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 jì yì yóu xīn 注音 ㄐ一ˋ 一ˋ 一ㄡˊ ㄒ一ㄣ 解释 犹:还;仍然。对过去的往事仍然刻记得清清楚楚;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形容印象极其深刻。 出处 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友存者十无一二。” 例子 恭王因为皇帝的告戒,记忆犹新,在这些加官进爵的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正音 “犹”,不能读作“yōu”。 辨形 “犹”,不能写作“尤”、“忧”。 辨析 记忆犹新和“历历在目”;都有“非常清楚地记得往事”的意思。但记忆犹新偏重在记忆像新的一样;“历历在目”偏重在对过去事情的再现。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对过去的事记得清。 谜语 莫怀古 感情 记忆犹新是中性词。 繁体 記憶猶新 近义 历历在目、言犹在耳 反义 时过境迁、
意思解释:拼音 kǒu xuè wèi gān 注音 ㄎㄡˇ ㄒㄩㄝˋ ㄨㄟˋ ㄍㄢ 解释 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例子 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订盟约不久就毁约。 感情 口血未干是贬义词。 繁体 口血未乾 近义 尸骨未寒 英语 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 (breaking an oath which is just made)
意思解释:拼音 niàn niàn bù wàng 注音 ㄋ一ㄢˋ ㄋ一ㄢˋ ㄅㄨˋ ㄨㄤˋ 解释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时刻思念;永不忘记。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论语》:“其言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例子 此吾所以感刻于心,而念念不忘者也。(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忘”,不能写作“妄”。 辨析 念念不忘和“朝思暮想”;都含有“时刻在想”的意思。但念念不忘一般指见到过或接触过的人或事;而“朝思暮想”一般可以是见到过;也可以是没见到过的人或事。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指时刻挂在心上。 歇后语 唐僧学经文 谜语 重读记得牢 感情 念念不忘是中性词。 近义 刻骨铭心、朝思暮想、念兹在兹 反义 置之不理、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英语 never forget sth.or sb. 俄语 всё время помнить 日语 心にとめて忘(わす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记忆犹新 [ jì yì yóu xīn ] ⒈ 某事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很深刻,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犹如刚发生的一样。 英 remain fresh in one’s memory; be still green in one's consciousness; remember vividly; 国语辞典 记忆犹新 [ jì yì yóu xīn ] ⒈ 对接触过的人或事,还记得很清楚,就像最近才发生的一样。 例 如:「三十年前离开故土的那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 近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反 浮光掠影 事过境迁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口血未干 [ kǒu xuè wèi gān ] ⒈ 古代会盟时必歃血,因以指新近结盟。 例 口血未干而背之。——《左传》 英 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breaking an oath which is just made; 引证解释 ⒈ 古人歃血为盟,结盟者以牲血涂口以示诚信。因谓定盟未久为“口血未乾”。 引 《左传·襄公九年》:“子孔、子蟜 曰:‘与大国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 《周书·文帝纪上》:“君復与故将军同受密旨,屡结盟约,期於毕力,共匡时难。……口血未乾,匕首已发。”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嫁娶之盟,姆所亲许,天日临其上,鬼神鉴其旁,口血未乾,想或不负。” 国语辞典 口血未干 [ kǒu xuè wèi gān ] ⒈ 语出比喻立誓不久就背弃盟约。 引 《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国语·吴语二》:「以盟为有益乎?前
意思解释:动词 AABC式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