容人不注意衣着、仪表的整洁。但不修边幅偏重于衣着;“蓬头垢面”偏重于容貌;并可形容面容憔悴、肮脏的样子。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注意仪容、衣着。 谜语 中理 感情 不修边幅是中性词。 繁体 不修邊幅 近义 不拘小节、不衫不履 反义 衣冠楚楚 英语 not care about one's appearance 俄语 не следить за своé
意思解释:拼音 fàng làng xíng hái 注音 ㄈㄤˋ ㄌㄤˋ ㄒ一ㄥˊ ㄏㄞˊ 解释 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出处 《晋书 王羲之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例子 惟有与宝在一起,他才可以忘却自己的身份,放浪形骸,领略“人贵适意”的真趣。(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正音 “骸”,不能读作“hài”。 辨形 “形”,不能写作“行”。 辨析 放浪形骸与“放荡不羁”有别:放浪形骸只用于人;形容人的气质、风度、行为;一般不作状语;“放荡不羁”用于人;主要指行为;也可用于其他事物;如河水;狂风等;常作状语。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放荡。 感情 放浪形骸是中性词。 近义 放荡不羁、倜傥不羁 反义 循规蹈矩、规行矩步 英语 unrestrained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拘小节 [ bù jū xiǎo jié ] ⒈ 谓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后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引证解释 ⒈ 谓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后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引 《后汉书·虞延传》:“﹝ 延 ﹞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宋 沉括 《梦溪续笔谈》:“寇忠愍 拜相白麻, 杨大年 之词,其间四句曰:‘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 干将 之器,不露锋鋩;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献县史 某,佚其名,为人不拘小节,而落落有直气。” 国语辞典 不拘小节 [ bù jū xiǎo jié ] ⒈ 不被生活上的细节所拘束。也作「不拘细行」、「不守细行」、「不守小节」。 引 《隋书·卷四八·杨素传》:「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有一个人姓蒋名霆,表字震卿。本是儒家子弟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修边幅 [ bù xiū biān fú ] ⒈ 指性情浪漫,行为随便,不拘小节的人。今泛指不守礼俗,行动随便,或自我为是,旁若无人者,亦指着装打扮和外貌的修饰整理不注重。 英 be slovenly in attire and demeanour; not care about one's appearanc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不脩边幅”。 引 《后汉书·马援传》:“公孙 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李贤 注:“言若布帛脩整其边幅也。” 后形容不讲究服饰、仪表为不修边幅。 《旧唐书·文苑传下·温庭筠》:“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尘杂,不脩边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其年 短髯,不修边幅。”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一章:“陈四敏 的外表缺乏一般地下工作者常有的那种穷困的、不修边幅的特征。” 国语辞典 不修边幅 [ bù xiū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