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除残去秽 [ chú cán qù huì ] ⒈ 扫除残馀,荡涤污秽。喻指彻底革新。 引证解释 ⒈ 扫除残馀,荡涤污秽。喻指彻底革新。 引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 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元 朱凯 《黄鹤楼》第三折:“若非除残去秽,今日箇焉能坐视 江陵 ?” 国语辞典 除残去秽 [ chú cán qù huì ] ⒈ 消灭残暴凶恶的奸人。 引 《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锄强扶弱 [ chú qiáng fú ruò ] ⒈ 铲除豪强,扶助弱小者。 英 root out the daring and protect the weak; 引证解释 ⒈ 铲除强暴,扶助弱小。 引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 陶成章 《浙案纪略》上卷第一章第四节:“金华 曹阿狗 善拳勇,性喜锄强扶弱。” 国语辞典 锄强扶弱 [ chú qiáng fú ruò ] ⒈ 铲除强权,援助贫弱的人。 引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晦翁断了此事,自家道:『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 反 欺善怕恶 仗势欺人 恃势欺人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吊民伐罪 [ diào mín fá zuì ] ⒈ 征讨有罪者以抚慰百姓。 例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千字文》 英 punish the tyrant and comfort the people; console the people and punish the wicked;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吊民伐罪”。慰问受害的百姓,讨伐有罪的人。 引 《宋书·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弔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陪臣谏》:“臣伏闻自古帝王,省方巡狩,弔民伐罪。” 太平天囯 洪仁玕 《二月下浣军次遂安城北吟于行府》:“弔民伐罪归来日,草木咸歌雨露恩。” 鲁迅 《且介亭杂文·“以眼还眼”》:“将来呢……更未必有人因《哈孟雷特》而责 莎士比亚 的迷信一样,会特地吊民伐罪。” 亦省作“弔伐”。 《晋书·慕容垂载记》:“弔伐之义,先代常典。” 前蜀 杜光庭 《莫庭又为张副使命甲子醮词》:“人不告劳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伐罪吊民 [ fá zuì diào mín ] ⒈ 谓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 引证解释 ⒈ 谓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案,《南史》为 唐 初所修,“伐罪弔人”之“人”当作“民”,因避 太宗 讳改。 引 《梁书·袁昂传》:“吾荷任前驱,扫除京邑,方拨乱反正,伐罪弔民。”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及取 宋,责其背约,名为伐罪弔民。” 亦作“伐罪弔人”。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 曰:‘伐罪弔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国语辞典 伐罪吊民 [ fā zuì diào mín ] ⒈ 征讨残暴的统治者,以抚慰被压迫的人民。也作「吊民伐罪」。 引 《文选·陆倕·石阙铭》:「似夏民之附成汤,殷士之窥周武,安老怀少,伐罪吊民。」 近 除暴安良 反 犯上作乱
意思解释:拼音 ān liáng chú bào 注音 ㄢ ㄌ一ㄤˊ ㄔㄨˊ ㄅㄠˋ 解释 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出处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 例子 《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帮助弱势人士。 感情 安良除暴是褒义词。 近义 除暴安良、杀富济贫 英语 to bring peace to the good people and get rid of the bullies
意思解释:拼音 chú cán qù huì 注音 ㄔㄨˊ ㄘㄢˊ ㄑㄨˋ ㄏㄨㄟˋ 解释 残:残暴。秽:污秽,比喻恶势力。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 出处 《后汉书·梁统传》:“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待。” 例子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彻底改变。 感情 除残去秽是中性词。 繁体 除殘去穢 近义 除旧布新
意思解释:拼音 chú qiáng fú ruò 注音 ㄔㄨˊ ㄑ一ㄤˊ ㄈㄨˊ ㄖㄨㄛˋ 解释 铲除强暴,扶助弱者。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 例子 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消灭强暴势力以帮助弱小势力。 感情 锄强扶弱是褒义词。 繁体 鋤強扶弱 近义 除暴安良、杀富济贫 英语 root out the daring and protect the weak
意思解释:拼音 diào mín fá zuì 注音 ㄉ一ㄠˋ ㄇ一ㄣˊ ㄈㄚˊ ㄗㄨㄟˋ 解释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出处 《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例子 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锄强扶弱。 感情 吊民伐罪是中性词。 繁体 弔民伐辠 近义 锄强扶弱 英语 punish the tyrant and comfort the people(console the people and punish the wicked)
意思解释:拼音 fá zuì diào mín 注音 ㄈㄚˊ ㄗㄨㄟˋ ㄉ一ㄠˋ ㄇ一ㄣˊ 解释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 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例子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大王奋然举义,智者称为伐罪吊民。”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锄强扶弱。 感情 伐罪吊民是中性词。 繁体 伐辠弔民 近义 吊民伐罪、伐罪吊人 英语 punish the tyrants and comfort the people
意思解释:拼音 jié fù jì pín 注音 ㄐ一ㄝˊ ㄈㄨˋ ㄐ一ˋ ㄆ一ㄣˊ 解释 劫:夺取;济:救济。强夺富人的财物;救济穷苦的百姓。 出处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25回:“ 劫富济贫,自张一帜。” 例子 会因南北统一,所谋未遂,乃想学王天纵的行为,劫富济贫,自张一帜。(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五回) 正音 “济”,不能读作“jǐ”。 辨形 “劫”,不能写作“却”。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感情 劫富济贫是褒义词。 繁体 刼富濟貧 近义 除暴安良、杀富济贫 反义 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英语 rob the rich and help the poor 俄语 грáбить богáтых и помогáть бедным
意思解释:拼音 wèi mín chú hài 注音 ㄨㄟˋ ㄇ一ㄣˊ ㄔㄨˊ ㄏㄞˋ 解释 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例子 自然以为民除害为主。(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正音 “除”,不能读作“cú”;“为”,不能读作“wéi”。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谜语 灭虎队 感情 为民除害是褒义词。 繁体 為民除害 近义 除暴安良 反义 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英语 rid the people of a scourge 日语 人民(じんみん)のために害(がい)を除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劫富济贫 [ jié fù jì pín ] ⒈ 旧指一些有正义感的强盗劫取富家的财物分发给贫苦人。 英 rob the wealthy to aid the need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刼富济贫”。亦作“刦富济贫”。夺取富人财产救济贫苦者。在封建社会里是农民起义的一种斗争形式或口号。 引 《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金牛的故事》:“因为农民知道 太平军 是刧富济贫为穷人打天下的,所以纷纷加入 太平军,还将大财主家的‘金牛’向 太平军 详述了一番。” 陶成章 《浙案纪略·余孟庭传》:“军行所至,咸以刦富济贫为辞。由是乡里穷民,望 孟庭 军旗,儼犹大旱之望云霓。” 《天地会诗歌选·广西三点会劫富济贫谣》:“反 清 復 明,劫富济贫。” 瞿秋白 《乱弹·吉诃德的时代》:“草泽的英雄,结果不是做皇帝,至多也不过劫富济贫罢了。” 巴金 《家》十二:“他将来长大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