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除暴安良 [ chú bào ān liáng ] ⒈ 除掉为非作歹的暴徒,使善良的人民安居乐业。 英 weed out the wicked and let the law-abiding citizen live in peace; 引证解释 ⒈ 铲除强暴势力,安抚善良百姓。 引 《再生缘》第七回:“寨门上头一面大旗,杏黄颜色,迎风飘荡,旗上有八个大字:‘替天行道,除暴安良’。”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拨乱反治,除暴安良,功烈迈乎前人,恩威超乎后世。”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五过 黄 泛区,人民解放,土地改革,除暴安良。” 国语辞典 除暴安良 [ chú bào ān liáng ] ⒈ 除去残暴之徒,安抚善良百姓。 引 《镜花缘·第六〇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近 吊民伐罪 英语 to root out the strong and give people peace (idiom); to rob th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锄强扶弱 [ chú qiáng fú ruò ] ⒈ 铲除豪强,扶助弱小者。 英 root out the daring and protect the weak; 引证解释 ⒈ 铲除强暴,扶助弱小。 引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 陶成章 《浙案纪略》上卷第一章第四节:“金华 曹阿狗 善拳勇,性喜锄强扶弱。” 国语辞典 锄强扶弱 [ chú qiáng fú ruò ] ⒈ 铲除强权,援助贫弱的人。 引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晦翁断了此事,自家道:『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 反 欺善怕恶 仗势欺人 恃势欺人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伐罪吊民 [ fá zuì diào mín ] ⒈ 谓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 引证解释 ⒈ 谓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案,《南史》为 唐 初所修,“伐罪弔人”之“人”当作“民”,因避 太宗 讳改。 引 《梁书·袁昂传》:“吾荷任前驱,扫除京邑,方拨乱反正,伐罪弔民。”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及取 宋,责其背约,名为伐罪弔民。” 亦作“伐罪弔人”。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 曰:‘伐罪弔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国语辞典 伐罪吊民 [ fā zuì diào mín ] ⒈ 征讨残暴的统治者,以抚慰被压迫的人民。也作「吊民伐罪」。 引 《文选·陆倕·石阙铭》:「似夏民之附成汤,殷士之窥周武,安老怀少,伐罪吊民。」 近 除暴安良 反 犯上作乱
意思解释:拼音 chú qiáng fú ruò 注音 ㄔㄨˊ ㄑ一ㄤˊ ㄈㄨˊ ㄖㄨㄛˋ 解释 铲除强暴,扶助弱者。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 例子 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消灭强暴势力以帮助弱小势力。 感情 锄强扶弱是褒义词。 繁体 鋤強扶弱 近义 除暴安良、杀富济贫 英语 root out the daring and protect the weak
意思解释:拼音 chú bào ān liáng 注音 ㄔㄨˊ ㄅㄠˋ ㄢ ㄌ一ㄤˊ 解释 暴:暴徒;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百姓。也作“安良除暴”。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0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例子 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 正音 “安”,不能读作“àn”。 辨形 “良”,不能写作“凉”。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维持好的社会风尚。 谜语 包公开铡 感情 除暴安良是褒义词。 近义 锄强扶弱、除残去秽 反义 仗势欺人、以强凌弱 英语 eliminate the evil and give peace to the good people 日语 暴れ者を除(のぞ)き良民を安ずる
意思解释:拼音 fá zuì diào mín 注音 ㄈㄚˊ ㄗㄨㄟˋ ㄉ一ㄠˋ ㄇ一ㄣˊ 解释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 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例子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大王奋然举义,智者称为伐罪吊民。”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锄强扶弱。 感情 伐罪吊民是中性词。 繁体 伐辠弔民 近义 吊民伐罪、伐罪吊人 英语 punish the tyrants and comfort the people
意思解释:拼音 jiù wáng tú cún 注音 ㄐ一ㄡˋ ㄨㄤˊ ㄊㄨˊ ㄘㄨㄣˊ 解释 拯救祖国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出处 《鬼谷子 中经》:“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例子 早在30年代,一大批有识之士就以救亡图存为己任,投身到社会变革的洪流之中。 正音 “图”,不能读作“tǔ”。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 修复古画保管好 感情 救亡图存是褒义词。 繁体 捄亡圖存 近义 拨乱反正、吊民伐罪、存亡断绝 反义 闭关自守 英语 fight for the survival and salvation of the nation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救亡图存 [ jiù wáng tú cún ] ⒈ 拯救国家危亡,谋求民族生存。 引证解释 ⒈ 拯救国家危亡,谋求民族生存。 引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欲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一:“你要团结抗 日,救亡图存呀!” 国语辞典 救亡图存 [ jiù wáng tú cún ] ⒈ 拯救危亡,力图生存。 例 如:「在全球景气低迷的时候,公司救亡图存之道是节省开销,提高效率。」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