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 jiàn lì wàng yì 注音 ㄐ一ㄢˋ ㄌ一ˋ ㄨㄤˋ 一ˋ 解释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例子 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 “利”,不能写作“力”;“忘”,不能写作“妄”。 辨析 见利忘义和“利令智昏”;都含有“为私利而做坏事”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不同在于:①见利忘义的“利”;一般指钱财或其他物质上的好处;“利令智昏”的“利”;一般指私利;范围广。②见利忘义有“忘义”;忘记正义的意思;“利令智昏”的“智昏”即头脑糊涂的意思。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歇后语 拾钱不识街坊 谜语 见钱
意思解释:拼音 mì ér bù xuān 注音 ㄇ一ˋ ㄦˊ ㄅㄨˋ ㄒㄨㄢ 解释 秘:不公开的;引申为隐匿;不能让别人知道;宣:公开。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吕蒙传》:“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例子 泛音既有如此妙论,如何谱上都无此说?他却秘而不宣,是个甚么意思。(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三回) 正音 “秘”,不能读作“bì”。 辨形 “而”,不能写作“尔”。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对事情保密。 歇后语 养蜂人搬家 谜语 养蜂人搬家 感情 秘而不宣是中性词。 繁体 祕而不宣 近义 守口如瓶、缄口不言、秘而不露 反义 直言不讳 英语 keep sth. dark 法语 garder une chose secrète
意思解释:拼音 rǎng wéi jǐ yǒu 注音 ㄖㄤˇ ㄨㄟˊ ㄐ一ˇ 一ㄡˇ 解释 窃夺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窃取陈编,攘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 例子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而且我作了他便攘为己有的,就作得不好也不要紧,好在作坏了由他去出丑,不干我事。” 用法 作谓语;指占有别人的东西。 感情 攘为己有是中性词。 繁体 攘為己有 近义 据为己有 英语 impropriate(have all to oneself)
意思解释:拼音 wéi lì shì tú 注音 ㄨㄟˊ ㄌ一ˋ ㄕˋ ㄊㄨˊ 解释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例子 原来这黄祸居乡,唯利是图,无恶不作。(清 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正音 “是”,不能读作“sì”。 辨形 “唯”,不能写作“维”。 辨析 唯利是图和“利欲熏心”;都有只顾贪图财利的意思。但唯利是图偏重于图利;用来说明人的本质;“利欲熏心”偏重于被追求名利的欲望迷心窍;可用来说明人的一时的丑恶表现。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选刀;十年磨一剑;高价出售名画 感情 唯利是图是贬义词。 繁体 唯利是圖 近义 自私自利、见利忘义 反义 见义勇为、大公无私 英语 care only for money 俄语 стремиться только к н
意思解释:拼音 zhàn wéi jǐ yǒu 注音 ㄓㄢˋ ㄨㄟˊ ㄐ一ˇ 一ㄡˇ 解释 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 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3章:“父亲买回来后,她看完就偷偷地占为己有了。”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有。 感情 占为己有是中性词。 近义 据为己有 反义 舍己为人 英语 possess oneself of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指以不法手段侵吞公物。
意思解释:拼音 jué wéi jǐ yǒu 注音 ㄐㄩㄝˊ ㄨㄟˊ ㄐ一ˇ 一ㄡˇ 解释 攫:夺取。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出处 《列子 说符》:“因攫其金而去。”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有。 感情 攫为己有是贬义词。 繁体 攫為己有 近义 据为己有 英语 appropriate(seize possession of)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攫:夺取。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意思解释:拼音 huà gōng wéi sī 注音 ㄏㄨㄚˋ ㄍㄨㄥ ㄨㄟˊ ㄙ 解释 将公有财产化为私有。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但是武营里的习气,所有的兵丁平时是从不习练;而且还要克扣粮饷,化公为私。” 例子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公私关系。 感情 化公为私是贬义词。 繁体 化公為私 近义 据为己有 反义 大公无私、公私分明 英语 appropriate public property 德语 sich Gemeineigentum aneignen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见利忘义 [ jiàn lì wàng yì ] ⒈ 只图一己私利,而置道义于不顾。 例 某与吕布同乡知其有勇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罗贯中《三国演义》 英 forget morality and justice when one sees money; be actuated by mercenary views; forsake good for the sake of gold; 引证解释 ⒈ 看到私利,而不顾道义。 引 语出《汉书·樊哙郦商等传赞》:“当 孝文 时,天下以 酈寄 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唐 王勃 《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絶,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 《三国演义》第三回:“﹝ 李肃 ﹞曰:‘某与 吕布 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国语辞典 见利忘义 [ jiàn lì wàng yì ] ⒈ 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引 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绝,轻进苟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秘而不宣 [ mì ér bù xuān ] ⒈ 保守秘密,不对外宣布。 英 keep sth. secret; hold sth.back; keep one's own council; 国语辞典 秘而不宣 [ mì ér bù xuān ] ⒈ 隐瞒所知,不作宣布。也作「秘而不泄」。 引 《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密为(鲁)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镜花缘·第七三回》:「泛音既有如此妙论,为何谱上都无此说?他却秘而不宣,是个甚什么意思?」 近 秘而不露 秘而不泄 反 公诸同好 胸无城府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攘为己有 [ rǎng wéi jǐ yǒu ] ⒈ 窃夺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英 impropriate; have all to oneself;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