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 huì mò rú shēn 注音 ㄏㄨㄟˋ ㄇㄛˋ ㄖㄨˊ ㄕㄣ 解释 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言。后比喻隐瞒得非常严;唯恐别人知道。 出处 《穀梁传 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例子 对于那个问题他始终是讳莫如深,叫人不可理解。 正音 “讳”,不能读作“wěi”。 辨形 “讳”,不能写作“诲”。 辨析 讳莫如深和“守口如瓶”;都含有“嘴巴很紧;隐秘不说”的意思。但讳莫如深多是主观上的原因;不说的有些是秘密;有些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守口如瓶”多是客观上的要求;不说的往往是国家、集团或他人的秘密。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 谜语 害怕天黑下矿井 感情 讳莫如深是中性词。 繁体 諱莫如深 近义 守口如瓶、高深莫测、秘而不宣 反
意思解释:拼音 jù wéi jǐ yǒu 注音 ㄐㄨˋ ㄨㄟˊ ㄐ一ˇ 一ㄡˇ 解释 据:占据。以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国家、集体或他人的钱、财、物品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例子 有的人很自私,经常把集体的财产据为己有。 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 辨形 “己”,不能写作“已”。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 谜语 身份证;私人证件 感情 据为己有是中性词。 繁体 據為己有 近义 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唯利是图 反义 廉洁奉公、克己奉公、舍己为人 英语 take all the plums(appropriate to oneself) 日语 占有する 法语 s'approprier(considérer comme sien)
意思解释:拼音 mì ér bù yán 注音 ㄇ一ˋ ㄦˊ ㄅㄨˋ 一ㄢˊ 解释 见“秘而不露”。 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骋益忧惧,秘而不言。”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对事情保密。 感情 秘而不言是中性词。 繁体 祕而不言 近义 秘而不宣 反义 泄漏天机 英语 keep one's own council
意思解释:拼音 mì ér bù lù 注音 ㄇ一ˋ ㄦˊ ㄅㄨˋ ㄌㄨˋ 解释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用法 作谓语;指严守秘密。 感情 秘而不露是中性词。 繁体 祕而不露 近义 秘而不言 反义 直言不讳、路人皆知 英语 hush up(play it close to one's chest)
意思解释:拼音 shǒu kǒu rú píng 注音 ㄕㄡˇ ㄎㄡˇ ㄖㄨˊ ㄆ一ㄥˊ 解释 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出处 唐 道世《诸经要集 择交部 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例子 凡是重要的会议内容,他一向守口如瓶,从不乱说。 辨形 “瓶”,不能写作“屏”。 辨析 守口如瓶和“讳莫如深”区别在于:守口如瓶指嘴巴很紧;不泄露秘密;含有比喻色彩;多是客观上的原因;而“讳莫如深”指隐讳某事不说;隐讳得极深;并不一定是秘密的事情;多是主观上的原因。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说话谨慎。 谜语 嘴严 感情 守口如瓶是中性词。 繁体 守口如缾 近义 讳莫如深、秘而不宣 反义 信口开河、口若悬河 英语 keep one's mouth tightly shut 俄语 строго хранить тайну 日语 口が極(きわ)めて固(かた)い 德语 wie ein Grab schweigen 法语 garder une discrétion absol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讳莫如深 [ huì mò rú shēn ] ⒈ 将事情尽量深藏隐瞒,使外人不知。 例 讳莫如深,深则隐。——《谷梁传》 英 closely guard a secret; 引证解释 ⒈ 本谓事情重大,提起来会令人痛心,故而隐瞒不言。深,深重。 引 《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 庆父 如 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杨士勋 疏:“深,谓君弒、贼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则为之隐讳。” 后指把事情瞒得很紧,不肯走漏一点消息。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闭城门大搜扬雄待诏二事芟正文留考异》:“惟 雄 之自述,一则曰客,再则曰 杨庄,於 王氏 之推轂,絶口不言,岂自以进由权贵,故讳莫如深耶?”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杨加喜 !精灵鬼!看你讳莫如深笑着的样子吧! 卢支书 能看透你 杨加喜 的心肺。” 国语辞
意思解释:拼音 mì ér bù xiè 注音 ㄇ一ˋ ㄦˊ ㄅㄨˋ ㄒ一ㄝˋ 解释 泄:泄漏。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9卷:“上仙真经秘而不泄者,为此字母之法,恐凡愚之心见知也。” 用法 作谓语;指严守秘密。 感情 秘而不泄是中性词。 繁体 秘而不洩 近义 秘而不露 反义 直言不讳 英语 play one's cards close to one's chest
意思解释:拼音 mì ér bù xuān 注音 ㄇ一ˋ ㄦˊ ㄅㄨˋ ㄒㄨㄢ 解释 宣:公开。保守秘密,不肯公开宣布。 出处 例子 他接受了上级指派的密而不宣的任务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对事情保密。 感情 密而不宣是中性词。 近义 秘而不宣 英语 hush-hush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据为己有 [ jù wéi jǐ yǒu ] ⒈ 将人家的东西占据来成为自己的。 例 他把公款据为己有。 英 appropriate to oneself; 引证解释 ⒈ 把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 引 《官场维新记》第六回:“﹝ 袁伯珍 ﹞便想夺他的利权,据为己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年久之后,这些‘官豪’就把租佃的官田‘冒为己业’,据为己有。” 国语辞典 据为己有 [ jù wéi jǐ yǒu ] ⒈ 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为己用。 引 《醒世恒言·卷二·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我故倡为析居之议,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反 公诸同好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秘而不露 [ mì ér bù lù ] ⒈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引证解释 ⒈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引 《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祕而不露,使 权 得志,非计之上。” 亦作“祕而不言”。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张骋 所乘牛忽言曰:‘……归何早也?’ 骋 益忧惧,祕而不言。” 国语辞典 秘而不露 [ mì ér bù lù ] ⒈ 隐密而不表现于行动。 引 《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近 秘而不泄 秘而不宣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泄:泄漏。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秘而不言 [ mì ér bù yán ] ⒈ 亦作“秘而不露”。 引证解释 ⒈ 见“祕而不露”。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密而不宣 [ mì ér bù xuān ] ⒈ 指官方封锁秘密而不宣告。 例 密而不宣的任务。 英 hush-hush;
意思解释:动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