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道不拾遗 [ dào bù shí yí ] ⒈ 无人捡取路上失物。形容刑法严峻,无人敢犯法。也形容民风廉直,社会安宁。 例 为长陵令,道不拾遗。——《汉书·何并传》 英 no one pockets anything found on the road; no one would keep lost articles found by the roadside; 引证解释 ⒈ 谓路有失物,无人拾取。古时用以形容刑法严峻或民风淳厚。 引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子产 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北史·厍狄士文传》:“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朱源 做了三年县宰,治得那 武昌县 道不拾遗,犬不夜吠。”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七:“农会势盛,地方牌赌禁绝,盗匪潜踪。有些地方真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国语辞典 道不拾遗 [ dào bù shí yí ] ⒈ 财物遗失在路上,无人会据为己有。形
意思解释:拼音 bǐ chàng bù jīng 注音 ㄅ一ˇ ㄔㄤˋ ㄅㄨˋ ㄐ一ㄥ 解释 匕:羹匙;鬯:古时用郁金草酿黑黍而制成的祭祀用的香酒。匕鬯:借指祭祀。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 出处 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出身事主,元良永固于万邦;束发登朝,匕鬯不惊于百里。” 例子 赣、宁之乱,坐镇上游,匕鬯不惊,指挥若定。(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六回) 正音 “匕”,不能读作“bì”。 辨形 鬯,上部不能写作“凶”。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镇定自若,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感情 匕鬯不惊是褒义词。 繁体 匕鬯不驚 近义 鸡犬不宁、秋毫无犯、纪律严明 反义 兵匪不分 英语 sacrificial offerings to ancestors at the ancestral shrines must not be disturbed
意思解释:拼音 jī quǎn bù jīng 注音 ㄐ一 ㄑㄨㄢˇ ㄅㄨˋ ㄐ一ㄥ 解释 连鸡狗都没受到惊扰。形容行军纪律严明;也指相安无事。 出处 宋 彭龟年《寿张京甲十首(其八)》:“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例子 文王与子牙放炮起兵。一路上父老相迎,鸡犬不惊。(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 正音 “犬”,不能读作“quán”。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分句;形容军纪严明。 感情 鸡犬不惊是褒义词。 繁体 鶏犬不驚 近义 秋毫无犯、不惊鸡犬 反义 鸡犬不宁、鸡飞狗走 英语 Even fowls and dogs are not disturbed.
意思解释:拼音 bǐ chàng wú jīng 注音 ㄅ一ˇ ㄔㄤˋ ㄨˊ ㄐ一ㄥ 解释 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出处 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镇定自若,纪律严明。 感情 匕鬯无惊是中性词。 繁体 匕鬯無驚 近义 秋毫无犯、匕鬯不惊 反义 惊师动众
意思解释:拼音 dào bù shí yí 注音 ㄉㄠˋ ㄅㄨˋ ㄕˊ 一ˊ 解释 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作“路不拾遗”。 出处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例子 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辨形 “拾”,不能写作“失”;“遗”,不能写作“遣”。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谜语 路有冻死骨 感情 道不拾遗是褒义词。 繁体 道不拾遺 近义 路不拾遗 反义 打家劫舍 英语 Passersby do not touch others lost articles on the street. 俄语 потéри инóго на дорóге не берут
意思解释:拼音 qiū háo bù fàn 注音 ㄑ一ㄡ ㄏㄠˊ ㄅㄨˋ ㄈㄢˋ 解释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 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例子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唐 李白《永王东巡歌》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军纪严明。 感情 秋毫不犯是中性词。 繁体 秌毫不犯 近义 秋毫无犯、秋毫勿犯 英语 not commit the slightest offence against people
意思解释:拼音 bù sàng bǐ chàng 注音 ㄅㄨˋ ㄙㄤˋ ㄅ一ˇ ㄔㄤˋ 解释 匕鬯:宗庙祭祀物品。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居,不废宗庙祭祀 出处 《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例子 蔡元培《布告全国文》:“及清帝退位,至危逼之时期,尚能镇摄全京,不丧匕鬯。” 用法 作谓语;用于纪律等。 感情 不丧匕鬯是中性词。 繁体 不喪匕鬯 近义 秋毫无犯
意思解释:拼音 xiān háo wú fàn 注音 ㄒ一ㄢ ㄏㄠˊ ㄨˊ ㄈㄢˋ 解释 纤毫:非常细微;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 出处 《北齐书·元景安传》:“显祖闻之,遗使推检,同行诸人赃污狼籍,唯景安纤毫无犯。”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军纪严明。 感情 纤毫无犯是中性词。 繁体 縴毫無犯 近义 秋毫无犯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鸡犬不惊 [ jī quǎn bù jīng ] ⒈ 形容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引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及 策 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賫牛酒到寨劳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中丞》:“贼知 济南 有备,乃不敢南向。已而官兵奏捷,一城鸡犬不惊焉。” 李根源 《记云南起义》:“事定, 文光 被举为 滇西 都督,市井晏然,鷄犬无惊。” 国语辞典 鸡犬不惊 [ jī quǎn bù jīng ] ⒈ 鸡狗都未受到惊扰。比喻军队纪律严明,毫无骚搅。 引 《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 《封神演义·第二八回》:「一路上父老相迎,鸡犬不惊。」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秋毫不犯 [ qiū háo bù fàn ] ⒈ 同“秋毫无犯”。 引证解释 ⒈ 同“秋毫无犯”。 引 《南史·杨公则传》:“公则 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三:“秋毫不犯三 吴 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第三节:“湘 军到处,秋毫不犯,故受士兵之懽迎如此。” 国语辞典 秋毫不犯 [ qiū háo bù fàn ] ⒈ 一点儿都不侵犯。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一一首之三:「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也作「秋毫无犯」。
意思解释:纤 字组词 毫 字组词 无 字组词 犯 字组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拾遗 [ bù shí yí ] ⒈ 失落的东西没有人捡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 引证解释 ⒈ 失落的东西没有人捡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 引 《史记·酷吏列传》:“居岁餘,郡中不拾遗。”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丧匕鬯 [ bù sàng bǐ chàng ] ⒈ 《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雷发声,闻于百里,古者诸侯之象。诸侯之教令,能警戒其国内,则守其宗庙社稷,为之祭主,不亡匕与鬯也。”匕、鬯,古代祭祀宗庙用物,借指宗庙祭祀。后以“不丧匕鬯”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堵,不废宗庙祭祀。 引证解释 ⒈ 匕、鬯,古代祭祀宗庙用物,借指宗庙祭祀。后以“不丧匕鬯”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堵,不废宗庙祭祀。 引 《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孙星衍 集解引 郑玄 曰:“雷发声,闻于百里,古者诸侯之象。诸侯之教令,能警戒其国内,则守其宗庙社稷,为之祭主,不亡匕与鬯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蔡专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国文》:“袁公 之威望,与其旧部将士之忠义,方 清 摄政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