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 bù xiè yī gù 注音 ㄅㄨˋ ㄒ一ㄝˋ 一 ㄍㄨˋ 解释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处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例子 我的眼光是一直线,只看前面的,两旁和后方,悍都然不屑一顾了。(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八回) 正音 “屑”,不能读作“xuè”。 辨形 “屑”,不能写作“宵”。 辨析 不屑一顾和“嗤之以鼻”;都表示蔑视。但“嗤之以鼻”语义重;有时可以表示“讥笑”之意;不屑一顾不能。不屑一顾含有“因认为不值得看而不看”的意思。“嗤之以鼻”没有。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蔑视、轻视。 谜语 费观 感情 不屑一顾是贬义词。 繁体 不屑一顧
意思解释:拼音 qīng ruò hóng máo 注音 ㄑ一ㄥ ㄖㄨㄛˋ ㄏㄨㄥˊ ㄇㄠˊ 解释 见“轻于鸿毛”。 出处 《晋书·皇甫谧传》:“轻若鸿毛,重若泥沉,损之不得,测之愈深。” 用法 作谓语、宾语、补语;指毫无价值。 感情 轻若鸿毛是中性词。 繁体 輕若鴻毛 近义 轻于鸿毛、轻如鸿毛 英语 as light as a thistledown
意思解释:拼音 qiū háo zhī mò 注音 ㄑ一ㄡ ㄏㄠˊ ㄓ ㄇㄛˋ 解释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例子 (1)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正音 “之”,不能读作“zī”。 辨形 “毫”,不能写作“豪”。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秋毫之末是中性词。 繁体 秌毫之末 近义 无足轻重、轻于鸿毛 反义 庞然大物、重于泰山 英语 the tip of an animal's hair
意思解释:拼音 wú zú qīng zhòng 注音 ㄨˊ ㄗㄨˊ ㄑ一ㄥ ㄓㄨㄥˋ 解释 足:足以。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出处 宋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例子 这次清算对蒋殿人来说真可谓牛身失毛,无足轻重。(冯德英《迎春花》第四章) 正音 “重”,不能读作“chóng”。 辨析 无足轻重和“无关宏旨”都含有无关紧要、影响不大、不值得重视的意思。但无足轻重偏重在作用不大;可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无关宏旨”偏重在关系或意义不大;只用来形容事。 用法 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事、物。 歇后语 一斗谷子添一粒;鸡尿湿柴 谜语 步伐均匀 感情 无足轻重是中性词。 繁体 無足輕重 近义 无关紧要、无关大局、无关宏旨 反义 举足轻重 英语 be of no account 俄语
意思解释:轻 字组词 若 字组词 鸿 字组词 毛 字组词
意思解释:秋 字组词 毫 字组词 之 字组词 末 字组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屑一顾 [ bù xiè yī gù ] ⒈ 形容对某事物异常鄙视,认为不值得一看。 例 对旅途中的蛇、虫及其它危险不屑一顾。 英 disdain to cast a look at;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对某事物异常鄙视,认为不值得一看。 引 明 方孝孺 《送吏部员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繫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 伊尹 不屑一顾视焉。”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五:“善意的误会飞入了他的眼帘。无知的嘲讽钻进了他的耳道。他不屑一顾;他未予理睬。” 玛拉沁夫 《活佛的故事》:“然而 玛拉哈活佛 却合闭双眼,对自己崇拜者们的虔诚与狂热,不屑一顾,连眼睫毛都不想动一下。” 国语辞典 不屑一顾 [ bù xiè yī gù ] ⒈ 轻视、瞧不起。 引 《孽海花·第二八回》:「我的眼光是一直线,祇看前面的,两旁和后方,都悍然不屑一顾了。」 反 斤斤计较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